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鼻龙属

✍ dations ◷ 2024-12-22 18:03:24 #角鼻龙下目,侏罗纪恐龙,非洲恐龙,欧洲恐龙,北美洲恐龙

角鼻斑龙
Marsh,1884(原为角鼻龙)

角鼻龙属(学名:)又名刺龙或角冠龙,是晚侏罗纪的中大型掠食性恐龙,它的特征是大型的嘴部、像短刃的牙齿、鼻端的一个尖角、及眼睛上的一对小角。它的前肢短而强壮,前肢有4指,荐骨及骨盆均固定在一起,就像现今鸟类的综荐骨。在它的背部中间有一小列骨头的突起,科学的说法叫做皮内成骨(Osteoderms)。

角鼻龙的化石在北美洲的莫里逊组、坦桑尼亚、葡萄牙的劳尔哈组(Lourinhã Formation)被发现,美国东部和欧洲西南部是角鼻龙化石的多发地。角鼻龙在19世纪被描述为非常致命的一种代表性肉食性恐龙,广泛被当时的欧洲列强所建的博物馆所青睐,但是这个地位到了20世纪逐渐被打破,电影文化繁盛的美国产暴龙成为了现代人们对肉食恐龙的想像代表。角鼻龙和异特龙两者的生活时间和狩猎范围大部分重合,因此它们是统一生态系之下的竞争性掠食者,但是异特龙最终存活的时间较长。

角鼻龙是种典型的兽脚类恐龙,具有大型头部、短前肢、粗壮的后肢、以及长尾巴。

与身体相比,角鼻龙的颅骨相当大。每块前上颌骨有3颗牙齿,每块上颌骨有12到15颗牙齿;每块齿骨有11到15颗牙齿。鼻角是由鼻骨的隆起形成。一个角鼻龙的幼年标本,鼻角分为两半,仍没有愈合成完整的鼻角。除了大型鼻角,角鼻龙的每个眼睛上方有块隆起棱脊,类似异特龙。这些小型棱脊是由隆起的泪骨形成。

角鼻龙的背部中线,有一排皮内成骨形成的小型鳞甲。尾巴相当长,将近身长的一半。尾巴窄而灵活,神经棘高。

角鼻龙的模式标本身长约5.3米,但不清楚这个标本是否属于完全成长个体。在1985年,大卫·诺曼(David B. Norman)估计角鼻龙的身长可达6米。一个于60年代发现于克利夫兰劳埃德采石场的大型标本(编号UUVP 81),身长可能达8.8米。

在1884年,马什认为角鼻龙的重量相当于异特龙的一半。在1988年,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 Paul)在他的掠食恐龙书籍中,估计角鼻龙模式标本的体重约524公斤。另外,葛瑞格利·保罗根据一个发现于克利夫兰劳埃德采石场的大型股骨(编号UUVP 56),估计这个体的体重为980公斤。在2000年,詹姆斯·麦迪逊(James H. Madsen)与Samuel Paul Welles将这个大型股骨建立为新种,丹提氏角鼻龙()。在2007年,专门研究莫里逊组的John Foster重新计算这股骨的体型,提出角鼻角鼻龙的体重为275公斤,而丹提氏角鼻龙的体重为452公斤。

角鼻龙的化石是在美国犹他州中部的克利夫兰劳埃德采石场,及科罗拉多州的干梅萨采石场所发掘出来。模式种是角鼻角鼻龙(),是由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于1884年所描述、命名,并由查尔斯·怀特尼·吉尔摩尔(Charles W. Gilmore)于1920年所重新描述。在2000年,两个另外的物种被描述,分别是:大角角鼻龙()及丹提氏角鼻龙()。与角鼻角鼻龙相比,大角角鼻龙的鼻角较圆,其他部分则相当相似。丹提氏角鼻龙的体型较为强壮、更为衍化,但鼻角形状则未知。

在2006年,从葡萄牙发现的化石被归类于丹提氏角鼻龙。其他的物种,包括有:硕大角鼻龙()、斯特乔氏角鼻龙()、及梅里安氏角鼻龙(),皆为较不完整的化石。硕大角鼻龙目前被认为是种鲨齿龙科恐龙。斯特乔氏角鼻龙仍被认为是角鼻龙类,但不一定是角鼻龙属。但许多古生物学家质疑大角角鼻龙、的有效性,两者跟角鼻角鼻龙的差异,可能是因为个体差异、生长阶段的变化。如果属实,两者应为角鼻角鼻龙的次异名。梅里安氏角鼻龙是个疑名。

在莫里逊组,角鼻龙的化石发现于第2、4到6地层带。

角鼻龙的近亲包括锐颌龙、轻巧龙、以及阿贝力龙超科的食肉牛龙。角鼻龙以及其近亲的分类,最近都被受争议。角鼻龙有其独特的衍征。如果角鼻龙属于腔骨龙超科,则太过先进、太类似基础坚尾龙类,也过于大型、晚期;但作为肉食龙下目则在很多方面很原始。角鼻龙的近亲似乎是白垩纪的阿贝力龙超科,不过在没有下白垩纪化石证据之下,这些相隔数千万年的恐龙间的关系仍然是一个谜。

以往角鼻龙、白垩纪的阿贝力龙类、及原始的腔骨龙超科都是分类在角鼻龙下目中,是一类在兽脚亚目中较接近角鼻龙多于鸟类的恐龙。近年的证据显示较后期、大型及高等的角鼻龙下目与早期的形态(如腔骨龙)有很大的分别。在与鸟类比较下,角鼻龙及它的近亲都较似鸟类,且跗骨甚至较异特龙更像鸟类。若要更清楚它的演化及亲缘关系,则需要更多的化石来提供资料。

角鼻龙与异特龙、蛮龙、迷惑龙、梁龙及剑龙生存在相同的时代与地区。它的体型较异特龙为小,角鼻龙的身长只有约6-8米长,2.5米高,体重约500公斤到1公吨;而异特龙身长约9米,最多可成长至12米。角鼻龙可能有着与异特龙完全不同的生态位。角鼻龙有着比例较长及更灵活的身体,尾巴左右较扁,形状像鳄鱼。这显示它比异特龙更适合游泳。在2004年,一项研究指出角鼻龙一般是狩猎水中猎物,如鱼类及鳄鱼,不过它亦可能猎食大型的恐龙。这项研究亦指出,有时成年的角鼻龙及幼龙会同时觅食。当然这个论点仍有争议的地方,而在陆地的大型恐龙上常发现角鼻龙的牙齿痕迹,因为它很有可能也以尸体为食。

在1884年,马什提出角鼻龙的鼻角是种攻击、防御的武器。在1920年,查尔斯·惠特尼·吉尔摩(Charles Whitney Gilmore)也同意这个意见。但这个理论现在多不被采纳。大卫·诺曼认为这个鼻角不可能是用来攻击或防御,而是在物种内的打斗行为派上用场,例如求偶。葛瑞格利·保罗也认为这鼻角是用在同一物种之间的非致命打斗行为。在1990年,嘉克斯·高斯特(Jacques Gauthier)则认为,角鼻龙的鼻角只有视觉展示物功能。

在2001年,布鲁斯·罗斯柴尔德(Bruce Rothschild)等人发表一份兽脚类恐龙的压力性骨折研究。在一个角鼻龙的脚掌骨骼里,发现可能有压力性骨折的迹象。

角鼻角鼻龙的正模标本(编号USMN 4735)的左脚,第二到第四跖骨愈合在一起。在1890年,已有古生物学家推测这是骨折后的愈合痕迹。近年研究认为这的确是骨折后的愈合痕迹。

另外,一个角鼻龙的断裂牙齿,则发现有断裂后的磨损迹象。

相关

  • 隔离检疫隔离检疫 是风险管理的一种设施。 当人类、动物、植物等,由一个地方进入另一个地方,为防带有传染病等,所以必须进行隔离检疫。本条目出自公有领域:Chisholm, Hugh (编). Quarant
  • 阿那克萨哥拉阿那克萨哥拉(希腊语:Αναξαγόρας,前500年-前428年),伊奥尼亚人,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他首先把哲学带到雅典,影响了苏格拉底的思想。阿那克萨哥拉约在公元前500年出生于士
  • 富尔顿县富尔顿县(英语:Fulton County, Georgia),是美国佐治亚州西北部的一个县。面积1,385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人口共有816,006人。富尔顿县县治是同为佐治亚州首府的亚特
  • 大同盟战争大同盟战争(War of the Grand Alliance),又称九年战争,是一场发生于1688年至1697年法王路易十四在位时的第三场重要战争(前两场分别为遗产战争与法荷战争),这场战争是因为路易十四
  • 1786年公元前1780年,最后的猛犸象在弗兰格尔岛灭绝,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和狩猎。
  • CHsub3/subCOOsup−/sup乙酸盐 (英文: Acetate),俗称醋酸盐,是乙酸所成的盐,含有乙酸根离子CH3COO−,即乙酸去掉羧基质子后形成的阴离子。乙酸根离子的化学式是−,它是一种羧酸根离子,并且是乙酸的共轭碱
  • 第三阶级在法国旧制度中,第三等级(法语:Tiers état)指的是当时法国社会中除了教士阶级、贵族阶级之外的其他公民组成的阶级。第三等级不像前两个等级一般拥有封建特权,并且担负纳税和其
  • 力宣德力宣德(George Carleton Lacy,1888年12月28日-1951年12月11日)是一位美国美以美会传教士,中国大陆最后一任卫理公会会督。力宣德于1888年12月28日出生在中国福州。他的父亲力为廉
  • 词法音位学词法音位学(英语:morphophonology 或 morphonology)是语言学分支之一,主要研究词法学与语音学或音位学的联系。主要关注语素(即最小的意义单位)在组合成词时发生的音变。词法音位
  • 光学史人类对光学(optics)的研究开始于古代。最晚于公元前700年,古埃及人与美索不达米亚人便开始磨制与使用透镜;之后前6~5世纪时古希腊哲学家与古印度哲学家提出了很多关于视觉与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