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毘达磨

✍ dations ◷ 2024-09-20 08:54:19 #佛教术语,部派佛教,梵语词汇,巴利语词汇,毘昙部

阿毘达磨(梵语:Abhidharma,巴利语:Abhidhamma),旧译阿毘昙,简称毘昙,意译为“无比法”、“对法”、“大法”,佛教著作分类之一,为论书的一种,结集为论藏,收入三藏之中。它通常是针对修多罗中的观点,进行统整与探讨。

阿毘达磨被解释为“无比法”、“对法”,佛世时已有阿毘达磨这种用来解释、分别经藏的分析方法。。《摩诃僧祇律》称“阿毘昙者九部经”,九部经即九部法、九分教,无比是佛法相对于世间法而言。在《大毘婆沙论》等中,阿毘达磨为“分别诸法自相共相”之“依增上慧论道”,是与戒律和契经相对而言的专门著作,这个术语的含义众说纷纭。

上座部佛教认为论藏阿毘达磨是佛用更深入更仔细更精确的方法说明佛法,阿毘达磨中包含了四种究竟法(真实谛、胜义谛),即色法、心法、心所法与涅槃法,以及由心法和心所法想像定义出来的概念法。

上座部佛教《巴利律藏》小品五百〔结集〕犍度记载佛教第一次结集就有结集包含论藏阿毘达磨在内的巴利三藏,《巴利律藏》附随第3卷记载释迦牟尼佛宣说了包含论藏阿毘达磨在内的巴利三藏,本生经第1卷记载释迦牟尼佛前世还是菩萨时曾经追随憍陈如佛、弗沙佛、迦叶佛出家学习包含论藏阿毘达磨在内的三藏,菩萨成佛后第四七日后花了七天在菩提树之西北方的“宝之家”思考阿毘达磨的内容,《法句经‧故事集》记载佛将论藏阿毘达磨传给舍利弗并命令舍利弗将论藏阿毘达磨传给其他弟子。

以大迦叶尊者为首的五百阿罗汉第一次结集将论藏阿毗达摩的论母(Màtikà)放在《小部》。

第三次结集时论藏阿毗达摩七部论《法集论》(Dhamma-saṅganī)、《分别论》(Vibhaṅga)、《界论》(Dhātu-kathā)、《人施设论》(Puggala-paññatti)、《论事》(Kathā-vatthu)、《双论》(Yamaka)、《发趣论》(Paṭṭhāna)最后定型,以目犍连子帝须为首的一千阿罗汉长老共同认证包含上座部佛教论藏阿毗达摩七部论在内的巴利三藏内容全都正确没有错误。

第四次结集时五百阿罗汉长老共同认证包含上座部佛教论藏阿毗达摩七部论在内的巴利三藏内容全都正确没有错误之后写在贝叶上。


上座部佛教经藏注释记载释迦牟尼佛入灭后第三个千年的近代是三明(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阿罗汉时代,一般而言在近代这个时代最高可以证得三明阿罗汉难以证得四无碍解智和六神通。


第五次结集时两千四百个精通三藏的阿罗汉长老共同认证包含论藏阿毗达摩七部论在内的所有巴利三藏全部内容都正确没有错误,第五次结集后包含论藏阿毗达摩七部论在内的所有巴利三藏内容被刻在七百二十九块大理石上放进缅甸曼德勒(Mandalay)的固都陶佛塔(Kuthodaw Pagoda)。

公元1954年第六次结集时缅甸、泰国、斯里兰卡、柬埔寨、老挝、越南、印度、尼泊尔的两千五百个精通三藏的阿罗汉长老重新确认包含论藏阿毗达摩七部论在内的巴利三藏内容全都正确没有错误,并进行合诵。

汉传佛教《五分律》没有提及阿毘达磨藏,汉传佛教《四分律》提及的阿毘达磨藏对应《舍利弗阿毘昙论》,汉传佛教《十诵律》提及的阿毘达磨藏对应《法蕴论》,汉传佛教晚出的《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声称大迦叶尊者诵出本母形成阿毘达磨藏。

有些人认为在佛教第三次结集后开始出现阿毗达磨著作,论典属于菩萨阿罗汉对佛经的见解和注疏,通常将某些佛经的零散观点进行系统、完整地深入阐述,能帮助人们对佛法观点进行总体认识和系统修行。

汉传佛教印顺法师认为在大众部与化地部、铜鍱部律藏中,都没有“结集”论藏的明文,而经量部师认为没有对法藏,对法只是契经解说慧学的部分,弟子所作的论只是经疏,不算作藏。大众部律中,称阿毘达磨为九分教。在推崇阿毘达磨的上座部中,如说一切有部、铜鍱部等,则主张自宗所传的阿毘达磨论藏为佛陀所说

最早传入汉地阿毘达磨为东汉安世高译《阿毘昙五法行经》、曹魏时代译《阿毘昙甘露味论》;有系统的传译始于东晋与十六国时期,苻秦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阿毘昙八犍度论》,苻秦僧伽跋澄译《鞞婆沙论》(14卷),姚秦昙摩耶舍等译《舍利弗阿毘昙论》,北凉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阿毘昙毘婆沙论》(存60卷),东晋僧伽提婆共慧远译《阿毘昙心论》;后来南北朝时期,刘宋求那跋陀罗共菩提耶舍译《众事分阿毘昙论》,刘宋僧伽跋摩等译《杂阿毘昙心论》,高齐那连提耶舍译《阿毘昙心论经》。南北朝时,僧侣学习说一切有部的论典,在当时极为兴盛,被称为毗昙宗。

唐朝玄奘重新翻译了《发智论》、《大毗婆沙论》(200卷)和《品类论》,并翻译了重要的早期基础论著《法蕴论》、《集异门论》、《界身论》和《识身论》。说一切有部的阿毘达磨体系完整的保存在汉传佛教三藏中。

汉传佛教中,阿毘达磨有声闻乘阿毘达磨和大乘阿毘达磨。

声闻乘阿毘达磨有:上座部六分阿毘达磨,即《品类论》、《法蕴论》、《施设论》、《集异门论》、《界身论》、《识身论》;说一切有部,身义阿毘达磨即《发智论》(六分阿毘达磨和发智论合称“六足发智”),发智论的注释书《大毘婆沙论》;分别论者某部之《舍利弗阿毘昙论》。对阿毘达磨的总结综述阿毘达磨主要有:《甘露味论》、《心论》、《杂心论》和《显宗论》。研究探讨阿毘达磨有《俱舍论》和《顺正理论》。

大乘阿毘达磨有:阿毘达磨大乘经、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瑜伽师地论。

南传上座部佛教主要源于分别说部的《巴利文大藏经》中阿毘达磨为七论:《法集论》、《分别论》、《界论》、《双论》、《发趣论》、《人施设论》、《论事》。

相关

  • 超低频音次声波(英文:Infrasound)是指频率小于20Hz(赫兹),但是高于气候造成的气压变动的声波。人耳对次声波基本上没有感受,但是一些动物如象、长颈鹿和蓝鲸可以感受次声波频率并使用这个频
  • 初精初精是指青春期男性的睾丸初次分泌精子,或是第一次射精,和女性的初潮类似,都是生殖器官发育中会出现的情形。青春期男性对于初精会有不同的反应,从惧怕到兴奋甚至欣慰都有。初精
  • 层br /侵br /纪层侵纪(Rhyacian,符号PP2)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2300±0百万年(Ma),结束于2050±0Ma。层侵纪期间蓝藻、细菌繁盛。此时期形成布希维尔德火成岩复合体(英语:Bushveld
  • EBV病毒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拉丁语:Epstein-Barr virus,缩写EBV、爱泼斯坦-巴尔病毒、 human herpesvirus 4 (HHV-4)),又称为EB病毒,是最常见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病毒之一。EBV是在公元1964
  • 安塞姆·基弗安塞尔姆·基弗(德语:Anselm Kiefer,1945年3月8日-),德国画家、雕塑家,是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曾师从约瑟夫·博伊斯与彼得·德雷尔(德语:Peter Dreher)。基弗的作品媒介包括
  • 牙齿上形成黄色的氟斑氟斑牙(Dental fluorosis)是一种牙科疾病,是因牙齿发育时暴露在高浓度的氟化物中,导致牙齿珐琅质形成过程受阻所造成。从三个月至八歳之间暴露在氟化物中造成氟斑牙的风险最高。
  • 海森堡不确定原理在量子力学里,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又译测不准原理)表明,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位置的不确定性越小,则动量的不确定性越大,反之亦然。:引言对于不同的案例
  • 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英语: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又名布法罗大学(英语:University at Buffalo,UB),是纽约州立大学系统中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的研究型大学,位
  • 莱妮·罗布雷多莱妮·罗布雷多(Leni Robredo,1964年4月23日-),菲律宾华文报刊又译为礼妮·罗贝礼道,汉名林丽妮,原名玛丽亚·利昂诺尔·圣托马斯·赫罗纳(Maria Leonor Santo Tomas Gerona) ,是菲律
  • 颚音化颚音化(英语:Palatalization)是一个语言学的名词,指辅音在发音时变得接近硬颚音。通常发生于硬颚无擦通音/j/或者前元音如/i/、/e/的前面,这个现象会使辅音在发音时,除本身的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