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茨基效应

✍ dations ◷ 2024-09-20 08:37:04 #荧光,生物物理学,光学现象,荧光技术,光合作用

考茨基效应(英语:Kautsky effect),也称感生荧光衰变效应,是指光照射植物的叶或其它含叶绿素工作时所产生的荧光随时间变化的现象,它是考茨基和赫希于1931年发现的。这种变化的过程实质反映了植物的光合成机制受光照,工作后随时间的变化。

光照射植物叶或藻类,其发出的荧光强度随时间变化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

荧光强度的上升段是由于植物光系统的反应中心达到饱和状态。之后受到光化学抑制作用,荧光强度开始减少。随后。荧光还会平缓减少,是由于加入一种非化学抑制的效应,它是植物自我保护的一种防止光吸收过多的效应。这种效应的实质现在尚未确定,还在争论之中。

相关

  • 卡尔·林奈卡尔·冯·林奈(英语:Carl Linnaeus,瑞典语:Carl von Linné,1707年5月23日-1778年1月10日),也译为林内,受封贵族前名为卡尔·林奈乌斯(Carl Linnaeus),由于瑞典学者阶层的姓常拉丁化,又
  • 金属疲劳疲劳一词在材料科学领域, 意指物件因持续受到动态变化的应力而造成结构劣化。引起疲劳的动态变化应力通常远小于静态的极限拉伸应力或极限屈变应力。疲劳是渐进且局部的结构
  • 萤光荧光(fluorescence)是一种光致冷发光现象。当某种常温物质经某种波长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线或X射线)照射,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并且立即退激发并发出出射光(通常波长比入射光的的
  • 胡特尔人胡特尔派,又译哈特派,是基督教新教再洗礼派的一个分支,和阿米什人和门诺会一样,其来源可追溯到16世纪激进宗教改革时期。其创始人雅各布·胡特尔(Jacob Hutter)死后,教民以共产主义
  • 方维海方维海(1955年12月22日-),安徽定远人,中国物理化学家。1982年毕业于阜阳师范学院化学系,1993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院长。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
  • 嫡妻嫡妻,或称正室、正妻、正房,俗称大老婆、大婆,是一夫多妻的家庭里面礼制上与丈夫平等的妻子。东亚古代男子一般同时只能有一位正妻,称为嫡妻;宋代之前,古中国只有贾充等数人因特殊
  • 羊肚菌科羊肚菌科(学名:Morchellaceae)是子囊菌门盘菌目的一个科,于1834年由德国生物学家路德维希·赖兴巴赫描述发表,模式属为羊肚菌属。本科传统上包含皱盘菌属(英语:Disciotis)、羊肚菌属
  • 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维奇·谢尔比茨基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维奇·谢尔比茨基(俄语:Влади́мир Васи́льевич Щерби́цкий,1918年2月17日-1990年2月16日)乌克兰人,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乌克兰
  • 长岛会战长岛会战(英语:Battle of Long Island),或称为布鲁克林会战(英语:Battle of Brooklyn),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国与美国之间第一场陆上会战,亦是整场独立战争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事。会战
  • 查理八世 (法兰西)(和蔼的)查理八世(法语:Charles VIII l'Affable,1470年6月30日-1498年4月7日)是法国瓦卢瓦王朝嫡系的最后一位国王(1483年-1498年在位)。他是个年轻的军事家,将王国财富与贵族精力,都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