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山烙铁头蛇(学名:或)是蛇亚目蝰蛇科下的一个有毒蛇种,主要分布于中国的湖南省。这种蛇并非属于眼镜蛇属,然而却跟一些眼镜蛇一样,能喷射毒液因而闻名(详见射毒眼镜蛇)。目前未有任何亚种被确认。莽山烙铁头蛇头部呈三角形,形如一块烙铁。尾部呈白色,因此又被称为莽山原矛头蝮、莽山白尾蛇。一般的成体可重达3-5 公斤(6.6-11磅),体长最长可达到203公分 (6.66英尺)。
莽山烙铁头蛇主要分布于中国湖南省,是省内宜章县莽山一带的特有蛇种。
莽山烙铁头蛇第一次进入人类视野是在1984年。当年莽山林区一名职工被毒蛇咬伤,找到当地最有名的治疗蛇毒的医生陈远辉,他花了1个多月才把病人体内的蛇毒清除。经过对病人询问,他觉得这是一种还没有被人类认识的毒蛇。他想到了莽山瑶族人崇拜的图腾“小青龙”,从此,他开始上山寻找这种神秘的毒蛇。
1989年9月,莽山林管局一名职工在保护区发现了两条成蛇和一窝奇怪的小蛇,它们都有白尾巴。发现正是陈远辉苦苦找寻的“小青龙”,后被命名为莽山烙铁头蛇。
莽山烙铁头蛇之所以得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头部明显呈三角形,形似一块烙铁的头部。
莽山烙铁头蛇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级别,这表示该蛇种目前数量并不多,而且明显地只局限出没于其特定的产地范围(一般为小于100平方公里的地区),未能广泛分布于不同地域(通常少于五个主要分布地)。此级别的物种很可能会因遭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导致生态状态失衡,甚至会在短时间内进入更加危急的保护级别。莽山烙铁头蛇因属于国家保护物种,因此在坊间又被称为“蛇中熊猫”。
莽山烙铁头蛇主要生活于湖南省的山区,尤指莽山一带。虽然第一次发现此蛇种是在莽山之上,但它们其实同样栖息在附近区域。首次发现它们时,它们正身处森林地区的茂密植被下生活。它们经常在阴暗位置潜伏休息,当会适时跟踪猎物进而捕食;有时亦会躲藏于山洞之中。
莽山烙铁头蛇的学名最初有两个版本,分别是西方分类传统上的“Trimeresurus mangshanensis”,主要表达了其属于竹叶青属的生物种属关系;另一个版本是“Zhaoermia mangshanensis”,源于其命名者之一的赵尔宓。在西方,莽山烙铁头曾属于竹叶青属,但如今已被独立列成一个属,称为莽山烙铁头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