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昆虫采集
✍ dations ◷ 2025-08-13 02:22:52 #昆虫采集
昆虫采集是以兴趣、学术或商业等目的来采集昆虫的行为。昆虫采集在世界各地是一种不分老幼受到欢迎的嗜好。采集的目的通常是作为学术上的研究,不过也可以作为艺术上的装饰。大多数昆虫有着坚硬的外骨骼,这代表在适当的条件下,昆虫标本可以保存相当长一段时间。另一方面,昆虫种类繁多,其中不乏色彩鲜艳或稀少的种类,因此也构成搜集的条件。人类采集与观察昆虫已经有很久的历史,然而要等到17世纪启蒙时代人们才开始以科学的方法系统性研究昆虫。其中最早一部关于昆虫的巨作是1634年出版的《Insectorum sive Minimorum Animalium Theatrum》(昆虫剧院),由Thomas Muffet与Konrad Gessner等自然学者所编著。其他早期著名的昆虫学家还包括约翰·法布里丘斯(Johan C. Fabricius)与他的老师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法布里丘斯被认为是18世纪最重要的昆虫学家,命名了超过1万个物种,并建立了现代的昆虫分类系统。林奈出版了10本关于昆虫的著作,今日他的昆虫标本仍收藏在伦敦自然史博物馆、巴黎国立自然史博物馆与哥本哈根丹麦自然史博物馆。19世纪早期昆虫学开始有很大的进展,这主要归功于William Kirby。Kirby经常被描述为“昆虫学之父”,他与William Spence在1815至1826年间出版了四卷的《昆虫学入门》(Introduction to Entomology),并在1833年成立伦敦昆虫学会。昆虫采集在维多利亚时代成为一种受欢迎的消遣。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人们有更多闲暇时间与较高收入,人口大量移往城市使得人们开始在艺术、文学、诗歌上将大自然浪漫化。业余的植物、昆虫与赏鸟爱好者等博物学者开始研究自然环境,大量的昆虫标本在19世纪成为博物馆的收藏。Henry N. Humphreys在1843年出版了绘制精美的图鉴《British Moths and Their Transformations》,让更多一般民众对昆虫的生活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其他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昆虫学家还包括Thomas Say与尚-亨利·法布尔 (Jean-Henri Fabre)。采集前应先做好功课,了解昆虫的栖息地点、活动时段、活动季节等,才不会扑空。采集时应着长袖长裤,以防蚊虫叮咬或草割。带帽可以遮阳避暑。身上不要擦抹香水,以免招来蜂类等危险性昆虫。背包中应准备紧急药品,以备在深山中发生意外时使用。尽量不要一个人单独采集,否则发生意外无人可求助。捕虫网是采集昆虫的基本工具。依照用途,捕虫网可以分为三种:捕网是最常用的捕虫网,主要用来捕捉飞虫,网袋材质通常为尼龙纱,可避免伤害蝴蝶翅膀;扫网则主要用来捕捉草丛间的昆虫,网柄较短,网袋材质也较捕网坚固;水网则是用来捕捉水栖昆虫,网袋材质以金属制居多。徒手或用镊子不太容易采集小型昆虫,这时可以用吸虫管来捕捉。吸虫管是一种开口上插有一细塑胶管与一橡皮管的粗塑胶管。在细塑胶管上绑有纱布,可防止小虫吸入口中。采集到昆虫后,如果想制成标本,则使用毒瓶或毒管来杀死昆虫,以防止昆虫在挣扎的过程中受伤。毒瓶或毒管结构类似,只是大小不同。瓶内使用氰化钾、或棉花沾乙醚、四氯化碳、醋酸乙酯等毒剂而成。若直接使用酒精杀死昆虫会使得绿色昆虫失去色素。毒毙后的昆虫应尽快分类,注明采集日期与地点。毒瓶中的毒剂对人体也有影响,应避免长期接触。气态的毒剂挥发快,一定时间需要更换,避免药性散失。在捕获蝶蛾类时,为防鳞片脱落,可将采集来的昆虫置入三角袋中。三角袋的材质为光滑透明的腊纸,可以制成各种大小、放置不同大小的蝶蛾类。捕获蝶蛾类后,以手指捏压其胸部,再将翅膀折好置入袋中。采集到昆虫后,如想饲养,可以将昆虫装入捕虫笼中带回饲养。捕虫笼材质不一、型式多样。主要方便捕获的昆虫丢入笼中,以及防止笼中昆虫逃逸。一般采集法利用捕虫网采集空中、草丛或水栖的昆虫,或利用吸虫管捕捉小型昆虫。灯火诱集法是利用昆虫趋光的习性,捕捉趋光性昆虫。在没有月亮的黑夜,选择适当的地点悬挂白布与诱虫灯。趋光性昆虫见到灯光,便会自动飞来。陷阱法是将装有诱饵的玻璃瓶埋入土中,步行性昆虫受到引诱自然掉入陷阱中。步行性昆虫由于无法飞行,因此掉入瓶中后也无法爬出。吸虫管灯光诱集法饲养昆虫可以观察昆虫在各阶段的型态、了解昆虫的生活史。饲养前应先了解昆虫的栖息环境、习性、食性等,否则带回家也活不了多久。肉食性昆虫只能单独饲养,否则会自相残杀。食物、排泄物应定期更换,否则会污染、发霉,影响昆虫健康。外来种昆虫不能随便在野外放生。虫针是一种不锈钢金属针,用来固定昆虫。一般不使用其它普通铁针,以防生锈破坏标本。虫针可分成00号~6号,号数越小越细、越大越粗。展翅板是用来固定蝴蝶等飞虫翅膀的工具。下层材质为木板、上层铺有两片软木或保丽龙板,以供针插;板面光滑,避免伤害鳞粉。中间留有一沟,放置虫体。展足板是铺有软木或保丽龙板的木板。可供调整甲虫等昆虫的肢体、触角、姿势等。纸条用来固定昆虫肢体、翅膀,为避免在标本翅膀上戳洞,半透明的蜡纸工作起来比较方便。留针则是用来固定纸条的针,用来整姿。干燥标本法使用适当粗细的虫针,垂直插入虫体。以大头针在展足板或展翅板上调整肢体、触角、翅膀、姿势等。绵球可以用来辅助固定,避免虫体下垂。肉食性昆虫需用刀片、镊子将内脏取出,以脱脂绵填充,防止标本腐烂。标本量大时,需立即附上标签避免日后混淆。固定好的虫体置于干燥不受光照处数周,标本需完全干燥才不容易发霉,干燥期间需注意蟑螂、蚂蚁等其它昆虫蛀食。浸渍标本法适用于身体柔软的昆虫,例如昆虫的幼虫或蛹。先将虫体浸于固定液中,时间依虫体大小不定,再将虫体置于保存液中。固定液与保存液各家方法不同,固定液可使用Carnoy's固定液(酒精:冰醋酸=3:1),保存液可使用纯酒精。标本制成后,置于玻璃瓶内,瓶口密封。如瓶内保存液变色或蒸发,应立即更换瓶内保存液。树脂封埋标本是商业上常用的方法,将标本封埋于聚合树脂中,制成钥匙圈、纸镇等饰品。虫针展足板标本制作完成后,需附上标准格式的虫签。虫签上详细记载采集日期(时间)、地点(海拔、经纬度)、学名、采集者等资料。没有标签的标本,没有任何学术价值。另外需注意书写标签应使用不易褪色、不与其它化学药品作用的墨水。标本的鉴定可以翻查昆虫图鉴,或是请专家学者帮忙鉴定。昆虫的体色经常有个体上的差异,图鉴上没有并不代表发现新种,现代的新种认定均需要经过严谨的分子生物学分析,并核对资料文献及模式标本才能发表。制好的标本应放入特制的标本盒中保存,标本盒的四周放置萘粉、樟脑粉、石炭酸等驱虫、防霉剂。再将标本盒放入标本柜中收藏,保存于干燥通风处,防止虫蛀、发霉等问题破坏标本。避免阳光直射,以防标本褪色、脆化。虫签甲虫标本标本柜
相关
- V03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V03(其它各种治疗用药品)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 沼气沼气(Marsh gas、swamp gas或bog gas)是在湿地形成之生物气体,通常自然发生于河流湿地、沼泽或泥炭沼泽(英语:Bog),其主要成分为甲烷,亦含硫化氢与二氧化碳。由于沼地表面由多孔性的
- 格拉齐亚·黛莱达玛丽亚·格拉齐亚·科西马·黛莱达(意大利语:Maria Grazia Cosima Deledda,1871年9月27日-1936年8月15日),意大利萨丁岛自然主义流派作家,1927年凭作品《邪恶之路》(La Via Del Male
- 竞争竞争是生物或物种之间的一种关系,在竞争中,生物或物种都会受到伤害。如果至少有一种资源(英语:Resource (biology))(例如食物、水或地盘),双方都要使用,而其供给又是有限的(英语:Limiti
- 让·维果让·维果(Jean Vigo,1905年4月26日-1934年10月5日)是一位法国电影导演,对于法国电影的法国新浪潮运动影响相当巨大,也是一位电影史上相当重要的导演。
- 三界公三官大帝,指的是道教中掌管天界(天府)、地界(地府)、水界(水府)三界之神天官、地官和水官,闽南语俗称“三界公”,客家话称为“三界爷”,又称“三元大帝”。三位神明掌握三界间的一切行
- 野尻霉素野尻霉素(英语:Nojirimycin)是一些链霉菌产生的5-氨基-5-脱氧-D-葡萄糖,为一种抗生素。形成吡喃环后,和葡萄吡喃糖相似,可以作为肠α-葡糖苷酶、胰α-淀粉酶,以及N-糖链加工中的α
- 卡那卡那富语卡那卡那富语(卡那卡那富文:Kanakanavu)为台湾卡那卡那富族人所使用的语言,为台湾原住民语言之一种,属于南岛语系的次语群。亦归类为台湾南岛语第3群,并与邹语以及拉阿鲁哇语(Saar
- 转轴倾角转轴倾角是行星的自转轴相对于轨道平面的倾斜角度,也称为倾角(obliquity)或轴交角(axial inclination),在天文学,是以自转轴与穿过行星的中心点并垂直于轨道平面的直线之间所夹的角
- 跋后记,也称跋、书后、后序、后题等,是一种文体的名称,写在作品或书籍之后的序文,用以介绍写作经过,或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前言不同,后记篇幅往往较小,内容不如前言全面,所涉者多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