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棒法

✍ dations ◷ 2025-07-21 05:21:28 #产业制程,钛,锆,冶金

晶棒法,又称为碘化物精炼法,或以开发者为名的范·亚克-德·波耳制程,是1925年两位荷兰化学家安东·范·亚克(英语:Anton Eduard van Arkel)以及扬·德·波耳(英语:Jan Hendrik de Boer)所开发的金属精炼方法。 晶棒法是最早能够商业化制造高纯度延性锆的工业制程。晶棒法也可以小量生产超高纯度的钛(或锆)。晶棒法的概念牵涉到用气相碘去跟低纯度的金属作反应产生气相碘化物,碘化物飘向加热灯丝后受热分解出高纯度的金属。晶棒法今已多被克罗尔法取代。

如下图所示,低纯度钛、锆、铪、钒、钍、镤(这里主要探讨钛跟锆)在外接真空泵的容器中通卤素加热至50–250 °C,四碘化钛(TiI4)、四碘化锆(ZrI4)等等中间产物就会开始出现并挥发,把杂质留在原处。利用物质在低压下沸点降低的原理(常压下四碘化钛熔点150 °C、沸点377 °C,四碘化锆熔点499 °C、沸点600 °C),挥发的气相碘化物飘到1400 °C的白炽灯丝(钨丝)上受热分解。 随着越来越多纯金属积附在灯丝上,灯丝的电阻会下降,以至于必须通更大的电流或时时收集产物才能维持灯丝的发热功率。整个制程视设备情况,可历时短至数小时,长至数周不等。

总体而言,晶棒法视对不同金属之反应性决定要在制程中添加的卤素或卤素比例,俾利整个输送机制进行。只有钛、锆、铪这三种金属曾经用晶棒法进行工业规模生产,今之晶棒法可谓没落,仅用于特殊纯度需求的小量生产。

陈列数种晶棒法提炼的金属:

钛晶棒

锆晶棒

铪晶棒

钒晶棒

相关

  •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环境健康视角》(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是一份1972年起由美国国家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所(英语: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发行的学术期刊
  • 塔纳赫《塔纳赫》(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aam
  • 路易斯·阿尔瓦雷茨路易斯·阿尔瓦雷茨(西班牙语:Luis Alvarez,1911年6月13日-1988年9月1日),西班牙裔美国物理学家,196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之一。路易斯1936年获
  • 格赖夫斯瓦尔德格赖夫斯瓦尔德(德语:Greifswald,德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
  • 凤山体育园区高雄市凤山体育馆(原高雄县立体育馆)是一座位于高雄市凤山区的综合性体育馆。为两层楼圆形建筑,可容纳5317人。于1977年10月启用。2017年11月起,因为高雄市凤山运动园区改造计划
  • 芒斯特奶酪芒斯特乳酪(法语:munster,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
  • 暗杀了他风暴333行动(俄语:Шторм-333)是1979年12月27日苏联军队暗杀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哈菲佐拉·阿明的行动代号,该行动获得了成功。阿尔法特种部队的退伍军人称此次行动为部
  • 浊卷舌塞音浊卷舌塞音是辅音的一种,属塞音,通常用于一些口语中。用来表示这个辅音的标志是⟨ɖ⟩,而X-SAMPA的标志是⟨d`⟩。清卷舌塞音特点:当符号成对出现时,左边的是清音,右边的是浊音。
  • 盖·伯丁盖·伯丁(Guy Bourdin )(1928年12月2日出生于巴黎-1991年3月29日因癌症病逝于巴黎)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时尚和广告摄影师。
  • 臭作《臭作》(日语:臭作)是日本成人游戏公司élf于1998年3月27日发行的一款18禁冒险类型游戏。玩家操纵相貌丑陋的中老年男人“伊头臭作”,此人信仰所谓“鬼畜道”,即用各种变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