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式蛋挞

✍ dations ◷ 2025-02-23 16:46:42 #葡萄牙食品,澳门小吃,蛋浆甜品,西方甜食

葡式蛋挞(葡萄牙语:pastel de nata,复数形式 pastéis de nata),又称葡式奶油挞、焦糖玛琪朵蛋挞,粤港澳地区称葡撻,是一种小型的奶油酥皮馅饼,属于蛋挞的一种,焦黑的表面(是糖过度受热后的焦糖)为其特征。广泛地存在于葡萄牙与葡萄牙语圈国家,以及有大量葡萄牙移民的国家(例:美国、澳洲、加拿大、卢森堡和法国)。葡式蛋挞的葡语名意思是奶油糕点。它的葡语别名叫 pastel de Belém(复数形式 pastéis de Belém),意思是“贝伦区糕点”。

葡式蛋挞最早由19世纪葡萄牙里斯本贝伦区热罗尼莫斯修道院()的修女发明,1820年代修道院关闭。自1837年开始,原来的蛋挞在世俗饼店 有售,因为店面位于里斯本贝伦区(Belém),那里卖的蛋挞称作贝伦挞()。今日,饼店已是贝伦区的旅游热点,时常游客排队购买葡式蛋挞。

1989年,英国人安德鲁·史斗(Andrew Stow)将葡式蛋挞带到澳门,改用英式奶黄馅并减少糖的用量之后,随即慕名而至者众,并成为澳门著名的小吃。1989年安德鲁在路环挞沙街一号开设安德鲁饼店,是葡式蛋挞的鼻祖。其后其分店开至两岸三地、日本、泰国、菲律宾及韩国,且仿制者不少。他与太太玛嘉烈1997年离婚后,太太则以玛嘉烈之名在澳门半岛经营一店,后来又和肯德基合作推出套餐。

葡式蛋挞可以热吃或冷吃。食用时可洒上肉桂、糖粉或生蛋等等。

1990年代末期,葡式蛋挞在台湾曾经是热门甜点,众多葡式蛋挞专卖店短时间大量开设,包括肯德基等均赶上此一热潮,葡式蛋挞顿时成为热门商品,甚至一度导致蛋价上扬,鸡蛋供应不足的地步,但也在短时间内热潮退去,甚至现今被认为是含有大量反式脂肪的不健康食物,很多饼店都不再供应葡式蛋挞。至于肯德基收掉葡式蛋挞专门店后,仍有在店面提供葡式蛋挞作为甜点。

葡式蛋挞过去在台湾暴起暴跌的历史,由此衍生出新词:“蛋挞效应”、“蛋挞现象”或“蛋挞化”等来形容这种短时间一窝蜂开店不久又迅速倒闭的现象。

相关

  • 李森科主义李森科主义(俄语:Лысе́нковщина)指的是在苏联科学家特罗菲姆·邓尼索维奇·李森科及其追随者主导之下对基因学和农业科学的政治控制。李森科是苏联农业科学联合会
  • 压力油炸压力油炸是在密封的油炸炉中炸制食物的烹饪方法。进行压力油炸时,食物释放的蒸汽不会流失。因为锅中的气压高,油的沸点也随之升高,使烹饪时的油温升高,食物能较快变熟,食物的外观
  • 乌理玛乌理玛(阿拉伯语:علماء‎,ʿUlamāʾ ,单数形式: عالِم‎ ,ʿĀlim;英语:Ulama或ulema),又译为乌里玛、欧莱玛,阿拉伯语原义为学者,是伊斯兰教学者的总称。任何一位了解古兰经
  • 原台南刑务所要道馆原台南刑务所要道馆是台湾台南市的文化资产,位于中西区,是台南刑务所的附属设施,于民国九十二年(2003年)5月13日公告为市定古迹,后因行政区改制而为直辖市定古迹。该建筑是全台仅
  • 艾米·阿克艾米·露易丝·阿克(英语:Amy Louise Acker,1976年12月5日-),是一位美国演员。她曾饰演美国电视系列剧《夜行天使》中的维妮弗列·勃克尔(Winifred Burkle)及伊莉里亚(Illyria)与《双
  • 德性伦理学德性伦理学(英语:virtue ethics)也称为德行伦理学或美德伦理学,是规范伦理学的其中一个理论。德性伦理学聚焦在道德主体,即行为的推动者,道德主体的性格为伦理行为的推动力。与目
  • 埃里希·科恩戈尔德埃里希·沃尔夫冈·科恩戈尔德(德语:Erich Wolfgang Korngold,1897年5月29日-1957年11月29日),犹太血统的美籍奥地利作曲家。科恩戈尔德1897年生于奥匈帝国的布尔诺(现在属于捷克),其
  • 凯瑟琳·T·麦克阿瑟凯瑟琳·T·麦克阿瑟 (英语:Catherine T. MacArthur, 1908年11月23日-1981年12月15日) 是美国商人和慈善家约翰·D·麦克阿瑟的第二任妻子,与丈夫共同创建麦克阿瑟基金会并积极
  • 陈保泰 (明朝)陈保泰,字子儆,福建晋江县人,明朝政治人物。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授安福县知县,授浙江道监察御史,巡按粤东。
  • 洁小菇洁小菇,分布于温带与暖温带,属口蘑科,色通常为淡紫色。另外,该种野菇也是常见土栖腐生的中小型菇类,生长于春夏季的中海拔林区,数天生,肉质稍脆,有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