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号战列舰

✍ dations ◷ 2025-11-15 17:37:31 #敦刻尔克号战列舰

敦刻尔克号战列舰(法语:Dunkerque)是法国敦刻尔克级战列舰的首舰,其姊妹舰为斯特拉斯堡号,本舰于1932年12月24日在布雷斯特兵工厂放置龙骨,1935年10月2日时下水,至1937年5月1日正式在法国海军服役。这两艘舰是法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批建造完成的主力舰,代替在战后因财务拮据而停工的诺曼底级战列舰,以及因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停建的里昂级战列舰。其舰名取自于法国城市敦刻尔克,主炮采用8门330毫米/50倍径1931年型主炮,并配置在2座四联装炮塔内,最高航速可达29.5节(54.6千米每小时;33.9英里每小时)。

刚服役不久的敦刻尔克号,立刻代表法国出席英王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王后加冕仪式(英语:coronation of King George VI and Queen Elizabeth)。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敦刻尔克号与斯特拉斯堡号共组法国海军第一线总队,战争初期时执行搜寻德国商船袭击舰队,以及商船护航任务。当法国投降后,英国皇家海军发动凯比尔港海战,导致敦刻尔克号受到重创,战后经过临时维修才得以回到土伦。然而当德军策划在1942年11月抢夺法国舰艇时,敦刻尔克号随驻锚在土伦港的法国舰艇一同凿沉,其残骸随后被轴心国人员接管并拆解。战后,敦刻尔克号剩余的残骸到1955年前一直保留在土伦,并且在1958年时才卖给拆船商报废。

1922年,各个海权强国签订华盛顿海军条约,法国海军的新造战列舰总吨位限制不可超出70,000长吨(71,000公吨),接下来10年里,法国海军思考着如何充分地利用这70,000长吨(71,000公吨)的限制。最初在1925年时,为了对抗意大利第一艘重巡洋舰特伦托号(英语:Italian cruiser Trento),法国设计人员提出建造4艘17,500长吨(17,800公吨)级舰艇,但结果显示这样的设计无法抵抗意大利战列舰。后来又提出建造2艘37,000长吨(38,000公吨)级的舰艇,但因建造费用过大,而且会直接超出条约限制,最后直接搁置。1929年,法国海军部提出23,690长吨(24,070公吨)的防护巡洋舰设计,其主要武器预计采用 305毫米(12.0英寸)口径主炮,装甲可抵抗203毫米(8.0英寸)口径火炮的攻击,最高航速达29节(54千米每小时;33英里每小时);此设计最后成为敦刻尔克级的前身。

德国海军在1929年建造的德国级装甲舰很快地吸引法国工程师,随后法国工程师提出23,333长吨(23,707公吨)级建造方案,在此种方案里,法国将可在条约限制内建成2艘舰艇。该舰艇的主要武器将配备305毫米(12.0英寸)口径主炮,装甲可抵抗德国巡洋舰的280毫米(11英寸)口径火炮攻击,最高航速达30节(56千米每小时;35英里每小时),主炮塔全配置于前甲板,然而此设计在1931年7月被法国议会否决。退回后重新评估的设计案里,排水量提升至26,500长吨(26,900公吨),主炮改为330毫米/50倍径1931年型主炮,装甲防护也有所改进,但最高航速则略微下滑。1932年初,法国议会正式通过设计案,同年10月26日正式下单,并命名为敦刻尔克号。

敦刻尔克号标准排水量26,500长吨(26,900公吨),满载排水量为35,500公吨(34,900长吨),舰体全长214.5米(703英尺9英寸),船宽(英语:Beam (nautical))31.08米(102英尺0英寸),吃水深度为8.57米(28英尺1英寸)。动力系统由4组帕森(英语:Parsons Marine Steam Turbine Company)齿轮传动汽轮机与6组英德莱特(英语:Fonderie d'Indret)蒸气锅炉组成,可提供112,500匹轴马力(83,900千瓦特),最高航速达29.5节(54.6千米每小时;33.9英里每小时),预计可搭载1,381或1,431名船员。舰上另有侦察用水上飞机,由舰尾的蒸气弹射器与起重机进行起降。原本搭载的舰载机预计为戈尔多-雷瑟热GL-832 HY式水上飞机(英语:Gourdou-Leseurre GL-832 HY),后来改换成罗尔130式水上飞机(英语:Loire 130)。

主要武器上,敦刻尔克号使用8门330毫米/50倍径1931年型主炮,并配置在2座四联装炮塔内,2座主炮塔以超射方式配置在前甲板上。次要武器上则使用16门高平两用130毫米(5.1英寸)/45倍径炮(英语:Canon de 130 mm Modèle 1932 and 1935),并配置在3座四联装与2座双联装炮塔内;3座四联装炮塔配置在后甲板,2座二联装炮塔则配置在船舯部位。近距离防空部分,舰上搭载8门37毫米(1.5英寸)口径防空炮(英语:Canon de 37 mm Modèle 1925)配置在4座双联装炮塔内,另有32挺13.2毫米(0.52英寸)口径防空机枪配置在8座四联装炮塔内。

在装甲防护方面,敦刻尔克号的装甲带厚度为225毫米(8.9英寸);主炮塔正面以330毫米(13英寸)的装甲保护;主装甲甲板厚 115毫米(4.5英寸);司令塔侧面则以270毫米(11英寸)的装甲保护。

尽管敦刻尔克号的役期很短,但本舰经历过多次改装。为了在舰上加装烟囱罩,4门37毫米(1.5英寸)口径1925年型防空炮在1937年时被移除。隔年,新的1933年型防空炮用来代替原本被拆除的4门。1939年8月改装后,舰上加装1座37毫米(1.5英寸)口径双联装防空炮塔,使舰上的37毫米(1.5英寸)口径防空炮达到10门之多。 原本与第2座主炮塔并排配置的2挺13.2毫米(0.52英寸)口径防空机枪,在改装时些微向后移动;前船楼另在1940年时安装上一组14米(46英尺)长的测距仪。

1932年12月24日,敦刻尔克号在布雷斯特兵工厂(英语:Arsenal de Brest)正式放置龙骨,但因为建造用的船坞只有200米(660英尺)长,除17米(56英尺)的船艏部位,船体其余部分皆先完成。当敦刻尔克号在1935年10月2日时正式下水后,立刻转移至干坞,准备装上船艏部分。尽管舰上的船艛建筑还未完工,但本舰的海试在1936年4月18日时便开始,所有的测试直到1937年4月底才结束。敦刻尔克号最后于1937年5月开始服役,并立刻参与英国海上阅兵,同时代表法国出席英王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王后加冕仪式(英语:coronation of King George VI and Queen Elizabeth)。1937年5月27日,法国地中海舰队与大西洋舰队正聚集在伊爾德桑准备联合军演,而敦刻尔克号也前往该处参与另一场阅兵仪式;在那里,敦刻尔克号的人员招待新上任法国海军总司令的弗朗索瓦·达尔朗。

1938年1月20日起,敦刻尔克号出发前往位在大西洋沿岸的法国殖民地;途经港口包括法属安的列斯群岛法兰西堡及法属西非首府达喀尔,至3月6日时才返回,随后到9月1日才改编至大西洋分遣舰队。在大西洋分遣舰队期间,敦刻尔克号担任舰队旗舰,由海军中将马塞尔-布鲁诺·让苏尔(英语:Marcel-Bruno Gensoul)指挥。11月29日起,敦刻尔克号在布雷斯特干坞进行定期维护,所有工程直到1939年2月27日才结束。结束维护后,敦刻尔克号被改编至袭击部队(英语:Force de Raid),该舰队是为了因应纳粹德国在苏台德区问题上强硬手段而建立的。同年3月,敦刻尔克号的姊妹舰斯特拉斯堡号也加入袭击部队;2艘敦刻尔克级战列舰一同组成第一线总队(1st Division of the Line),两舰随后分配到总队条纹迷彩,并分别涂布在各舰烟囱上。此时,配置在袭击部队下的舰艇有2艘敦刻尔克级战列舰、3艘轻巡洋舰,以及8艘大型驱逐舰,其驻扎在布雷斯特。1938年初,由于原在西班牙沿岸执行巡逻任务的德国德国级在苏台德区危机时突然离开原巡逻海域,因而袭击部队奉命在4月14日至16日间护送贞德号(英语:French cruiser Jeanne d'Arc (1930))返回法国本土。苏台德区危机最终于1938年9月的慕尼黑协定得到解决,使欧洲的紧张局势暂时减缓。

1939年5月3日至4日期间,第一线总队抵达葡萄牙里斯本进行官方访问,以及参与当地庆祝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发现巴西纪念日的活动。结束葡萄牙官方访问后,袭击部队自5月23日起向英国各大港口进行访问,包括利物浦、奥本、斯塔法岛、母羊湾(英语:Loch Ewe)、斯卡帕湾、罗塞斯,至6月21日才返回布雷斯特。

当纳粹德国于1939年9月2日开始入侵波兰后,法国海军收到德国级出没在大西洋的消息,决定派遣驻扎在布雷斯特的袭击部队前去阻击,但在经过4天的巡航后,舰队无功而返。同年10月,敦刻尔克号、贝阿恩号,以及3艘巡洋舰一同改编至L舰队,其首要执行任务是猎杀德国施佩伯爵海军上将号。

1939年11月23日,英国拉瓦尔品第号武装商船(英语:HMS Rawalpindi)在法罗群岛以北海域巡逻时遭德国沙恩霍斯特号与格奈森瑙号击沉,让苏尔收到消息后于25日下令集结敦刻尔克号、法国第4巡洋舰总队、英国胡德号等舰共组一队前去拦截两艘德国战列舰,最后无功而返。尽管德国海军一直试图突破大西洋封锁,但敦刻尔克号在一次北大西洋巡航时遭遇大型风暴,船艏部分受到损坏,自12月3日起必须停靠修理,导致本舰有一段时间无法在大西洋执行任务。12月11日,维修完工的敦刻尔克号偕同光荣号(英语:French cruiser Gloire (1935))、可怖号等法国舰艇,将法兰西银行内一部分的黄金储备运往加拿大,舰队于12月17日抵达,并在返航途中护送一运输舰队。在1940年1月4日返回布雷斯特后,敦刻尔克号开始进行定期维护,工作时间持续至2月6日为止。接着,本舰在3月份时进行海试与演习。

面对意大利在1940年春季越来越敌对的态度,法国海军在4月2日准备将袭击部队部属至地中海。然而仅过几天,德军开始侵略挪威,袭击部队被迅速召回布雷斯特,以因应德军的攻势,最后到4月24日时才准备前往凯比尔港进行交接任务,并在4月27日时抵达凯比尔港。法国海军部后来收到轴心国舰艇于5月9日至10期间出没的报告,决定派遣敦刻尔克号与斯特拉斯堡号进行突袭,两舰在6月12日时抵达报告提供的海域,然而发现该报告是误传;6月10日,意大利突然于对英法宣战,法国海军部决定将2艘敦刻尔克级留在地中海海域因应情势。不过到了6月22日时,法国在陆上战役传来噩耗,最后向纳粹德国投降,法国海军被迫休战;谈判期间,法国海军提议将敦刻尔克号与其他战列舰停靠土伦港后解除武装。

敦刻尔克号唯一与敌人真正交战是在凯比尔港海战,然而敌人却是前盟友英国皇家海军。英国政府为避免法国船舰被轴心国征收,决定派遣H舰队(英语:Force H)到凯比尔港劝降法国海军,该舰队由詹姆士·萨默维尔(英语:James Somerville)海军中将领导,包含胡德号、决心号(英语:HMS Resolution (09))、勇士号(英语:HMS Valiant (1914))等战列舰。7月3日,H舰队抵达凯比尔港,并向法国海军下最后通牒;若拒绝,英国海军会直接将其击沉。法国海军认为此举违反德法停战协议,因而拒绝接受英方要求。为确保舰艇不会落入轴心国手中,英国皇家海军遂开始攻击法国舰艇。敦刻尔克号此时正以缆绳绑在防坡堤上,面向港口外的刚好是船尾那侧,因而无法立刻开火反击。船员们随后尽快将缆绳松开,使敦刻尔克号可以起锚航行,但正在运转时遭到胡德号炮口锁定,随后被4发15英寸(380毫米)炮弹击中;第1发击中位于超射位置的主炮塔顶部,造成炮塔右半部的人员全数阵亡,但因炮塔内设有舱壁分隔左右两部分,使左半部得以保全;第2发命中舰载机设施;由于在装甲设计时并未将抵抗15英寸(380毫米)炮弹纳入考量,导致最后两发直接穿过225毫米(8.9英寸)厚的装甲带区域。第3发炮弹穿过右舷130毫米(5.1英寸)口径炮塔的操控室,直接贯穿到涡轮机房为止;第4发炮弹直接穿过舰舯装甲带,击中编号BR 2的锅炉室,造成严重损坏。此次损害造成船员们只能将舰艇搁浅在停泊处的另一边岸上,部分船员随后被送上岸。尽管敦刻尔克号遭到胡德号重创,但仍在战斗中奋力向英国皇家海军反击,在一次的齐射中,因跨射对胡德号造成轻微损伤,而炮弹碎片同时使舰上2名英国船员伤亡。

不到20分钟的时间,英国舰艇就停止第1波射击,但这也避免了法军伤害继续扩大。随后,海军上将埃斯特瓦(Esteva)向法国海军部报告提及敦刻尔克号受损程度为中度等级,同时向阿尔及利亚新闻社发送公报,宣称敦刻尔克号能迅速恢复运转,且能够自行返回土伦港。当英国海军部收到这份消息后,立即下令萨默维尔返回凯比尔港并完全瘫痪敦刻尔克号。由于敦刻尔克号搁浅的后方有一聚落,萨默维尔为了避免波及平民,决定派遣鱼雷轰炸机进行攻击。针对敦刻尔克号的第2波攻击在7月5日开始执行,其中1发鱼雷击中停靠在敦刻尔克号旁的纽芬兰号小型巡逻艇(Terre-Neuve),这艘巡逻艇刚好载有14颗深水炸弹,相当于1,400公斤的TNT炸药,被击中后迅速引发一场大爆炸并波及一旁的敦刻尔克号,导致敦刻尔克号的舰身炸出一个大洞,造成40名船员阵亡,同时让海水大量涌入本舰舰身。另1发鱼雷直接击中船体,并在2隔间之间炸出一个洞。不过在发现鱼雷轰炸机时,舰长塞金(Seguin)为了避免殉爆早已下令将海水灌入330毫米(13英寸)直径炮弹的弹药库,但这同时导致敦刻尔克号几乎损失作战能力。总结在7月4日至6日的2波攻击中,敦刻尔克号舰上共阵亡210人。

法国海军对敦刻尔克号的临时维修在攻击后立即展开,但由于港口的干坞空间有限,针对船体的部分直到9月11日才能开始进行。搁浅的敦刻尔克号到9月27日才再次浮至海面,其推进系统勉强恢复到能够运转的状态。不过在维修期间,舰上于12月5日发生一场大火,到了1942年1月25日时又发生另一起火灾,导致维修进度落后。最后,临时维修工作到2月19日才结束,在数艘船的护卫下本舰才得以驶离凯比尔港,准备回到土伦进行大修。当敦刻尔克号回到土伦后,立刻被安排至大型干坞进行大修。

第1发命中主炮塔的弹道图。

第3发命中涡轮机房的弹道图。

第4发命中锅炉室的弹道图。

回到土伦的敦刻尔克号,因材料和劳动力短缺,导致修理工作进展缓慢。当同盟国成功登陆北非后,德国国防军迅速占领自由区作为报复,并开始策划抢夺停靠在土伦的维希法国舰队,此次行动在11月27日开始执行。为了避免德军计划得逞,法国海军决定将所有舰艇凿沉。尽管敦刻尔克号还在干坞进行维修,而且敦刻尔克号的舰长艾米尔(Amiel)以没有书面命令为由拒绝凿沉舰体,但最后被拉加利索尼埃号(英语:French cruiser La Galissonnière)上的指挥官说服而下令凿沉。 破坏船体的炸药随后放置在船内,引爆后的大火迅速吞没船身。

意大利人员后来接管敦刻尔克号残骸,但他们发现本舰已经被破坏殆尽,所以决定开始拆除剩下能用的部分。为了避免法国人再次修复本舰,意大利人员在拆除过程中故意破坏主炮,使其无法使用。当意大利于1943年9月向盟国投降后,德国接管剩余的残骸。1944年,德国人把敦刻尔克号的船艏移除,将舰身浮起后移出干坞,随后继续拆解作业。在同盟国方面,盟军在轴心国接管敦刻尔克号残骸时曾多次用空中轰炸破坏船体。二战后,本舰的残骸一直留在土伦而无排定任何处置方案,直到1955年9月15日时法国军方才正式宣布敦刻尔克号完全报废,并更名为Q56。1958年9月30日,仅剩的15,000公吨(15,000长吨;17,000短吨)残骸,以226,117,000法郎出售给拆船商。

脚注

引用

相关

  • 首席执行官首席执行官(英语:Chief Executive Officer,缩写:CEO),是许多企业,尤其是美国企业的头衔,是公司三长之一(另二为董事长、财务长),是在一个企业集团、财阀或行政单位中的最高行政负责人。
  • 鹅颈瓶鹅颈瓶是一种由特殊形状的管道引向烧瓶的实验设备。“鹅颈”会降低空气在管中流动的速度,空气中的粒子,比如细菌,会困在其潮湿的内表面上。将瓶中液体煮沸,杀死瓶中微生物后,只要
  • 佩德罗·杜克佩德罗·弗朗西斯科·杜克·杜克(西班牙语:Pedro Francisco Duque Duque,1963年3月14日-)是西班牙的第一位宇航员,航空工程师,现任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内阁的科学、创新与大学
  • 歌词歌词是歌曲中的文词部分。许多用以咏唱,并有较具体和详细内容的歌,除了音乐部分以外,都会有文词部分。歌词与歌曲,绝大多数都能互相配合,成为同时涉及文学和音乐的艺术作品。由于
  • 福克斯通坐标:51°04′52″N 1°09′58″E / 51.081°N 1.166°E / 51.081; 1.166福克斯通,(英语:Folkestone),英格兰肯特郡的一个城市,人口53,411,距法国加来港仅有40公里的航程,几百年来一
  • 句号 (演员)句号(1962年-),本名句兆杰,相声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演员的烦恼》(综艺大观)、《办班》(综艺大观)、《画家的梦》(集邮晚会)、《约会》(中央台3·15晚会)、《南方来的女婿》(综艺大观)、《
  • 小埃姆舍河坐标:51°31′8.80″N 6°43′0.43″E / 51.5191111°N 6.7167861°E / 51.5191111; 6.7167861小埃姆舍河(德语:Kleine Emscher),是德国的河流,位于该国西部,处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
  • 我为歌狂 (电视节目)《我为歌狂》是中国安徽卫视于2013年5月推出的华语唱将音乐对战真人秀节目,该节目第一季已于2013年7月18日结束,第一季冠军为“蓝队”(伍思凯、罗中旭、纪敏佳和郁可唯),第二季已于2014年8月2日结束,冠军队伍为“摇滚战队”(黑豹乐队、刘文杰、张赫宣)。共18位参赛歌手第一季共12期,于2013年5月2日每周四22:30首播,2013年7月18日结束,最终成绩为:第二季共12期,于2014年5月17日每周六22:40首播,于2014年8月2日晚总决赛和颁奖典礼,最终成绩为:
  • 森万里子森万里子(英语:Mariko Mori,日语:森 万里子/もり まりこ,1967年-),为日本知名当代艺术家。1967年出生于东京,父亲森敬是一位发明家及工程师,母亲森洋子是欧洲艺术史学家。森万里子在1980年就读东京文化服装学院(Bunka Fashion College)时,曾当过时装模特儿。1989年,她搬到伦敦,在柏亚姆肖艺术学校(Byam Shaw School of Art)和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Chelsea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学习;1992年毕业后,她去
  • 合川桃片合川桃片是以糯米、核桃仁、川白糖、蜜玫瑰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传统糕点,薄如纸、形似帖,散如展卷,卷裹不断,点火即燃,主要分甜、咸两种口味,并已开发出椒盐味、香甜味、八珍味、香酥味、葛粉味、水果味等多种口味,具有补脑、健脾、润肺的功能,是重庆市合川区特产、传统名点之一,是重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庆名特产品。合川桃片距今已有150年历史。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合川县城便有糖果铺开始生产甜桃片;清光绪二十四年,合川县举人张森楷把合川桃片作为合川特产,带至成都、北平等地送师友,其因味美而渐渐出名;民国时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