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堵政策

✍ dations ◷ 2025-04-28 17:26:54 #围堵政策
围堵政策(英语:containment)是指美国在冷战的外交战略,目的是限制多米诺效应。政策始于美国驻苏联的外交官乔治·凯南的“长电报”(long telegram),认为美苏必成为敌手,而在对峙中美国实力明显强过苏联。要击败苏联就得采取坚强遏制的政策,建议美国应从政治、经济、军事及意识型态各层面遏止苏联的对外扩张。该计划受到了美国当局高层的认同,促成了“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在遏制政策提出不久后,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的西敏寺学院发表著名的“铁幕”演说 。二战结束后,英美盟军和苏联的关系紧张,斯大林在苏联周边建立了一些社会主义倾向国家以确保自身的地缘优势,例如对波兰政治上的接管。美国总统杜鲁门决定了政治上的反制措施,限制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发言上发表了国情咨文,希望国会支持希腊与土耳其的民主政权,成为了杜鲁门主义的起点。美国开始为对抗社会主义政治的国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这项政策也正式宣告了美国的对外方针。杜鲁门政府新上任的美国国务卿小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采纳了乔治·凯南的计划,这项代号“X”的围堵计划被凯南定义为一项“围堵苏联帝国主义”的政策,并于1947年7月在《外交》杂志发表。在一篇署名文章《论苏联行为起因》中,凯南证明了社会主义体制的缺陷性,并且表明:当美国真正看清自身的实力并且接受主导的地位时,美国完全有能力将俄国的扩张限制回去。紧接着,美国向土耳其和希腊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因为两国的地理位置重要,共同扼守着黑海通向地中海的要冲达达尼尔海峡:如果苏联控制该地区,苏联的黑海舰队可以畅通驶入地中海,军事威胁将达到整个地中海区域,威胁到意大利、西班牙、法国以及英法的北非殖民地。围堵政策最初是指美国1947年实行的针对苏联的一项外交政策,同时也宣布了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破裂。这项政策阻止了共产主义思想和斯大林主义的蔓延,将它们限制在当前范围内。也因此开启了长达四十多年的冷战密云。

相关

  • Oxybutynin奥昔布宁(Oxybutynin),商品名Ditropan、Lyrinel XL、Lenditro (ZA)、Driptane (RU)、Uripan (Middle East),为一种抗胆碱剂,可以缓解膀胱排尿困难,包含频尿及尿失禁等症状,可以降低
  • 催化转换器催化转换器又称触媒转化器(catalytic converter)、触媒转换器,安装于汽车废气排放系统中,含有铂、钯及铑等贵金属作为触媒,利用催化机制减少有害废气,如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
  • 乔治·帕帕尼古拉乌乔治·帕帕尼古拉乌(希腊语:Γεώργιος Ν. Παπανικολάου,1883年-1962年),希腊医生,为细胞病理学及早期癌症检测方面的先驱。他在医学上最主要的贡献是巴氏涂片
  • 材料科技史自从人类出诞生以来,材料科学已经塑造了文明的发展,更好的工具和武器材料使人类得已传播发展及征服领土,如钢铁和铝等材料的生产或加工技术仍持续影响着当今的社会。历史学家认
  • 龚旗煌龚旗煌(1964年8月15日-),福建莆田人,中国光学专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教务长、研究生院院长。1983年和1989年分别获得北京大学学士学位和博士
  • 舍布鲁克舍布鲁克(法语:Sherbrooke)是加拿大的一个城市。位于魁北克省西南部。2006年,该市大约有人口15万人。是艾第地区(法语:Estrie)的最大城市。该市早期由说英语的居民居多,但现在已变为
  • 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语言人类学 分子人类学 社会人类学 考古学应用人类学 民族志 参与观察 文化相对论文化 • 社会 史前史 • 人类演化 亲属 婚姻 • 家庭 物质文化 种
  • 河南巡抚河南巡抚,全称巡抚河南等处地方兼管河道提督军务,为明朝、清朝设置的负责河南地区的巡抚职位。
  • 宾阳坐标:23°13′20″N 108°48′20″E / 23.22222°N 108.80556°E / 23.22222; 108.80556宾阳县(邮政式拼音:Pinyang)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南部,南宁市东北部,是南宁市所辖的一
  • 曝光值在摄影中,曝光值(Exposure Value,EV)代表能够给出同样曝光的所有相机光圈快门组合。这一概念是在一九五零年代在德国发展起来的,被试图用以简化在等价的拍摄参数之间进行选择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