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鼻龙属

✍ dations ◷ 2025-05-20 13:23:04 #角鼻龙下目,侏罗纪恐龙,非洲恐龙,欧洲恐龙,北美洲恐龙

角鼻斑龙
Marsh,1884(原为角鼻龙)

角鼻龙属(学名:)又名刺龙或角冠龙,是晚侏罗纪的中大型掠食性恐龙,它的特征是大型的嘴部、像短刃的牙齿、鼻端的一个尖角、及眼睛上的一对小角。它的前肢短而强壮,前肢有4指,荐骨及骨盆均固定在一起,就像现今鸟类的综荐骨。在它的背部中间有一小列骨头的突起,科学的说法叫做皮内成骨(Osteoderms)。

角鼻龙的化石在北美洲的莫里逊组、坦桑尼亚、葡萄牙的劳尔哈组(Lourinhã Formation)被发现,美国东部和欧洲西南部是角鼻龙化石的多发地。角鼻龙在19世纪被描述为非常致命的一种代表性肉食性恐龙,广泛被当时的欧洲列强所建的博物馆所青睐,但是这个地位到了20世纪逐渐被打破,电影文化繁盛的美国产暴龙成为了现代人们对肉食恐龙的想像代表。角鼻龙和异特龙两者的生活时间和狩猎范围大部分重合,因此它们是统一生态系之下的竞争性掠食者,但是异特龙最终存活的时间较长。

角鼻龙是种典型的兽脚类恐龙,具有大型头部、短前肢、粗壮的后肢、以及长尾巴。

与身体相比,角鼻龙的颅骨相当大。每块前上颌骨有3颗牙齿,每块上颌骨有12到15颗牙齿;每块齿骨有11到15颗牙齿。鼻角是由鼻骨的隆起形成。一个角鼻龙的幼年标本,鼻角分为两半,仍没有愈合成完整的鼻角。除了大型鼻角,角鼻龙的每个眼睛上方有块隆起棱脊,类似异特龙。这些小型棱脊是由隆起的泪骨形成。

角鼻龙的背部中线,有一排皮内成骨形成的小型鳞甲。尾巴相当长,将近身长的一半。尾巴窄而灵活,神经棘高。

角鼻龙的模式标本身长约5.3米,但不清楚这个标本是否属于完全成长个体。在1985年,大卫·诺曼(David B. Norman)估计角鼻龙的身长可达6米。一个于60年代发现于克利夫兰劳埃德采石场的大型标本(编号UUVP 81),身长可能达8.8米。

在1884年,马什认为角鼻龙的重量相当于异特龙的一半。在1988年,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 Paul)在他的掠食恐龙书籍中,估计角鼻龙模式标本的体重约524公斤。另外,葛瑞格利·保罗根据一个发现于克利夫兰劳埃德采石场的大型股骨(编号UUVP 56),估计这个体的体重为980公斤。在2000年,詹姆斯·麦迪逊(James H. Madsen)与Samuel Paul Welles将这个大型股骨建立为新种,丹提氏角鼻龙()。在2007年,专门研究莫里逊组的John Foster重新计算这股骨的体型,提出角鼻角鼻龙的体重为275公斤,而丹提氏角鼻龙的体重为452公斤。

角鼻龙的化石是在美国犹他州中部的克利夫兰劳埃德采石场,及科罗拉多州的干梅萨采石场所发掘出来。模式种是角鼻角鼻龙(),是由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于1884年所描述、命名,并由查尔斯·怀特尼·吉尔摩尔(Charles W. Gilmore)于1920年所重新描述。在2000年,两个另外的物种被描述,分别是:大角角鼻龙()及丹提氏角鼻龙()。与角鼻角鼻龙相比,大角角鼻龙的鼻角较圆,其他部分则相当相似。丹提氏角鼻龙的体型较为强壮、更为衍化,但鼻角形状则未知。

在2006年,从葡萄牙发现的化石被归类于丹提氏角鼻龙。其他的物种,包括有:硕大角鼻龙()、斯特乔氏角鼻龙()、及梅里安氏角鼻龙(),皆为较不完整的化石。硕大角鼻龙目前被认为是种鲨齿龙科恐龙。斯特乔氏角鼻龙仍被认为是角鼻龙类,但不一定是角鼻龙属。但许多古生物学家质疑大角角鼻龙、的有效性,两者跟角鼻角鼻龙的差异,可能是因为个体差异、生长阶段的变化。如果属实,两者应为角鼻角鼻龙的次异名。梅里安氏角鼻龙是个疑名。

在莫里逊组,角鼻龙的化石发现于第2、4到6地层带。

角鼻龙的近亲包括锐颌龙、轻巧龙、以及阿贝力龙超科的食肉牛龙。角鼻龙以及其近亲的分类,最近都被受争议。角鼻龙有其独特的衍征。如果角鼻龙属于腔骨龙超科,则太过先进、太类似基础坚尾龙类,也过于大型、晚期;但作为肉食龙下目则在很多方面很原始。角鼻龙的近亲似乎是白垩纪的阿贝力龙超科,不过在没有下白垩纪化石证据之下,这些相隔数千万年的恐龙间的关系仍然是一个谜。

以往角鼻龙、白垩纪的阿贝力龙类、及原始的腔骨龙超科都是分类在角鼻龙下目中,是一类在兽脚亚目中较接近角鼻龙多于鸟类的恐龙。近年的证据显示较后期、大型及高等的角鼻龙下目与早期的形态(如腔骨龙)有很大的分别。在与鸟类比较下,角鼻龙及它的近亲都较似鸟类,且跗骨甚至较异特龙更像鸟类。若要更清楚它的演化及亲缘关系,则需要更多的化石来提供资料。

角鼻龙与异特龙、蛮龙、迷惑龙、梁龙及剑龙生存在相同的时代与地区。它的体型较异特龙为小,角鼻龙的身长只有约6-8米长,2.5米高,体重约500公斤到1公吨;而异特龙身长约9米,最多可成长至12米。角鼻龙可能有着与异特龙完全不同的生态位。角鼻龙有着比例较长及更灵活的身体,尾巴左右较扁,形状像鳄鱼。这显示它比异特龙更适合游泳。在2004年,一项研究指出角鼻龙一般是狩猎水中猎物,如鱼类及鳄鱼,不过它亦可能猎食大型的恐龙。这项研究亦指出,有时成年的角鼻龙及幼龙会同时觅食。当然这个论点仍有争议的地方,而在陆地的大型恐龙上常发现角鼻龙的牙齿痕迹,因为它很有可能也以尸体为食。

在1884年,马什提出角鼻龙的鼻角是种攻击、防御的武器。在1920年,查尔斯·惠特尼·吉尔摩(Charles Whitney Gilmore)也同意这个意见。但这个理论现在多不被采纳。大卫·诺曼认为这个鼻角不可能是用来攻击或防御,而是在物种内的打斗行为派上用场,例如求偶。葛瑞格利·保罗也认为这鼻角是用在同一物种之间的非致命打斗行为。在1990年,嘉克斯·高斯特(Jacques Gauthier)则认为,角鼻龙的鼻角只有视觉展示物功能。

在2001年,布鲁斯·罗斯柴尔德(Bruce Rothschild)等人发表一份兽脚类恐龙的压力性骨折研究。在一个角鼻龙的脚掌骨骼里,发现可能有压力性骨折的迹象。

角鼻角鼻龙的正模标本(编号USMN 4735)的左脚,第二到第四跖骨愈合在一起。在1890年,已有古生物学家推测这是骨折后的愈合痕迹。近年研究认为这的确是骨折后的愈合痕迹。

另外,一个角鼻龙的断裂牙齿,则发现有断裂后的磨损迹象。

相关

  • 口腔,简称口,俗称嘴巴、嘴或咀,是指唇、腭、面颊和口腔底之间的空间,向上它与鼻腔相通。向后口腔与两个颌弓后的咽腔相连。口腔的后面的开口是咽峡,前面的开口是嘴。整个口腔的内
  • 深成岩深成岩,是侵入火成岩,位于地壳的较大深度(>2 km),在地下缓慢冷却使得矿物具有大的结晶粒度。常为斑岩纹理。岩石学中,常见为辉绿岩(粗玄岩(英语:dolerite))。这个英文术语起源于罗
  • 乙烯四甲酸二酐乙烯四甲酸二酐也称为乙烯四羧酸二酐、亚乙基四甲酸二酐或亚乙基四羧酸二酐,是一种有机碳氧化物,其分子式为C6O6。该化合物是乙烯四酸脱去两分子水后得到的酸酐。每个乙烯四甲
  • 莎拉·伯恩哈特莎拉·伯恩哈特 (Sarah Bernhardt, 1844年10月22日-1923年3月26日)是一位19世纪和20世纪初法国舞台剧和电影女演员。正如罗伯特·戈特利在《莎拉》中所说的那样,她被认为是“世
  • 萨尔兰萨尔兰(德语:Saarland),原名萨尔(Saar),是德国西南部的一个联邦州,首府萨尔布吕肯,与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法国洛林区,以及卢森堡接壤。萨尔兰州与上述各地区以及比利时的瓦隆地区
  • 过度放牧过度放牧,当一片植物遭受密集的畜牧行为过长或没有足够的恢复期,便会发生所谓的过度放牧。这情形可能是因为牲畜缺乏技术性的管理或野生动物的过度繁殖。过度放牧会降低土地的
  • 美国海军犯罪调查局Russell-Kno大楼海军犯罪调查局(英语:Naval Criminal Investigative Service),又译海军刑事调查局,是美国海军部隶属下的情报收集机构及反情报、反恐怖主义机构,同时也是美国的一
  • 大渡口区大渡口区地处重庆市主城区西南部,是重庆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庆市中心城区十二个组团之一。大渡口区滨临长江,气候温和,地势平坦,资源丰富,与九龙坡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沙坪
  • 蓄水层含水层(英语:aquifer),也作蓄水层,是指地底一层含有水分的渗透岩(英语:permeability (earth sciences))、岩石碎隙或未固结的材料(砾石、沙、淤泥)。人们可通过打钻水井来从含水层提取
  • 二氧化铱二氧化铱化学式为IrO2,是唯一明确知道其特性的铱氧化物,其晶格为金红石TiO2结构,其中有六配位的铱及三配位的氧。二氧化铱和其他稀有金属的氧化物可用在工业电解的阳极电极,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