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度

✍ dations ◷ 2025-05-15 18:55:39 #超度
超渡或超度(度通渡),也称超荐等,起源于汉传佛教,通用于道教、中国民间宗教的术语,本意是帮助有情众生离苦得乐,在汉语中引申为亡者祈求冥福的法事。起源于唐代开元年间,由唐玄宗下令各地建造开元寺,荐拔各地冤魂,此为超渡之开端;佛教进入中国后,经几次灭佛运动,排除密教,融合儒道精神形成汉传佛教,而唐玄宗笃信道教,曾颁布过十九项整肃佛教敕令,故很难说明开元寺当时超渡是何教科仪,甚至儒教也有,而日本武士的超度更是以儒家“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的精神作为重要依据 ;当时所谓的“寺”是指经常性的官方机关,而非现代理解的佛寺。在华人丧礼中,俗称作功德、作功果等。超度是一种“丧事”的宗教仪式,是在佛教、道教、民间信仰中,以布施僧侣、道士、念诵佛经、召请神佛等等行为,使祖先或亡灵弥补生前罪业,得到冥福、增加福报、减轻身处地狱、饿鬼等轮回恶道的困扰等。有时还有破地狱的仪式,道士会带亲属做一些动作仿效目莲救母,象征把亡者救出地狱。传统宗教仪式:神明秘密社会:闽南人传说,在一个人死后,每七日须做法事,是为“作七”,连作七次,由头七到满七,“七七四十九日”才结束。闽南人称此为“过王官”,“王”为阎王,“官”则目莲尊者部下的查察司判官李玄邃、赏善司判官杨玄感、罚恶司判官韩子通、阴律司判官崔子玉等“目连厅四大判官”复审。如果没有立过大功或犯过大错的人(有大功会立即升达天堂,有大错会即刻贬入十八层地狱),死亡四十九日之内,灵魂会经过十殿阎君的一到七殿审查,每七日抵达一殿。四十九日后,要由“目连厅四大判官”复审,最后由目连尊者判断死者获得了多少冥福,故富贵门阀多在“尾七”(“第四十九日”)之后,每一旬(十日)举行法事一次,称“作旬”,以祈祷于四判官与目连尊者。第五十九日为“初旬”,由阴律司崔判官复审;第六十九日为“二旬”,由查察司李判官复审;第七十九日为“三旬”,由赏善司杨判官复审;第八十九日为“四旬”,由罚恶司韩判官复审;第九十九日为“五旬”,由目连尊者亲自复审,但“五旬”通常会与“百日”合并办理。“百日”、“一年”、“三年”,过完最后的阎君三殿,然后发往转世。清治时期起,台湾人通常只作法事至“尾七”即止,而不“作旬”,直接作“百日”,故台湾人则直接称“作七”为“作旬”。

相关

  • 草药学草药医学(英语:Herbal medicine,Herbalism),研究与使用植物于医疗用途的学问。它的范围除了植物之外,通常也可扩展到真菌、昆虫、甲壳类、动物及矿物。对所有由自然产生的药物进行
  • 视力测试视力测试是由眼科医生、眼科视光师及视觉矫正师(英语:Orthoptics)所进行的测试,以评估接受视力测试者的视力能力及水平、对焦点的追踪及对物件的辨识能力。
  • 元素周期表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根据质子数从小至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列表大体呈长方形,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处在同一族中,如卤素及惰性气体。这使周期表中形成元
  • 葡萄糖胺氨基葡萄糖(C6H13NO5)又称葡萄糖胺、葡糖胺或氨基葡糖,是葡萄糖的一个羟基被氨基取代后的化合物。氨基葡萄糖是蛋白质或脂类糖基化反应中的重要前体。氨基葡萄糖衍生物N-乙酰氨
  • 松叶蕨科松叶蕨科(Psilotaceae)是一种蕨类植物,包括有“松叶蕨属”和“梅溪蕨属”两个属。这两个属的外表很不一样,而且也有人将梅溪蕨属独自分到梅溪蕨科中,但大多数的分类学还是持续将
  • 调频调频(英语:Frequency Modulation,缩写:FM)是一种以载波的瞬时频率变化来表示信息的调制方式。(与此相对应的调幅方式是透过载波幅度的变化来表示信息,而其频率却保持不变。)在模拟应
  • 政教分离法案1905年法国政教分离法(法语:loi du 9 décembre 1905 concernant la séparation des Églises et de l'État)由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众议院于1905年12月9日通过的一项法律。该法
  • 周志炎周志炎(1933年1月11日-),中国古植物学家。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海宁。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61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
  • 白三烯A4白三烯A4(英语:Leukotriene A4)是一种白三烯。白三烯A4水解酶可将其水解为白三烯B4,白三烯C4合酶可将其与谷胱甘肽结合生成白三烯C4。医学导航:遗传代谢缺陷代谢、k,c/g/r/p/y/i,
  • 齐拉西酮60% (口服)齐拉西酮(Ziprasidone),以 Geodon 等品牌上市,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英语:Atypical antipsychotic)(AAP;SGAs),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以及伴有躁郁症相关的急性狂躁症与激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