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感觉派

✍ dations ◷ 2025-02-23 14:34:16 #现代主义,日本文学,台湾文学史,中国文学史

新感觉派(日语:新感覚派しんかんかくは )是20世纪初在日本文坛兴起的一个文学流派,是日本最早出现的现代主义文学。主张文学以主观感觉为中心,否定客观,以“新的感觉”表现自我。

一战之后的日本经历了20年代的经济危机及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工农革命运动也屡遭统治阶级的打压,形成政治和经济上的混乱。一连串的事件所造成的精神危机影响了日本知识分子及文艺界,无政府主义、虚无主义及唯我主义等思潮应运而生,消极、绝望的风气使得官能上的享受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1923年,新思潮(日语:新思潮)的菊池宽创办同人杂志《文艺春秋》,虽然未达成对抗小林多喜二等人提倡的无产阶级文学的主要目标,但也孕育了不少年轻的文学旗手,如横光利一、川端康成。横光等人的艺术追求,是要描写内部世界而不是表面现实,因此主张一种“新的感觉”去感受生活及世界的一切事物。

1924年,横光利一与川端康成、片冈铁兵(日语:片岡鉄兵)、今东光(日语:今東光)、中河与一(日语:中河与一)等14人创办《文艺时代(日语:文藝時代)》,标榜“新作家对老作家的挑战”、“破坏既有文坛”,以及主张感觉即是存在,以主观感觉通向客观事物,连结生命和现实。正如横光利一提到的:“所谓新感觉派的表征,就是要剥去自然的表像,跃入事物本身主观而直感的触发物”。

1925至1926年发展到高峰的新感觉派,由于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兴起,片冈铁兵、今东光、铃木彦次郎等人转向左翼文学,横光利一、川端康成则倾向新心理主义,中河与一等则主张形式主义。《文艺时代》于1927年停刊,新感觉派的活动也因此结束。

翻译家叶渭渠评论新感觉派时指出其思想上的双重性格:“既折射出资本主义的矛盾现象,又有意无意地掩盖了矛盾的实质,游离于日本社会现实和大众的生活感情之外,反映了近代个人主义和人性的解体过程”,也就是既揭示出动乱社会的面貌,又只寻求官能上的麻痹,是一种具有颓废色彩的破坏性思想。

横光利一的〈蝇〉、〈头与腹(日语:頭ならびに腹)〉等作是具新感觉特征作品,而《上海》是新感觉派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横光文学的杰作。另外,片冈铁兵的《钢丝上的少女》、今东光的《瘦新娘》中河与一的《刺绣蔬菜》、十一谷义三郎(日语:十一谷義三郎)的《青草》、佐佐木茂索(日语:佐佐木茂索)的《旷日》、池谷信三郎(日语:池谷信三郎)《桥》、铃木彦次郎《七月的健康美》,也是具有新感觉特征的作品。

新感觉派的主张也影响了日本以外的作家,如活跃于中国上海的穆时英(被誉为“中国新感觉派圣手”)、刘呐鸥及施蛰存。此外也影响了负笈日本的台湾作家,如翁闹、巫永福等人。

新感觉派作家较具有旷野气息或原始主义,试图传达现代氛围,并多次寻找崭新的文学语言及叙述方式。尝试作品中创造一种全新的语言,强调异化及混杂的特色。与感性的浪漫主义不同,新感觉派作家呈现半客体:吸纳外在刺激并透过自身语言的筛选再现,不企求超验。而浪漫主义重视诗人主体性,将外在现实转化为超验的经验。新感觉派亦较不在乎灵魂,与重视灵魂的浪漫主义不同。新感觉派重视商业化、速度感,享受大都会瞬息万变带来的新感官刺激。

新感觉派文风大致可分为三大方向:

新感觉派中的混语书写是一种语言上的创新,注重跨文化现代性精神,在各国文化中,语言不断流动、交会、融合。外来与本土、国家与地方、古典与白话、菁英与通俗的语言之中,找到一种新的表达模式,同事也达到引介新概念的目的。

目前(2014年9月6日)为止,台湾方面已知的有:

相关

  • 蝾螈蝾螈科(学名:Salamandridae)是通常颜色鲜艳的中小型两栖纲有尾目动物,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北美、欧洲、亚洲和非洲地中海沿岸)。终生有尾,没有鳞片,是有尾目两栖动物的代表,也是
  • 尼古拉斯·布隆伯根尼古拉斯·布隆伯根(荷兰语:Nicolaas Bloembergen,1920年3月11日-2017年9月5日),出生于多德雷赫特的荷兰物理学家,198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亚利桑那大学教授。尼古拉斯生于荷兰一个
  • 何国宗何国宗(?-1767年),字翰如,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人,进士出身,历任礼部左侍郎、清朝礼部尚书。康熙五十一年,登进士,改庶吉士,授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后升任内阁学士、国子监算学总裁
  • 罪 (宗教)宗教上的罪是指一种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或者实施了这种行为的状态。通常这种行为准则由一个神(如亚伯拉罕诸教中的天主;上帝、神;真主)来裁定。 罪经常用于指称一种被禁止或不被
  • 山本熊一山本 熊一(日语:山本 熊一/やまもと くまいち  */?,1889年4月8日-1963年1月17日),日本外交官。历任日本外务省次长,大东亚省次官,驻泰国特命全权大使等职务。山口县出身。1912年毕
  • 亚拉蕨亚拉蕨(学名:)是一属已灭绝的维管植物,生存于早泥盆世。其化石主要被发现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标本仅由一些不完整的无叶茎段组成,其中有些带有形成孢子的器官或孢子囊。亚拉
  • 台湾日治时期的排泄物处理系统台湾日治时期的排泄物处理系统,是日本殖民政府来到台湾后,针对台湾当地的风土病以及整体卫生状况,制定公共卫生政策的一环。早期台湾人的家中大多没有自己的厕所,人们往往在城里
  • 加利福尼亚甜灰蝶加利福尼亚甜灰蝶(),又名加里福尼亚戈灰蝶,是一种已灭绝的灰蝶。它们栖息在旧金山的海岸地区。它们相信是美国第一种因城市开发而灭绝的蝴蝶。最后的加利福尼亚甜灰蝶是于1941年
  • 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英语:Diode-Pumped Solid-State Laser,缩写为DPSS Laser),通过激光泵送给一个固体增益介质,例如,一个红宝石或掺钕YAG激光器(英语:Nd:YAG laser)晶体,带有激光二极
  • 欧洲乌头欧洲乌头(学名:)为毛莨科乌头属的多年生植物。分布于欧洲,生长在遮阴潮湿的土壤。为耐寒多年生草本,叶互生叶片深裂,为多叶茎,总状花序高长且密集,由淡紫色的盔形小花组成,于初夏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