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解石

✍ dations ◷ 2025-11-28 03:23:58 #方解石
方解石(英语:calcite)是碳酸钙(化学式:CaCO3)的稳定形态,呈现菱面体或偏三角面体,聚形呈钉头或犬牙状。其中,菱面体有双折射性。方解石晶体属三方晶系的碳酸盐矿物,在地球的表面广泛分布,石灰岩和大理岩中含有方解石。 在温泉区中也可以找到方解石,它是温泉区的矿脉矿物, 在地洞穴中钟乳石和石笋也可以找到方解石, 方解石还是海洋生物外壳组成的成分,浮游生物,有孔虫类,红色海藻的坚硬部分,一些海绵、棘皮动物、苔藓虫门,和牡蛎壳的主要成分。霰石加热到470°C会变成碳酸钙。方解石具有三组完全菱面体解理,因此结晶常呈方块状。敲击可以得到很多方形碎块,故名方解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其似硬石膏成块,击之块块方解,墙壁光明者,名方解石也”。方解石的晶体形状多种多样,常为菱面体、六方柱体及板状体。经常呈聚片双晶及接触双晶。集合体可以是一簇簇的晶体,也可以是粒状、块状、纤维状、钟乳状、土状等等。在石灰岩地区,溶解在溶液中的重碳酸钙在适宜的条件下沉淀出方解石,形成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石幔、石柱等自然景观。纯净的方解石(冰洲石)是无色透明的,比较少见,多数呈乳白色。若含铁、锌、钴、锰、铜等元素,则会呈现浅黄、浅红、紫、褐黑色。冰洲石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方解石,因盛产于冰岛而得名,常作为观赏收藏用。非常纯净完全透明的冰洲石晶体具有强烈双折射功能和最大的偏振光功能。将冰洲石放在画有线条的纸上,就能看到线条会变成双重影像。如果方解石的内部不含杂质或裂痕,不带双晶或歪曲,并且晶体达到一定大小,就可以切割成柱状,用于制作显微镜的棱镜,是无法用人造晶体替代的高级材料。大理石(Marble)是经过变质作用的方解石,通常为不透明的块状结晶,可能出现绿、灰、棕与红色,夹杂着石灰石等其他伴生矿物(Accessory minerals)。由于大理石成分较复杂,有时并不被视为方解石的一种,但其大部分的成分仍为方解石。方解石是分布最广的矿物之一,是组成石灰岩和大理岩的主要成分。在泉水中可沉积出石灰华,在火成岩内亦常为次生矿物,在玄武岩流的杏仁孔穴中,沉积岩之裂缝内常有方解石充填而成细脉,或透过生物学作用,以贝壳或岩礁的方式产出。方解石在冶金工业上用做熔剂,在建筑工业方面用来生产水泥、石灰。 玻璃生产中加入方解石成分,生成的玻璃会变得半透明,适用于做玻璃灯罩。方解石还可入药,有清热利湿;通脉解毒等功效,可治疗胸中留热结气,黄疸等。相信矿石疗法认为,方解石有稳定情绪的作用,还有人相信方解石球有聚财的功效。

相关

  •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抗逆转录病毒药(management of HIV/AIDS)是一类于治疗逆转录病毒(例如HIV、冠状病毒等)感染的药物。联合使用几种(通常是三种或四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被称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
  • 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两大分支之一,注重于研究自然环境的形式和活动。而相对地,对建成环境的研究则归属于人文地理学。在自然地理研究中,地球常按照不同的环境被分为几个圈层,如大
  • 马其顿阿吉德王朝陆军马其顿阿吉德王朝陆军,是古代马其顿王国阿吉德王朝的陆上武装力量,在马其顿腓力二世军事改革后首次在历史中展现出这股显赫的军事实力,并由他的儿子亚历山大大帝发扬光大,它被认
  • 自由意志后设伦理学 规范性 · 描述性 效果论 义务论 美德伦理学 关怀伦理学 善与恶 · 道德生物伦理学 · 网络伦理(英语:Cyberethics) · 神经伦理学(英语:Neuroethics) ·
  • 可信度信度(英语:Reliability),指的是测量方法的品质,即对同一现象进行重复观察之后是否可以得到相同资料值。科学研究者试图使用一系列的指标来测量个人或社会现象。可信度概念是研究
  • 非线性在物理科学中,如果描述某个系统的方程其输入(自变数)与输出(应变数)不成正比,则称为非线性系统。由于自然界中大部分的系统本质上都是非线性的,因此许多工程师、物理学家、数学家和
  • 2003年SARS殉职医护列表本表列出在2003年SARS爆发期间殉职的医疗工作者及医疗相关的人士,并依照国籍与逝世日期英文排序。
  • 反安慰剂效应反安慰剂效应(拉丁文“nocebo”,意为“我将伤害”)指出一些信念或预期等心理效果,可能会导致疾病产生,或影响治疗的效果。安慰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
  • 还原性金属性或还原性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分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失电子能力越强的粒子所属的元素金属性就越强;反之越弱,而其非金属性就越强。一般地,元素位置在同一周期越靠
  • 肉茎肉茎(Pedicle),亦作腕足、肉足或腹茎,是动物学的一个名词,指无脊椎动物里的舌形贝型亚门及小嘴贝型亚门腕足动物以及部分双壳纲软体动物用来固着于海床的软泥或砂砾中(亦作“受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