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炮战

✍ dations ◷ 2025-04-04 07:28:00 #九三炮战
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九三炮战爆发于1954年9月3日,炮战地点为中华民国福建省金门县。该炮战属于1950年代国共内战的一部分,为1949年古宁头战役之后至1954年间,最大的炮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9年古宁头战役与登步岛战役登陆失败后,积极研究海岛攻击战术,攻取大陆东南沿海岛屿。但解放军于1950年在大担岛战役登陆再度失败后,对海岛放弃直接登陆作战的战术,改用密集炮击。1953年由于朝鲜战争停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撤回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部署金门对岸,形成三面环伺,对金门造成极大威胁。1954年5月,当时刘玉章中将接替胡琏中将,到任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官。1954年8月下旬起,解放军在厦门东海岸、莲河、深江、大嶝、小嶝等处部署百余门俄制122毫米与152毫米口径火炮,以国军停泊在金门水头码头的舰艇为目标。1954年9月3日下午五时许,解放军集结数百门重炮,突然向金门发射炮弹,巨大的爆炸声,震耳欲聋。12小时内发射了6,000枚炮弹。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记载:由于前任司令官胡琏任内,政务重于军事,轻忽军事工程,战备设施脆弱,造成重大伤亡,击沉击伤国军舰船7艘,摧毁金门炮阵地9处。1954年9月5日上午,金门防卫司令部炮兵部队奉令实施全面报复性攻击,集群炮火力实施弹幕射击。当时守军缺乏长射程火炮,所以采取机动集中方式,形成局部优势反击。同时,中华民国空军也前往厦门进行轰炸,解放军在厦门方面则迅速组织起强大的防空力量,共击落中华民国国军战机12架,击伤42架。尔后间歇性炮战不断,解放军炮击落弹共约7万余枚,以1954年9月22日那天的炮战最为猛烈。到9月15日,金门国军改装155毫米榴弹炮,又获得三个炮兵营增援,共反击解放军炮击五十余次,摧毁解放军野战炮阵地18处,高射炮阵地4处,击毙解放军300余人。以解放军为攻击一方的九三炮战开启国共两方军队的互相中小规模炮击。据统计,仅金门方面,1954年-1957年间的大小炮战中,在地居民就有63人死亡,自愿来华的美军顾问法兰克·林恩中校与孟登道中校在水头码头中弹阵亡,中华民国国防部在水头码头分别设立纪念碑以兹纪念。

相关

  • 受体受体(receptors),又称受器、接收器,是一个生物化学上的概念,指一类能传导细胞外信号,并在细胞内产生特定效应的分子。产生的效应可能仅在短时间内持续,比如改变细胞的代谢或者细胞
  • 赤藓酮糖D-赤藓酮糖(英语:Erythrulose)分类上属于丁糖与酮糖,其醛糖形式是赤藓糖。是在某些细菌作用下,由赤藓糖醇氧化而得。对碱敏感。可溶于水及乙醇。果聚糖:菊粉 · 果聚糖β2→6甘
  • 焦苏埃·卡尔杜奇焦苏埃·卡尔杜奇(意大利语:Giosuè Carducci,1835年7月27日-1907年2月16日),意大利诗人、教师,190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个获得该奖项的意大利人,被称为19世纪意大利诗歌的顶峰。
  • 米兰理工大学米兰理工大学(Politecnico di Milano)是位于意大利米兰的一所国立大学,目前拥有七个校区。创立于1863年,是米兰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也是意大利规模最大的科技类大学,约有42000个学生
  • 盘星石所谓的盘星石是一种在始新世便绝种的钙质微体生物。他们是第三纪的指标化石。盘星石的造型像星星,但有四到三十个壁状结构,上下两面还不大相同。他们生活在比较温暖得地方,且在
  • 国家语言民族语言,或译为国语(英语:national language),一般简称族语,通常是指在事实上(de facto)或在法律上(de jure),能代表一个地区人民的的语言。在民族国家,此民族语言通常亦是官方语言。官
  • PbO一氧化铅,化学式PbO,俗称铅黄、黄丹、密陀僧。为两性氧化物,常温时为淡黄色结晶粉末。一氧化铅在唐代由波斯传入中国,密陀僧就是波斯语mirdasang的对音,当时用作治疗痔疮的药物。
  • 590110 数学 12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30 力学 140 物理学 150 化学 160 天文学 170 地球科学 180 生物学210 农学 220 林学 230 畜牧、兽医科学 240 水产学310 
  • 鲍里斯·巴顿鲍里斯·叶夫根诺维奇·巴顿(乌克兰语:Борис Євгенович Патон,1918年11月27日-),又译鲍里斯·帕通,是乌克兰的焊接技术专家,自1962年起一直担任乌克兰国家科学院
  • 2-戊醇2-戊醇 (IUPAC系统命名) 亦称为仲戊醇,是一种醇类的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3H7CH(OH)CH3。它常用来作为有机溶剂或其他化学品的制造的中间体。2-戊醇是许多工业戊醇的一个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