首页 >
2013年中国高温
✍ dations ◷ 2025-08-28 07:26:59 #2013年中国高温
2013年中国高温是指2013年7月上旬至8月下旬在中国南方破历史纪录的持续高温,受影响地区包含江淮、江南、重庆等地,其中多个地区连续高温日数和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并造成贵州、湖南、重庆等地中到重度干旱。为此中国气象局亦启动最高级别的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Ⅱ级应急响应,这是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制定以来中国气象部门首次启动高温应急响应。从2013年7月开始,南方的高温天气呈现持续时间长、强度强等多个特点。浙江、重庆、上海、湖南等多个地区气温飙升至40℃并持续了较长时间。其中,浙江新昌出现了44.1℃的极端高温天气。浙江杭州8月5日——12日连续8天超过40℃;湖南长沙在2013年7月实现了高温“大满贯”,6月30日——8月16日连续48天高温,均创省会级城市纪录。持续的高温造成多人尤其是老年人中暑或得热射病,严重地影响了百姓的生活。
罕见的高温天气致使多个气象部门连续发布了高温橙色、红色预警。据估算,2013年的大范围高温天气为60年不遇,强度为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此外,在高温区域的外围部分,由于冷暖气流交汇,给高温外围边缘的四川、云南、甘肃、东北等地区带来了大范围的暴雨。8月下旬,受超强台风尤特、台风潭美及其带来的西南季风和北方冷空气等季节性因素,副热带高压开始削弱东退,高温趋于结束。据分析,此次高温与长江中下游梅雨期较往年偏短、梅雨期开始与结束时间过早、雨带过早北抬、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较长和大气环流异常导致北上台风几乎不存在有关。
相关
- 汤玛斯·卡弗利尔-史密斯汤玛斯·卡弗利尔-史密斯(Thomas Cavalier-Smith,1942年10月21日-)是一位英国演化生物学家及牛津大学动物学系教授。发表过许多原生生物的分类研究,主要贡献在于提出六大界来区分
- 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梵语:शाक्यमुनि,Śākyamuni,意为《释迦族之圣者”》),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公元前623/563/480年—公元前543/483/400年,巴利语:Siddhāttha Gotama;梵语:सिद्धा
- 芋螺芋螺属(学名:Conus)是一种肉食性的腹足纲软体动物的属。其外形类似圆锥,许多品种的芋螺外壳上都有鲜艳的花纹,主要分布在热带。所有的芋螺都会分泌毒素,因此在处理活的芋螺时需非
- 犁鼻器犁鼻器(vomeronasal organ (VNO)、Jacobson's organ、或称 茄考生氏器、犁鼻器)是一种辅助嗅觉感觉器官,在多种动物中均能找到。这器官是由菲德里·勒伊斯(Frederik Ruysch(英语:F
- 三节奖金三节奖金又称三节礼金,泛指汉人企业、商社于农历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华人三大节日,由雇主发放给员工过节的现金奖金,或可能是餐馆的餐券、饭店的住宿券、百货公司的礼品券
- 巴布亚皮钦语巴布亚皮钦语(Tok pisin),又叫皮钦语、新美拉尼西亚语、托克皮辛语等,是一种基于英语的克里奥尔语,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官方语言之一。巴布亚皮钦语的语序基本为主谓宾结构,且巴布
- 婆罗米文婆罗米文(brāhmī),是除了尚未破解的印度河文字以外,印度最古老的字母,是婆罗米系文字如天城文、泰米尔文、孟加拉文、藏文的来源。最早的文献溯源于公元前3世纪。一般认为婆罗
- 现象学现象学(英语:phenomenology,源自希腊语phainómenon,意为“显现的东西”;以及lógos,意为“研究”),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由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正式创立。胡塞尔深受弗朗兹·布
- 摩擦力摩擦力(英语:friction)指两个表面接触的物体相对滑动时抵制它们的相对移动的力,是经典力学的一个名词。广义地,物体在液体和气体中运动时也受到摩擦力。摩擦力产生的情形:摩擦力来
- 时空时空(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是一种基本概念,分别属于物理学、天文学、空间物理学和哲学。并且也是这几个学科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概念之一。空间在力学和物理学上,是描述物体以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