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十二景

✍ dations ◷ 2025-06-28 23:18:07 #台北市背景作品,台湾日治时期文化,浮世绘

《台北十二景》,为在台日本人乡原古统的名所绘。

作画时间约为台湾日治时代中后期的1927~1930年。作品为日治时期台北的12个名所以及城市生活。每幅作品上面有用行书标明各幅题名,封面则印有乡原古统的铃印。(乡原古统为当时南门町3之22)。

此作品封面的落款为: “台北城南草堂で  古统生ゑがく”,由此可以证明作者是居住在台北城南时候所绘之作品。

此作品上面完全没有其他收藏者签名或印章,也没有任何的展出纪录。因而推测此作品不是为了展览也和赞助无关,单纯就是为了画给在日本内地的家人让他们了解台湾的生活顺便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当时台北中学校美术教师的石川钦一郎曾经鼓励过在台的日本人将台湾的风土民情化成明信片寄给家人。

《封面》

《新公园》

《荣町通》

《总督府夜景》

《植物园》

《大稻埕大桥》

《淡水河  观音山远望》

《龙山寺》

《水源地より台北市街を眺む》

《新店溪》

《新店溪朝霞》

《北投温泉》

相关

  • 量子量子光学(英语:Quantum optics)是物理学在1990年后成熟的新兴分支,是原子分子与光物理的一部分,也和冷原子物理紧密相连。与凝态物理、粒子物理学、宇宙学等其他成熟分支相比,在精
  • 紧急洗眼器洗眼器是实验室等需处理危险性物质的场所之常见安全设备 ,是在化学品进入眼睛时用以即时洗清的器具,以在送医急救前降低对眼睛的伤害。洗眼器已经被广泛使用在全球各地方。在
  • 所刻的72个姓名在埃菲尔铁塔上共刻有72个法国科学家、工程师与其他知名人士的名字,居斯塔夫·埃菲尔以此来铭记他们做出的贡献。这些雕刻都位于铁塔第一个平台下方四周的壁面上,每个字母约60
  • 波士顿大学上的组织学:大红和白色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 通常简称 BU 或 Boston U)是一所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该校主校区位于波士顿查尔士河河畔的现址。该校于
  • 克劳斯·冯·克利钦克劳斯·冯·克利青(德语:Klaus von Klitzing,1943年6月28日-),德国物理学家。他因于1980年2月5日在格勒诺布尔高强度磁场实验室发现量子霍尔效应而获198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冯·
  • 表征学习在机器学习中,特征学习或表征学习是学习一个特征的技术的集合:将原始数据转换成为能够被机器学习来有效开发的一种形式。它避免了手动提取特征的麻烦,允许计算机学习使用特征的
  • 马太福音19:18《马太福音》(希腊语:Κατά Ματθαίον),天主教称之为《玛窦福音》,而东正教则译为《圣福音依玛特泰所传者》,是《新约圣经》第一部分《四福音书》的第一卷书,全书共有28
  • 歇斯底里歇斯底里(Hysteria)指无法控制的情感发泄。在过去是一种精神疾病的名称,又被称为癔病或癔症。症状是由于未知恐惧等原因而情绪失控,或幻想身体某部位不舒服,却无法被医学检查出来
  • 尤马沙漠尤马沙漠(Yuma Desert)是索诺兰沙漠的一部分,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南部至墨西哥索诺拉州西北部,墨西哥境内的部分也称“大沙漠”(西班牙语:Gran Desierto)。北滨希拉河,西滨科罗拉多
  • 丁莹如丁莹如(1928年12月-2020年4月25日),女,山东日照人,中国物理化学家,南京大学教授。丈夫为南京大学名誉校长匡亚明。1947年9月入燕京大学化学系,195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