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洼学说

✍ dations ◷ 2025-10-28 20:24:20 #构造地质学

地洼学说(diwa theory)是一种大陆地壳构造学说,由中国地质学家陈国达创立。

陈国达于1950年代指出,中国东部的“中国地台”在中生代中期以前的地壳演化情况可以通过“地槽-地台学说”进行解释,然而在三叠纪末期或侏罗纪之后,“中国地台”已大部分衰亡,并转化成为新型活动区。因此,他于1956年在传统的两类大陆地壳构造单元“地槽区”(活动区)与“地台区”(稳定区)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三类构造单元,并称之为“活化区”或“活化地台”。1959年因其主要特征为区内出现地洼盆地,于是更名为“地洼区”。

他还认为,地壳演化过程是在“活动区”与“稳定区”之间相互转化、螺旋式发展的,地洼阶段之后可能还会有其他基本构造单元,故称之为“地壳动定转化递进律”。此外他还提出了地洼(递进)成矿理论,认为地洼阶段是重要的成矿阶段,并因为强烈的地质活动而常形成“多因复成矿床”。1977年,他又在原先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地幔蠕动热能聚散交替假说,用以解释地壳演化递进律的动力来源。

相关

  •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英语:software engineering),是软件开发领域里对工程方法的系统应用。1968年秋季,NATO(北约)的科技委员会召集了近50名一流的编程人员、计算机科学家和工业界巨头,讨论和制
  • 哈玛星代天宫高雄代天宫,俗称哈玛星代天宫、 哈玛星代天府、哈玛星大庙,址在高雄市鼓山区鼓波街27号,前身为日治台湾高雄第一个市府所在地,其建筑雄伟庄严,内部雕梁画栋,出自名匠潘丽水大师精
  • 杜鲁门·卡波特杜鲁门·贾西亚·卡波特(英语:Truman Garcia Capote,发音为/ˈtruːmən kəˈpoʊti/;1924年9月30日-1984年8月25日),本名杜鲁门·史崔克福斯·珀森斯(英语:Truman Streckfus Person
  • 佟卜年佟卜年(?-1625年),别号观澜、八百,明末政治人物,定辽中卫(今属辽宁省辽阳)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历南皮县、河间县知县,勤俭廉洁,爱惜人才,天启初,迁四川夔州府同知,未至,经熊廷弼荐为
  • 马赫反射马赫反射 (英语:Mach reflection)是一个超音速流体动力中的现象,以恩斯特·马赫为名,是一个包含有三种模式的反射震波马赫反射可以在非稳态、拟稳态(pseudosteady)及稳态流动中出
  • 乔里乡坐标:44°44′N 27°34′E / 44.733°N 27.567°E / 44.733; 27.567乔里乡(罗马尼亚语:Comuna Valea Ciorii, Ialomița),是罗马尼亚的乡份,位于该国南部,由雅洛米察县负责管辖,面积
  • 亚伦·帕克亚伦·威廉·帕克爵士,CBE(Sir Alan William Parker,1944年2月14日-),曾受封不列颠帝国勋章,是一名英国电影导演、电影监制、作家和演员,活跃于英国与好莱坞两边的电影工业,也是英国
  • 许廑父许廑父(1891年-1953年),名与澂,字弃疾,又字一.mw-parser-output ruby>rt,.mw-parser-output ruby>rtc{font-feature-settings:"ruby"1}.mw-parser-output ruby.large{font-size:25
  • 杨培东杨培东(1971年8月-),江苏苏州人。美籍华裔化学家、材料科学家。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和材料科学双聘教授。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1年出生在苏州相
  • 核技术 (英文杂志)《核技术(英文)》(英语: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简称:NST)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90年。目前NST同时通过纸版和在线方式以月刊形式发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