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风速半径

✍ dations ◷ 2025-10-14 22:25:58 #最大风速半径

最大风速半径(英语:radius of maximum wind,简称RMW)指的是气旋中心到其最强烈风带之间的距离,是一个用于大气动力学和热带气旋预测的参数。热带气旋的最大风速半径内降雨量通常也最高。使用这个参数,可以对气旋的最大潜在强度和所产生风暴潮的规模做出估算。随着最大持续风速的提高,最大风速半径通常会减少。近年来,这个参数已经开始在龙卷风的描述中使用。此外,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防止因气压变化而出现损伤时,也可以调用最大风速半径来进行计算。

大西洋出现气旋的最大风速半径传统上是由侦察机来进行测量。并且也可以通过在天气图上测量气旋中心与系统最大压力梯度之间的距离来确定。使用气象卫星数据,通过测量红外卫星图像上顶端云层温度最低的位置到风眼中温度最高部分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测定最大风速半径。这种方法可行的原理在于,热带气旋中最强烈的气往往位于其最深层对流中,在红外卫星图像上,最深层对流也就是温度最低的顶端云层。此外,多普勒气象雷达的速度数据也可以用来测算龙卷风和靠近海岸热带气旋的这一参数。

对于龙卷风最大风速半径的了解非常重要,因为密封建筑物内的气压变化可能导致建筑出现结构性损伤。大部分建筑物每28立方米体积就会有一平方英尺的开口以便平衡结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空气压力。气压变化幅度大约相当于最大风速半径数值的一半,龙卷风的最大风速半径通常都是其中心或风眼向外约46米到150米之间。通过雷达测风仪实际测得的龙卷风中最宽的一个是1999年在俄克拉荷马州北部洛根县和佩恩县交界处小镇马尔霍尔(Mulhall)出现的,该州1999年出现了龙卷风的大爆发,其最大风速半径超过800米。

经过对中心最低气压在909毫巴(百帕,26.8英寸汞柱)到993毫巴(百帕,29.3英寸汞柱)之间的所有飓风进行测量后计算,其最大风速半径的平均值为47公里。从热带气旋的强度来看,其最大持续风速最大,最大风速半径也就越小。经过观察还确认,强烈热带气旋产生降雨量最多的通常都在最大风速半径以内。

最大风速半径有助于确认热带气旋会直接袭击的地点。如果一个热带气旋接近陆地到最大风速半径范围内,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热带气旋对该地进行了直接袭击。最大风速半径还有在热带气旋最大潜在强度的计算公式中使用,这个公式就是依靠热带气旋最大风速半径附近的风速来确认其最终潜力。

热带气旋产生最强烈风暴潮的范围通常会与最大风速半径重合。因为热带气旋内最强烈的风都处在最大风速半径内,这一区域内产生的海浪也最为强烈,并且海浪还会以最终以风暴中心为圆心向外漂移。热带气旋会把三倍于最大风力半径范围内的海水混合,并且由于上升流的作用而降低海洋表面的海水温度。

对于热带气旋最大风速半径还存在多个未知领域,例如是否能够对其加以预测就是其中之一。

相关

  • 假名假名可以指:
  • 桥港布里奇波特(英语:Bridgeport),或译桥港,是美国康乃狄克州最大的城市 (2010年人口144,229人) 、新英格兰第五大的城市。位于长岛湾岸、佩阔诺克河河口。桥港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
  • 770110 数学 12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30 力学 140 物理学 150 化学 160 天文学 170 地球科学 180 生物学210 农学 220 林学 230 畜牧、兽医科学 240 水产学310 
  • 神舟十一号神舟十一号航天员航天服则是由上海东华大学航天员服装研发设计团队负责。北京时间2016年11月18日14时03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境内成
  • 曾毅 (病毒学家)曾毅(1929年3月8日-),广东揭西人,中国病毒学家。1952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1993年当选为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院长、研究员。1993年被选为中国
  • 第十埃克斯里斯军团第十埃克斯里斯军团(拉丁语:Legio X Equestris)是一只由当时担任远西班牙总督的尤里乌斯凯撒于公元前61年创建的罗马军团。第十军团是第一只由凯撒亲自建立的军团,也是他一直最
  • 高闶高闶,字抑崇,号息斋,宋鄞县人。生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A.D)丁丑。宣和年间置讲议司,绍兴元年(1131年)赐进士,改承奉郎,授秘书省正字。历官礼部郎国子司业。宋室南渡后学制多为其所建
  • 苏景和苏景和(1918年10月1日-2020年2月9日),男,河北秦皇岛人,中国抗日战争地下活动家,曾在1944年前后将众多韩国青年护送至西安光复军部队,为韩国独立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1918年生于直隶
  • 刘辉山刘辉山(1909年-198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曾任中央警卫师师长。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格利泽876c格利泽876c是一颗环绕红矮星格利泽876运转的系外行星,其轨道周期为30.48地球日。2001年4月,科学家发现了该行星,它是环绕其中央恒星运行的第二近行星。在发现该行星之前,科学家已经在格利泽876系统中发现了一颗系外行星格利泽876b。2001年,科学家通过对格利泽876视向速度变化的进一步分析,认为在该系统中存在第二颗系外行星,它被命名为格利泽876c。其轨道周期仅为外层行星的一半,这导致科学家最初将中央恒星的视向速度的变化归结于格利泽876b轨道的高离心率。格利泽876c和外层行星格利泽87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