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重巡洋舰列表

✍ dations ◷ 2025-08-21 07:57:00 #法国重巡洋舰列表

法国重巡洋舰列表收录了法国海军设计、规划、建造和服役的所有重巡洋舰。这些舰只包括在迪盖·特鲁安级轻巡洋舰(英语:Duguay-Trouin-class cruiser)基础上设计建造的迪凯纳级:“迪凯纳”号(英语:French cruiser Duquesne (1925))和“图尔维尔”号(英语:French cruiser Tourville (1926)),在“图尔维尔”号基础上更注重舰体防护能力的絮弗伦级(英语:Suffren-class cruiser):“絮弗伦”号(英语:French cruiser Suffren)、“科尔贝尔”号(英语:French cruiser Colbert (1928))、“福煦”号(英语:French cruiser Foch)和“迪普莱克斯”号。为了应对意大利皇家海军扎拉级重巡洋舰所带来的威胁,法国海军又采用全新设计建造了“阿尔及利亚”号重巡洋舰,这也是最后一款“条约型巡洋舰”。之后法国曾计划建造圣路易级重巡洋舰,但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取消。

一战后的1922年底,美、英、日、法、意五国在美国华盛顿一同签署了《华盛顿海军条约》。这一条约最终规定了各国建造巡洋舰的排水量上限为10,000长吨(10,160公吨),主炮口径上限为203毫米(8.0英寸)。为了在这些限制下实现尽可能强的火力,法国方面先是开始在1922年启动设计建造了迪盖·特鲁安级轻巡洋舰(英语:Duguay-Trouin-class cruiser),以较弱的装甲防护和34节的高航速作为舰队的侦查单位。与此同时,法军也开始在该舰级的设计方案上计划建造更强大的巡洋舰,这就是迪凯纳级。这个舰级的舰只在建成时被称为轻巡洋舰(croiseur Leger),在1930年《伦敦条约》签订后被重新划分为A级巡洋舰(重巡洋舰)。

絮弗伦级重巡洋舰的设计建造介于迪凯纳级和“阿尔及利亚”号之间。舰队司令部希望巡洋舰得到更多防护导致新型舰只的防护方案一直得到改进。随着建造工程推进,各舰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以至于“絮弗伦”号和“科尔贝尔”号以及“福煦”号和“迪普莱克斯”号在某些记载中被分别归为不同的舰级。前两艘的薄装甲带并没有为巡洋舰提供有效防护来抵御敌方巡洋舰的火力,后两艘的防护虽然更高,但在当时同类舰只中并不算十分突出。作为该项目的一部分开始而改进重型巡洋舰防护方案的过程最终导致了法国海军旗下最先进的巡洋舰“阿尔及利亚”号的出现。

随着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生效,法国海军越发不能忽视各项海军条约中条款所带来的影响。为了保持其主要海上军事强国的地位,法国不得不在其他四个主要海上强国之后,开始建造属于自己的配有8英寸火炮的10000吨级巡洋舰。而此时唯一可以借鉴的现代巡洋舰设计方案是8,000吨的迪盖·特鲁安级。根据1924年建造计划的授权,新造巡洋舰在设计将牺牲部分速度和防护,以保持在10,000吨排水量限制下还能安装8英寸火炮。在《伦敦海军条约》生效之前,这两舰被法国军方划归为轻巡洋舰。在条约生效后,因法国方面只有一等巡洋舰和二等巡洋舰的分类,而没有重巡洋舰这一分类,两舰于是在1931年7月1日后被重新划分为一等巡洋舰。两舰分别得名自法国海军将领亚伯拉罕·迪凯纳以及图尔维尔伯爵。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迪凯纳”号和“图尔维尔”号在地中海地区服役,同时定期巡游以展示国力。二战期间,“迪凯纳”号在大西洋中部执行封锁任务,而“图尔维尔”号则被部署在地中海。在意大利参战之前,两舰都被划入了亚历山大港的X舰队。而在法国与德国保持停战的时期,两舰被封存了三年。随着德国于1942年11月占领维希法国并取消了1940年的停战协定,X舰队的舰只于1943年5月17日加入了自由法国部队。这些舰只于当年7月通过苏伊士运河驶往达喀尔。在达喀尔,两舰再次被分配执行大西洋中部封锁任务。1944年12月“迪凯纳”号加入了新成立的法国海军特遣部队,负责轰炸法国大西洋沿岸的德国抵抗力量。战后两舰都参与了协助恢复法国在法属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的任务,直到1947年被封存。“迪凯纳”号一直保留到1955年才被拆解,而“图尔维尔”号则在1962年被拆解。

早在第一代条约巡洋舰迪凯纳级正式开始建造前,法国海军就已经开始了新一级的研发工作。1925年,在“图尔维尔”号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法国海军总参谋部提出了一个新的10000吨级条约巡洋舰方案。该方案更注重于防护能力而不是高航速,为此前级的4轴推进系统被改为3轴,相应空余出来的排水量被用于加强舰只的防护装甲。由此,絮弗伦级舰体的防护装甲由迪凯纳级的370吨上升到了670吨。建造初期,这四艘重巡洋舰分别以法国海军将领皮埃尔·安德烈·德·絮弗伦·德·圣特罗佩,海军名臣让·巴蒂斯特·科尔贝尔,陆军大臣卢瓦侯爵以及殖民总督约瑟夫·弗朗索瓦·迪普莱克斯命名。1929年福煦元帅逝世后,第三舰被更名为“福煦”号。

入役后,四舰先后进行了改装,在火力上分别进行了加强。率先入役的“絮弗伦”号在1930年与迪凯纳级两舰组成了第1轻型分舰队,后三舰则与“阿尔及利亚”号组成另一个三舰巡洋舰分队(其中1艘处于改装中)。二战开始时,“科尔贝尔”号、“福煦”号和“迪普莱克斯”号在大西洋猎杀德国私掠船,然后参加了对意大利海岸的轰炸。法国1940年沦陷时,这三艘舰只一直停靠在土伦,直到1942年11月被故意凿沉并报废。“絮弗伦”号在印度支那,一段时间后才返回地中海。法国战败后,该舰一直被困在亚历山大港,直到1943年被派往大西洋巡逻。战争结束后,该舰于1946年至1947年间返回印度支那。之后退役,并最终于1976年报废。

在法国于二战前建成的所有7艘条约巡洋舰中,“阿尔及利亚”号是最强大最先进的一艘。为了应对意大利海军扎拉级重巡洋舰的八英寸火炮,本舰不再基于此前设计建造的舰只,而是采用了全新设计方案。作为法国海军最后一级条约巡洋舰,“阿尔及利亚”号的设计目标是在15到20千米的距离上依然能抵御152毫米炮弹。为此,“阿尔及利亚”号放弃了“福熙”号和“迪普莱克斯”号的沉箱式装甲系统,取而代之的式一条完整的水线装甲带。以此,将弹药库和轮机舱全都包围保护了起来。本舰是最早使用过热锅炉的舰只之一。此外,本舰在建造过程中大量的使用了焊接来替代此前项目中常用的铆接工艺。

入役后,“阿尔及利亚”号常驻地中海。在二战初期,本舰巡视水面以搜索德军水面舰艇。法国投降后,该舰停泊在土伦港,并最终于1942年11月自沉。1943年3月,意大利军方开始将本舰分段打捞出水,但到了1944年3月,残骸遭到盟军轰炸而再次沉没。最终在战后的1949年被全部打捞拆解。

依照1930年签订的《伦敦海军条约》规定,3000吨以上的巡洋舰在20年后才能被替换,因此法国以“阿尔及利亚”号为蓝本提出了C5方案以代替迪盖·特鲁安级轻巡洋舰(英语:Duguay-Trouin-class cruiser)。方案之所以名为C5,是因沿用自1926年之后法国海军对巡洋舰的命名法,即C1为“科尔贝尔”号,C2为“福煦”号,C3为“迪普莱克斯”号,C4为“阿尔及利亚”号。C5方案的原始文件所剩无几,然而1939年5月12日的一份文件列出了两个可能在评估中的施行计划,分别是配有两架水上飞机的C5 A3和不带航空设施的C5 SA1。这两个计划的舰体设计都基于“阿尔及利亚”号,如平甲板、塔形桥楼(英语:Bridge tower)以及防护方案。与“阿尔及利亚”号相比,C5方案的主要创新在于受“德格拉斯”号轻巡洋舰的影响而采用了三门三联装203毫米(8.0英寸)火炮。

随着1939年9月1日欧洲战争的爆发,所有在建的短期内无法完工的法军舰只都被暂停并接受审查,其中就包括C5项目。到1940年1月23日,一项基于C5的13000吨排水量重巡洋舰的新方案获得法军方授权。1940年4月1日颁布的海军法令进一步阐述了这一点,该法令要求建造三艘同级重巡洋舰。到1940年4月15日,出台了这一造舰计划的一般特性和规格,5月15日时最大排水量进一步增加到14770吨。新的重巡洋舰名单是根据退役的前无畏舰战列舰拟定的。这些名字分别是“圣路易”号()、“亨利四世”号()、“查理曼大帝”号()、“布伦努斯”号()、“查尔斯·马特尔”号()和“维钦盖托里克斯”号()。1940年6月25日法国沦陷后,圣路易级的所有工作都被取消了,方案也没有最终确定装甲布局(曾有四个不同的建议计划中),也没有最终确定推进方案的细节。

相关

  • 皇家军队阅兵式军旗敬礼分列式(英语:Trooping the Colour,又译行军旗、掌旗行进、皇家军队检阅典礼、御林军校阅仪式、旌旗操演、皇家军队阅兵、英式阅兵等)是英国和英联邦军队举行的一项传统
  • 小黄山文化小黄山遗址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甘霖镇上杜山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址。1984年,嵊州市文物管理处在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遗址;2005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嵊州市文物
  • 科罗纳多国家森林科罗纳多国家森林(英语:Coronado National Forest)幅员1.78 × 106英亩(7,200平方千米),分布于东南亚利桑那州和西南新墨西哥州的山岭地带。电影《¡Three Amigos!(英语:¡Three Am
  • 瓦尔特·莫德尔奥托·莫里茨·瓦尔特·莫德尔(德语:Otto Moritz Walter Model,1891年1月24日-1945年4月21日),德国陆军元帅。莫德尔1891年1月24日出生于一个德国中产阶级家庭,1909年加入德意志帝
  • 12-冠-412-冠-4,也称作1,4,7,10-四氧杂环十二烷或锂离子载体V,是一种化学式为C8H16O4的冠醚。它是环氧乙烷的环状四聚体,大小与锂离子的半径匹配。
  • 史蒂夫·麦奎因 (导演)史蒂夫·麦奎因爵士,CBE(英语:Sir Steven Rodney "Steve" McQueen,1969年10月9日-),英国电影导演、编剧和视频艺术家。他是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和英国电影学院奖得主。2013年电影
  • 李莎 (消歧义)李莎可以指:
  • 逯钦立逯钦立(1910年10月29日-1973年8月6日),字卓亭,笔名胡蛮、祝本,山东省巨野县大义镇人,中国文史学家、古文献专家。1910年10月29日(农历九月二十七日)生于山东巨野大义集村的一个地主家
  • 氢化铍氢化铍(BeH2)是铍的共价氢化物,因为有放热量高,产生气体体积大,比冲可到310秒等优点,常用于固态火箭发动机的燃料。最早在1951年通过二甲基铍
  • 盼盼 (大熊猫)盼盼是来自宝兴野外的一只雄性大熊猫,出生于1985年,半岁不到便被宝兴蜂桶寨自然保护区收养。1991年盼盼与雌性大熊猫冬冬在卧龙配对产下了一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双胞胎幼仔白云和绿地。此后它还为永巴、佳佳、龙古等第一代来自野外的雌性大熊猫产下过子女,其后代数量已过百。2007年盼盼被借往温州动物园展出,2008年又前往遵义动物园展出。2016年12月28日,盼盼因病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