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病率

✍ dations ◷ 2025-08-08 07:12:52 #罹病率
疾病是生物在一定原因的损害性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是特定的异常病理情形,而且会影响生物体的部分或是所有器官。一般会解释为“身体病况”(medical condition),而且伴随着特定的症状及医学征象。机体对病因所引起的损害发生一系列抗损害反应;自稳调节的紊乱,损害和抗损害反应,表现为疾病过程中各种复杂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可使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发生障碍,从而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和行为异常,特别是对环境适应能力和体力减弱甚至丧失。疾病有致病原因,可能是由外在因素而造成,例如传染病,也有可能是因为内在的机能不良而导致,例如自体免疫疾病。但疾病不一定是由单一因素引起。致病的原因往往因为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体;它是有规律的发展过程。疾病导致一系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由此而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这是认识疾病的基础。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但不同的疾病又在一定部位(器官或系统)有它特殊的变化。生病时,机体内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和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受到破坏,机体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降低,体力减弱或丧失。对人类而言,疾病一般会用来泛指会造成疼痛、异常行为甚至死亡的条件。在此定义下,疾病有时也包括受伤、身心障碍、功能失调、症候群、感染、独立的症状、特异的行为等。不过在其他领域可能会有不同的分类。疾病不一定只影响人的生理,也会对人的情绪造成影响,患有某一疾病可能会影响人的生活态度及人格。由于疾病造成的死亡会归类为自然死亡。疾病可以分为四类:病原类疾病、营养缺乏类疾病、遗传类疾病及心理类疾病。疾病也可以用传染病及非传染病来分类。造成最多人死亡的疾病是冠状动脉疾病,再来是脑血管疾病及下呼吸道感染(英语: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以下人物是在历史上对疾病机理学曾作出突出贡献。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中记载的病名达到一万多种;以下根据中国大陆《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疾病分类---编码表》对疾病的分类,列举如下:疾病的分类方法很多,除了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以外,中国大陆也各个医疗机构对疾病有各自的分类方法,有些分类是根据部位来分,因此很多疾病没有概括进去,如基因病(基因性疾病)、遗传病(遗传性疾病)、性病、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等。传染病是一种可以从一个人或其他物种,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或物种的感染症。通常这种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触已感染之个体、感染者之体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体,亦可透过饮水、食物、空气或其他载体(vector)而散布。常见的传染病像肠胃炎、感冒、疟疾等,艾滋病也是传染病的一种。非传染性疾病(英语:non-communicable disease)是指没有传染性的疾病,可能是像糖尿病等进程缓慢的慢性病,也可能会迅速导致死亡,如某种突发的脑溢血。非传染性疾病包括自体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中风、癌症、阿兹海默病等。食源性疾病也称为食物中毒,泛指所有因为进食了受污染食物、致病细菌、病毒,又或被寄生虫、化学品或天然毒素(例如:有毒蘑菇)感染了的食物。文明病是指一些水和食物、生活型态和环境等因素有关的疾病,而且当国家变得更工业化及人类活得更长寿时,文明病的比例就会增加,包括有阿兹海默病、动脉硬化、肿瘤、肝硬化之慢性肝病、慢性阻塞性肺病、2型糖尿病、心脏病、慢性肾衰竭之肾炎、骨质疏松症、中风及肥胖症等。精神障碍主要是由心理上的偏差,所导致的行为偏差,这类患者通常身体上是正常的。精神障碍的患者通常是幼年时的心理偏差,又没有及时矫正导致的。器质性病变一般是指某一器官或组织的病理改变,而且多半是永久性改变。相对于器质性病变的是功能性病变,器官没有病变,只是支配器官的神经系统失调。许多疾病都可以借由一些方式来预防,包括卫生、充足营养、适量的运动、疫苗接种及其他自我照护(英语:self-care)及公共卫生的方式。医学治疗是指为了治愈某一疾病或是减轻疾病的影响而进行的措施。常见的治疗包括药物、手术、医疗器材及自我照护(英语:self-care),心理疾病有时会配合心理治疗。治疗一般会由有组织的医疗照护系统(英语:health care system),或是由病人本人或是家人进行。预防医学是在第一时间避免受伤、生病或是疾病的方法。治疗则是在有罹患疾病后才会进行的方式。治疗会试图改善问题或是使病症消失,但治疗不一定可以完全的治愈疾病,特别,是一些慢性病。治愈是指治疗后永久性的解决疾病带来的问题,有些疾病无法完全治愈,但仍然可以进行治疗,疼痛控制是医学中的一个分支,着重在舒缓疼痛,并且提升在疼痛中病人的活品质。医疗紧急情况(英语:medical emergencies)下需及时获得治疗,一般会透过急症室进行,若是比较不严重的情形,则会透过紧急护理(英语:urgent care)机构。流行病学研究造成疾病的一些因素,有些疾病会在特定的地理区域中出现、在特定基因或是特定社会经济环境的人身上出现,或是在一年中的特定季节出现,这些都是流行病学研究的主题之一。流行病学是公共卫生研究的基础方法,在判断疾病的危险因子(英语:risk factor)时非常重视循证医学。在传染病及在非传染病的研究上,流行病学从疾病爆发(英语:outbreak)的调查、资料的收集及分析、有关假说统计检定的模型建立、到结果的文献建立,送交到同行评审的期刊等。流行病学也会研究人群中疾病之间的交互作用,称为syndemic(英语:syndemic)。流行病学家会需要许多相关科学学科的知识,例如生物学(更可以了解疾病的进展)、生物统计学(整理已有的相关资讯)、地理信息系统(了解地理相关的资讯)及社会科学(了解近端及远端的危险因子)。流行病学有助于找到造成疾病的原因,也可以提供预防的效果。在疾病研究时,流行病学常要面临如何定义一疾病的问题,特别是一些较少认识的疾病。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定义,而且彼此之间差异很大。若没有一致性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可能会对同一种疾病的特性及相关资料整理出不一致的结果。有些发病率的数据库会整合各地区卫生主管机构的资讯,可能是全国的(例如全国医院发病率数据库,National hospital morbidity database,简称NHMD),或者是整个欧洲的(例如欧洲医院发病率数据库,European Hospital Morbidity Database,简称EMDB)),不过还没有全世界的数据库。医学征象症状症候群诊断鉴别诊断预后急性慢性病治愈/缓解(英语:Remission (medicine))疾病以人名为名称的疾病(英语:List of eponymously named diseases)首字母缩写或简称(英语:List of medical abbreviations)病程

相关

  • 热导率热导率(英语:Thermal conductivity)其符号为 k {\displaystyle k} 、 λ {\displaystyl
  • 痕痒痒,中医叫风瘙痒,是一种使动物有对发生部位产生抓挠欲的不快感觉,与疼痛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发生多源自周围神经系统(皮痒性和神经性)和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性、神经源性和心理性)。皮
  • 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英语:GISAID Initiative,简称 GISAID),建立于2008年5月,是由全世界一些较权威的医学科学家组建,致力于改善流感数据的共享。共有包括7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
  • 疣(Warts)也称是病毒疣,是皮肤上的粗糙颗粒。疣通常很小,粗糙,坚硬、其颜色与其余皮肤相似。疣通常不会造成症状,不过长在脚底时可能会疼痛。疣通常长在手和脚上,但它们也会在其他
  • 巩膜巩膜属于眼球纤维膜,在眼球内,约占眼球纤维膜的5/6,为乳白色不透明的纤维膜,起保护眼球内容物和维持眼球形态的作用。巩膜前缘接角膜缘,后方与视神经的硬膜鞘相延续。巩膜与角膜
  • C.Golgi卡米洛·高尔基(意大利语:Camillo Golgi,1843年7月7日-1926年1月21日),是一位意大利医师与科学家,高尔基体的发现者,出生于布雷西亚。1906年因为神经系统的研究,而与西班牙的桑地牙哥
  • 病因学病原学又称为病因学是形成疾病的因素。因为不同性质的病原,大致上可以分成直接病因与助因两类。直接病因最常见的是创伤,或者是因为感染或辐射暴露导致的疾病。直接病因不一定
  • 边缘运算边缘运算(英语:Edge computing),又译为边缘计算,是一种分散式运算的架构,将应用程序、数据资料与服务的运算,由网络中心节点,移往网络逻辑上的边缘节点来处理。边缘运算将原本完全由
  • 大卡卡路里(Calorie,缩写为cal),简称卡,是一物理学能量单位,其定义为将1克水在1大气压(101.325kPa)下提升1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由于科学家发现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比热容不同,所以衍生了以
  • 溴苯溴苯是一种苯的卤代物。无色至淡黄色澄清液体,有特殊的芳香气味。由溴和苯在溴化铁的催化下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方程式:由于溴和铁粉反应生成溴化铁,因此加入铁粉即可起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