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战争

✍ dations ◷ 2025-08-07 08:24:14 #印第安战争
法兰西王国 (1622–1763)英格兰 (1622–1707)大英帝国 (1622–1867)美国 (1783–1924)北美印第安战争(英语:American Indian Wars)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用来描述一系列的美国和加拿大拓荒者(殖民者)和联邦政府与印第安人在美国和加拿大独立战争前后的冲突。冲突的起因在北美洲西部的白人殖民者数量日益增多,逐渐压迫了原住民的土地。1872年在黑山发现金矿后,使得大量淘金人潮涌入,打破了苏族印地安人和美国政府的条约,压迫印地安人的生存空间,导致许多美国人被苏族攻击猎首。美军以此为借口围剿印第安部落,在反抗白人的压迫中,以阿帕契族、苏族及夏延族的头目“疯马”的反抗最烈。“疯马”酋长与他的萨满巫师“坐牛”向白人表现出印第安人的骁勇,于印第安战争在罗斯巴德战役、小大角战役中都取得胜利,南北战争名将乔治·卡士达亦战死沙场。随著印第安人的时常起义,政府愤而于1867年起停止了对苏族的食物补给,并且将他们赖以维生的野生动物驱离,紧跟着头目疯马和红云的投降,确定政府胜利结局。

相关

  • 史蒂芬·古尔德史蒂芬·杰伊·古尔德(英语:Stephen Jay Gould,1941年9月10日-2002年5月20日)是一名美国古生物学家、演化生物学家,科学史学家与科普作家,职业生涯中大多在哈佛大学担任教职,并曾在
  • 钙离子通道钙通道(英语:Calcium channel,台湾极少数时亦称为钙径)是选择性通透Ca2+的离子通道,有时也是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DCC(英语:Voltage-dependent calcium channel))的同义词,而另外一种钙通
  • 斑色鱼鳞癣斑色鱼鳞癣,又称为小丑鱼鳞癣(Harlequin-type ichthyosis ,在英文还有Harlequin ichthyosis、ichthyosis congenita、Ichthyosis fetalis、keratosis diffusa fetalis:562等名
  • 盛行率盛行率(英语:prevalence rate,又称流行率、患病率)在流行病学中是指某特定时间总人口中患有某病或症状的人口所占比例。盛行率的计算方式是将一研究中,发现有特定病症的人数除以
  • 胸部在解剖学上,胸部在许多动物身体的其中一部分。人科动物(包括人类)的胸部位于颈部和腹部之间,由肋骨、脊椎和肩带骨骼所支撑。胸部同时有乳房部分,女性的乳房作哺乳之用,因此胸部也
  • 脓疮脓疡(拉丁语:abscessus; 德语:Abszess; 法语:Abcès; 英语:Abscess)又称作脓疮、脓肿。指的是在身体组织中蓄积的脓。接近体表的脓疡会有红、肿、热、痛等症状,触诊病灶时感觉其内
  • 越野滑雪越野滑雪(英语:Cross-country skiing)为讲求体能和技术的冬季运动,运动员要以滑雪的型式绕过布满雪的山地滑行,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项目之一。由于路程长并需要大量体力,因此
  • 头孢羟氨苄头孢羟氨苄是一种杀菌的头孢菌素类广谱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感染有效。它由头孢氨苄羟基段衍生而来。可用于治疗轻度至中度易受感染,如因细菌化脓性链球菌引
  • 散囊菌纲散囊菌目(学名:Eurotiomycetes)是子囊菌门盘菌亚门之下的一个纲。散囊菌目原来分为以下三个分类:医学导航 · 真菌病真菌 · 分类疾病药物(抗真菌药)
  • 牛瘟牛瘟病毒(德语:Rinderpest,英语:cattle plague或steppe murrain),是一种具感染性的牛只病毒,会引起牛瘟。这种病毒性疾病主要传染于水牛之间,但其他野生品种也有致病的记录。牛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