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窗花

✍ dations ◷ 2025-11-05 11:17:25 #铁窗花

铁窗花,或称铁花窗,是指铁工艺打造艺术图象的窗户栏杆,20世纪的台湾民房建筑曾盛行此种装饰。

铁窗花设计十分客制化,通常依照客人提供想法图案,或者可交由工坊构图打版。材料使用碳钢的原因,是其软质地和可塑性更让铁工师傅得以弯折、锻造。大部分的铁窗花是以S型为基础延伸,再以不同的拼接方式创造出不同图象。图象基本以水平垂直交织而成, 进阶型兼具美观装饰,依纹饰分花卷纹、几何纹、山水纹等。在台湾以山水纹最为常见,构图相对简单,如以S形线条盘于半山腰上形成山岚云雾,置于山坡下方则为河流,所需铁材较少,两条凹折线即构成一幅山河云水,不仅省工时,也降低材料费用。

制成图象的工序分为裁切、划分间隔、钻孔、扭折、打铆钉与组装这六阶段。早期碍于焊接工具缺乏,师傅会尽量以扭折加上铆钉,取代用机器焊接。最困难的扭折作花,往往得两、三人默契合作方能完成。且扭折需要精密计算铁条长度,因此这阶段是铁工较易被困住的地方。有的工法会将把铁条尾端磨细,让铁呈现发丝或眉毛样子。组装完成后,在依据客人需求漆上不同的油漆,也有的以泡盐水造锈蚀效果以仿旧。

1920年代,铁窗随着西洋现代建筑流传到台湾,由于早期房屋的防盗需求,铁窗开始在台湾盛行。在台湾逐渐发展出工法繁复细致、创造出多种融合中西、拥有独特台式美学的铁窗装饰,遂称为“铁窗花”。如1930年代,狮头山劝化堂铸铁花窗“刘海戏金蟾”,其艺术性就为学界所称道。

1950到197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这种兼具防盗功能与美感的铁窗花,对当时的铁工匠来说,如一张名片,能透过特殊的图案招揽生意,再加上当年制作成本不高,秤重计价,渐渐成为当时台湾住宅的常见要素。像是云林县土库镇老街在1960年代建筑立面以铁窗花为装饰,多数为铁工师傅林铃通的工坊所作,而他全盛时期旗下有十多位员工。

1980年代后,因建筑需求大增,师傅为满足大量订单,多半改为简单的样式。同时不锈钢窗、铝窗兴起。因不锈钢硬度较高,铁工匠通常不会手工凹折,转而用机器裁切成固定的尺寸再加以组合,自此台湾开始出现大量监狱风格的不锈钢窗。手工的铁花窗花在台湾逐渐失去市场。

2013年起,辛永胜、杨朝景组成的老屋颜工作室自台南开始走访全台湾各地的老屋,透过影像和文字,让铁窗花重新在台湾被关注。介绍铁窗花的《老屋颜与铁窗花》书籍,也获得蔡英文任总统时推荐。也有商人会趁拆除旧房子时,收购铁窗花,再以高价售出。

铁工师傅曾文昌则开设了部落格,介绍他所做的铁窗花。云林县口湖乡的社区营造计划,找来曾文昌团队与芃芓艺术工作室,为梧北社区制作诉说十个在地故事的十三面铁花窗,因此一炮而红。

铁窗花也以不同形式作为文创,如图样制成明信片、杯垫、胸章、布包、桌旗、笔记本布套等小物。20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时,由服装设计师周裕颖所设计的中华台北队开、闭幕服装,就用铁窗花为发想,有以代表中华奥会的梅花造型的铁窗花图纹。

相关

  • 格物致知四配颜回 · 孟子 · 曾参 · 孔伋日本藤原惺窝 · 林罗山 · 室鸠巢新井白石 · 雨森芳洲朝鲜薛聪 · 权近 · 吉再 · 安珦 · 李穑李滉 · 王仁 · 李齐贤 
  • 环礁环礁,是由珊瑚礁形成的环状或部分环状岛屿,中间围绕着潟湖。由于形成过程与环境的变异,环礁的轮廓除了圆形之外,亦有椭圆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大部分的环礁分布于太平洋与印度洋
  • 帕尧府帕尧府(泰语:จังหวัดพะเยา,皇家转写:Changwat Phayao,泰语发音:)一译帕夭府、拍夭府,是泰国北部的一个府。帕尧府被分为9县,再细分成68区,最后被分成632村。首都:曼谷 (恭
  • 机动战士高达 第08MS小队 机动战士高达 第08MS小队(俗称08小队)是高达系列作品其中之一,在1996年至1999年间以OVA形式发行,全11话,另有一话特别篇与一部剧场版。在2013年追加一部短片
  • 乔尔·阿萨夫·艾伦乔尔·阿萨夫·艾伦(英语:Joel Asaph Allen,1838年7月19日-1921年8月29日)是美国动物学家,主要研究哺乳动物学和鸟类学。他是美国鸟类学会首任主席,同时也是美国自然史博物馆鸟类分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西沙水警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西沙水警区,机关驻地海南省三沙市西沙区永兴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榆林基地的水警区。1972年11月28日,海军遵照中央军委1971年1月14日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
  • 朱安汾丽水靖恭王朱安汾(1493年-1520年),明朝周藩唯一一代丽水王,周惠王朱同镳的庶第二十五子。弘治六年(1493年)出生。弘治十四年(1501年)七月,获赐名安汾。弘治十六年(1503年)十二月,封丽水王
  • 李伯悌李伯悌(1918年2月-1996年9月8日),原名陈庆纹,女,安徽怀宁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工作者,曾任英文《中国日报》副总编辑,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18年2月出生,为方令孺和陈平甫的长女。1923年随父母到美国。她的英文名为“Betty”,后改名为“李伯悌”。回国后,她曾就读于上海中西女中,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8月在重庆加入中国共产党,介绍人沙铁瀛。1938年至1940年,在西迁至四川乐山的国立武汉大学外文系学习,曾任武汉大学党总支宣传委员、女生支部书记。1940年底转入国立西
  • 琦拉·莎拉克琦拉·莎拉克(英语:Kira Salak,1971年9月4日-)是美国作家、冒险家、新闻工作者,以曾致马利与巴布亚新几内亚闻名。她著有两本散文书与一本根据她的经历创作的小说。她并是国家地理杂志的特约编辑。
  • 坷垃传奇《坷垃传奇》,是台海两岸合制的撑头木偶电视剧,主角是聪慧侠义、乞儿出身的中国古代少年坷垃。该剧为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委制节目,完形影视制作、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共72集,1999年于公视主频首播第一季,2000年8月6日于同一频道首播第二季。“坷垃传奇”源于1996年,以迄2012年左右,台湾电视媒体上曾出现过的“完形偶剧”风潮。其拍摄资金及技术来自台湾,集合了中国三省(山西、陕西、贵州)超过六十名之中国国家级演员,从无至有,打造出中国大陆真正完整的电视木偶剧产业链。之后经营团队(包含王伟忠及游正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