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叶植物纲

✍ dations ◷ 2025-10-14 17:38:23 #双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Dicotyledons,简称dicots),又称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木兰纲(Magnoliopsida),是指一般其种子有两个子叶之开花植物的总称,约有199350个物种。非双子叶植物的开花植物则称为单子叶植物,一般只有一个子叶。双子叶植物不再被视为是一个恰当的类群名称,且此一名称亦至少不被使用在分类的意涵上。但前述之双子叶植物的绝大部分可以分至一名为真双子叶植物分支的单系群。此一单系统可以以其花粉的结构于其他的开花植物所区隔。其他的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花粉都是单沟或单沟衍生的样式;而真双子叶植物分支的花粉则为三沟或三沟衍生的样式,其花粉的沟上会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细孔。除了子叶数量之外,双子叶和单子叶之间还存在着其他很大的不同,尽管这些主要是指单子叶植物分支和真双子叶植物分支之间的不同。许多早期分歧出来的双子叶植物会有些“单子叶”的特征,例如散乱的维管束、三基数的花朵和非三沟的花粉。此外,某些单子叶植物亦会有着“双子叶”的特征,如网状的叶脉。被子植物的实际演化关系与并系群双子叶植物的涵盖范围:单子叶植物 monocots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金鱼藻目 Ceratophyllales木兰类植物 magnoliids金粟兰目 Chloranthales木兰藤目 Austrobaileyales睡莲目 Nymphaeales无油樟目 Amborellales下面列表为之前放置在双子叶植物下的各目,以APG系统重新摆列,而右边则为现今仍被广泛使用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无油樟目 Amborellaceae金粟兰目 Chloranthaceae睡莲目 Nymphaeaceae木兰藤目 Austrobaileyales金鱼藻目 Ceratophyllales注: "+ ..." 是一种建议选择,可以合并也可以单独分为一科。木兰纲 Magnoliopsida木兰亚纲 Magnoliidae金缕梅亚纲 Hamamelidae石竹亚纲 Caryophyllidae五桠果亚纲 Dilleniidae蔷薇亚纲 Rosidae菊亚纲 Asteridae

相关

  • 亲缘分支分类法支序分类学(英语:Cladistics)又称亲缘分支分类学,是一种生物分类的哲学,其指只依据演化树分支的顺序,而不参考形态上的相似性来排列物种。此一学派的主要贡献者一般认为是德国昆虫
  • FR快中子反应堆(英语:Fast-neutron reactor)或简称快堆,是指其链式裂变反应是依靠快中子来维持的一类核反应堆。这类反应堆不需要中子慢化剂,但是必需使用易裂变材料富集度比热堆高
  • 锌硫化物硫化锌(化学式:ZnS)是锌的硫化物,为白色至黄色粉末或晶体,难溶于水,主要以闪锌矿和纤锌矿的形式存在。这两种结构都为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在光电子器件中有广泛应用。闪锌矿结构为立
  • 喀拉拉邦喀拉拉邦(马拉雅拉姆语:കേരളം,印地语:केरल,拉丁字母转写:Kerala),印度西南部的一个邦,濒临阿拉伯海,全邦面积为3.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184多万。首府为特里凡得琅,官方语言为马
  • 甲羟戊酸途径甲羟戊酸途径(Mevalonate pathway)甲羟戊酸途径,也被称为异戊二烯途径(Isoprenoid pathway)或HMG-CoA还原酶(HMG-CoA reductase pathway)途径,是存在于真核生物,古菌和一些细菌中
  • 彼得·德拜德国 荷兰亚琛科技大学苏黎世大学(1911年-1912年) 乌得勒支大学(1912年-1914年) 格奥尔格-奥古斯特格丁根大学(1914年-1920年)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1920年-1927年) 莱比锡大学(1927年
  • 崩坏作用崩坏运动(mass wasting),又名块体运动 、块体崩坏,为风化物质受重力作用,产生向下移动的现象。崩坏的形式及速度差异很大,有些慢到难以察觉,如潜移;有些则几乎是在瞬间产生,如山崩。
  • 产氧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等生产者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水或硫化氢变成碳水化合物的过程。可分为产氧光合作用和不产氧光合作用。植物之所以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
  • 6d1 7s22, 8, 18, 32, 18, 9, 2第一:499 kJ·mol−1 第二:1170 kJ·mol主条目:锕的同位素锕是一种放射性金属元素,符号为Ac,原子序为89。锕在1899年被发现,是首个得到分离的非
  • 普莱恩斯普莱恩斯(英语:Plains)是位于美国佐治亚州萨姆特县的城市。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2000年统计,共有人口637人,是阿梅里克斯小都市统计区域的一部分。美国第三十九任总统吉米·卡特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