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毘达磨

✍ dations ◷ 2025-09-09 02:28:39 #佛教术语,部派佛教,梵语词汇,巴利语词汇,毘昙部

阿毘达磨(梵语:Abhidharma,巴利语:Abhidhamma),旧译阿毘昙,简称毘昙,意译为“无比法”、“对法”、“大法”,佛教著作分类之一,为论书的一种,结集为论藏,收入三藏之中。它通常是针对修多罗中的观点,进行统整与探讨。

阿毘达磨被解释为“无比法”、“对法”,佛世时已有阿毘达磨这种用来解释、分别经藏的分析方法。。《摩诃僧祇律》称“阿毘昙者九部经”,九部经即九部法、九分教,无比是佛法相对于世间法而言。在《大毘婆沙论》等中,阿毘达磨为“分别诸法自相共相”之“依增上慧论道”,是与戒律和契经相对而言的专门著作,这个术语的含义众说纷纭。

上座部佛教认为论藏阿毘达磨是佛用更深入更仔细更精确的方法说明佛法,阿毘达磨中包含了四种究竟法(真实谛、胜义谛),即色法、心法、心所法与涅槃法,以及由心法和心所法想像定义出来的概念法。

上座部佛教《巴利律藏》小品五百〔结集〕犍度记载佛教第一次结集就有结集包含论藏阿毘达磨在内的巴利三藏,《巴利律藏》附随第3卷记载释迦牟尼佛宣说了包含论藏阿毘达磨在内的巴利三藏,本生经第1卷记载释迦牟尼佛前世还是菩萨时曾经追随憍陈如佛、弗沙佛、迦叶佛出家学习包含论藏阿毘达磨在内的三藏,菩萨成佛后第四七日后花了七天在菩提树之西北方的“宝之家”思考阿毘达磨的内容,《法句经‧故事集》记载佛将论藏阿毘达磨传给舍利弗并命令舍利弗将论藏阿毘达磨传给其他弟子。

以大迦叶尊者为首的五百阿罗汉第一次结集将论藏阿毗达摩的论母(Màtikà)放在《小部》。

第三次结集时论藏阿毗达摩七部论《法集论》(Dhamma-saṅganī)、《分别论》(Vibhaṅga)、《界论》(Dhātu-kathā)、《人施设论》(Puggala-paññatti)、《论事》(Kathā-vatthu)、《双论》(Yamaka)、《发趣论》(Paṭṭhāna)最后定型,以目犍连子帝须为首的一千阿罗汉长老共同认证包含上座部佛教论藏阿毗达摩七部论在内的巴利三藏内容全都正确没有错误。

第四次结集时五百阿罗汉长老共同认证包含上座部佛教论藏阿毗达摩七部论在内的巴利三藏内容全都正确没有错误之后写在贝叶上。


上座部佛教经藏注释记载释迦牟尼佛入灭后第三个千年的近代是三明(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阿罗汉时代,一般而言在近代这个时代最高可以证得三明阿罗汉难以证得四无碍解智和六神通。


第五次结集时两千四百个精通三藏的阿罗汉长老共同认证包含论藏阿毗达摩七部论在内的所有巴利三藏全部内容都正确没有错误,第五次结集后包含论藏阿毗达摩七部论在内的所有巴利三藏内容被刻在七百二十九块大理石上放进缅甸曼德勒(Mandalay)的固都陶佛塔(Kuthodaw Pagoda)。

公元1954年第六次结集时缅甸、泰国、斯里兰卡、柬埔寨、老挝、越南、印度、尼泊尔的两千五百个精通三藏的阿罗汉长老重新确认包含论藏阿毗达摩七部论在内的巴利三藏内容全都正确没有错误,并进行合诵。

汉传佛教《五分律》没有提及阿毘达磨藏,汉传佛教《四分律》提及的阿毘达磨藏对应《舍利弗阿毘昙论》,汉传佛教《十诵律》提及的阿毘达磨藏对应《法蕴论》,汉传佛教晚出的《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声称大迦叶尊者诵出本母形成阿毘达磨藏。

有些人认为在佛教第三次结集后开始出现阿毗达磨著作,论典属于菩萨阿罗汉对佛经的见解和注疏,通常将某些佛经的零散观点进行系统、完整地深入阐述,能帮助人们对佛法观点进行总体认识和系统修行。

汉传佛教印顺法师认为在大众部与化地部、铜鍱部律藏中,都没有“结集”论藏的明文,而经量部师认为没有对法藏,对法只是契经解说慧学的部分,弟子所作的论只是经疏,不算作藏。大众部律中,称阿毘达磨为九分教。在推崇阿毘达磨的上座部中,如说一切有部、铜鍱部等,则主张自宗所传的阿毘达磨论藏为佛陀所说

最早传入汉地阿毘达磨为东汉安世高译《阿毘昙五法行经》、曹魏时代译《阿毘昙甘露味论》;有系统的传译始于东晋与十六国时期,苻秦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阿毘昙八犍度论》,苻秦僧伽跋澄译《鞞婆沙论》(14卷),姚秦昙摩耶舍等译《舍利弗阿毘昙论》,北凉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阿毘昙毘婆沙论》(存60卷),东晋僧伽提婆共慧远译《阿毘昙心论》;后来南北朝时期,刘宋求那跋陀罗共菩提耶舍译《众事分阿毘昙论》,刘宋僧伽跋摩等译《杂阿毘昙心论》,高齐那连提耶舍译《阿毘昙心论经》。南北朝时,僧侣学习说一切有部的论典,在当时极为兴盛,被称为毗昙宗。

唐朝玄奘重新翻译了《发智论》、《大毗婆沙论》(200卷)和《品类论》,并翻译了重要的早期基础论著《法蕴论》、《集异门论》、《界身论》和《识身论》。说一切有部的阿毘达磨体系完整的保存在汉传佛教三藏中。

汉传佛教中,阿毘达磨有声闻乘阿毘达磨和大乘阿毘达磨。

声闻乘阿毘达磨有:上座部六分阿毘达磨,即《品类论》、《法蕴论》、《施设论》、《集异门论》、《界身论》、《识身论》;说一切有部,身义阿毘达磨即《发智论》(六分阿毘达磨和发智论合称“六足发智”),发智论的注释书《大毘婆沙论》;分别论者某部之《舍利弗阿毘昙论》。对阿毘达磨的总结综述阿毘达磨主要有:《甘露味论》、《心论》、《杂心论》和《显宗论》。研究探讨阿毘达磨有《俱舍论》和《顺正理论》。

大乘阿毘达磨有:阿毘达磨大乘经、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瑜伽师地论。

南传上座部佛教主要源于分别说部的《巴利文大藏经》中阿毘达磨为七论:《法集论》、《分别论》、《界论》、《双论》、《发趣论》、《人施设论》、《论事》。

相关

  • 厄尔-卢瓦省厄尔-卢瓦省(法语:Eure-et-Loir)是法国中央-卢瓦尔河谷大区所辖的省份。该省编号为28,省会为沙特尔。厄尔-卢瓦省的名称来源于其境内的厄尔河和卢瓦河。由于卢瓦河的法语名称(Loi
  • 卤键卤键(XB)是一种卤原子(路易斯酸)和路易斯碱形成的非共价键,尽管卤原子已经形成其他化学键。卤键具体是指卤原子作亲电试剂时形成的相互作用。卤键与氢键的比较:在两种情况中,D都
  • 腰骶神经丛腰骶神经丛是由腰神经(英语:lumbar nerve)、荐神经(英语:sacral nerve),以及尾神经(英语:coccygeal nerve)。有时候胸下神经的分支也会参与神经丛的形成。腰骶神经丛可分为下列部分:腰
  • 应用人类学体质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语言人类学 分子人类学 社会人类学 考古学应用人类学 民族志 参与观察 文化相对论文化 • 社会 史前史 • 人类演化 亲属 婚姻 • 家庭 物质文化 种
  • 晚秋《晚秋》(韩语:만추,英语:Late Autumn)为1966年韩国爱情文艺电影,于1966年12月11日上映,片长95分钟,由韩国著名导演李晚熙执导,扈贤赞监制,大洋电影公司出品、制作及发行,由申星一(朝鲜
  • 胃酸过多胃酸过多症是指胃粘膜分泌盐酸过多,并使患者感到胃部不适的病症。
  • 美国国家公园警察美国公园警察(英语:The United States Park Police,缩写USPP)是美国历史上最悠久的联邦执法部门,其主要职责和管辖范围包括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的位于华盛顿特区、旧金山、纽
  • 黄秉干黄秉乾(英语:Huang Pien-chien,1931年7月13日-),美籍华裔分子遗传学家。祖籍广东、生于上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1986年当选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黄秉乾的妻子
  • 泰国王室国王陛下 王后陛下​王太后陛下现存泰国王室(泰语:ราชวงศ์จักรี)为拉玛一世于1782年建立并延续至今的扎克里王朝,两个多世纪以来,王位已经传承十世。王室继位顺序和
  • 太浩国家森林太浩国家森林(英语:Tahoe National Forest)是一座美国国家森林,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处太浩湖之西北。其境内有高8,587-英尺(2,617-米)的塞拉巴特斯(Sierra Buttes)山峰,在塞拉市(英语:S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