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叙利亚(阿拉伯语:سوريّة الكبرى)是叙利亚的民族统一主义概念,其范围包括了地中海东岸的地区。
叙利亚在古典阿拉伯语中的名称是沙姆(阿拉伯语:الشام ),后来在黎凡特阿拉伯语中,这一名称则仅指大马士革的附近地区。而伊斯兰化之前指代这一地区的名词“叙利亚”则再次被使用,直到1918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崩溃。
随着时间的推移,叙利亚这一概念所指的地区范围也有变化。在大多数历史情况下,叙利亚是指黎凡特地区的北部,包括了伊斯肯德伦和安条克。叙利亚这一概念有时也可扩张至整个黎凡特地区,南至埃及,但不包括美索不达米亚。
叙利亚这个概念有时会和亚述相混淆。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也有时会混用这两个概念。
希罗多德用Συρία来泛指卡帕多细亚地区。在希腊,“叙利亚”和“亚述”这两个概念几乎可以互换使用。不过在罗马帝国时期,叙利亚和亚述则是指两个不同的地区。叙利亚在罗马帝国是指“帝国位于小亚细亚和埃及之间的部分”,也就是黎凡特的西部地区。而亚述在当时是安息帝国的一部分,罗马只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控制过它(116-118年,也是罗马帝国扩张至顶峰的期间)。
在罗马帝国时期,叙利亚经常指黎凡特北部地区,据老普林尼的记载,叙利亚自西向东包括了科马吉尼、索芬尼和阿迪亚波纳,“旧名亚述”。
在公元前64年,叙利亚成为罗马帝国的省份。叙利亚南抵犹太(在135年改名巴勒斯坦,其范围相当于现在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北达腓尼基。
193年,叙利亚被分为叙利亚和柯里叙利亚两个省份。在330年到350年的这一段时间(可能是341年),又分出了幼发拉底省,其范围大致相当于旧科马吉尼王国,省府设在希拉波利斯。
415年,叙利亚行省又进一步分为两个省。其中一个省以安条克为省府,另一个则以阿帕米亚为省府。528年,查士丁尼一世又从这两个省的沿海地区分出了部分土地,另设Theodorias省。
叙利亚地区在阿拉伯帝国于雅穆克战役战胜拜占庭帝国后被并入阿拉伯帝国,并有了阿拉伯语名称ash-Shām。在整个倭马亚王朝时期,Shām 被分为五个军事区(Jund),分别是大马士革区、赫姆斯区、Filastin区和al-Urdunn区。后来又从赫姆斯区中分出了Qinnasrin区。直到阿拔斯王朝为止,大马士革都是阿拉伯帝国的首都。
在之后的奥斯曼帝国时期,叙利亚被分为阿勒颇、大马士革和贝鲁特三个地区,以及黎巴嫩山和耶路撒冷两个特殊地区。阿勒颇包括了现在叙利亚的北部地区和土耳其南部的部分地区。大马士革包括了叙利亚南部和现在的约旦。贝鲁特是指拉塔基亚以南的沿海地区,包括了现在的黎巴嫩和叙利亚沿海地区以及加利利。而耶路撒冷包括了约旦河西岸地区。
叙利亚地区的居民大多都是逊尼派穆斯林,不过也有很多什叶派、阿拉维派和伊斯玛以派穆斯林。除此之外还有叙利亚东正教、马龙派、希腊正教、罗马天主教的基督教徒、米兹拉希犹太人和德鲁兹派。
奥斯曼帝国崩溃后,叙利亚地区短暂地建立了叙利亚王国,这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大叙利亚为领土范围的国家。不过,这一政权很快失去了英、法的支持,在建立三个月后被法国推翻。
在圣雷莫会议之后,叙利亚确定成为法国的托管地。法国统治下的叙利亚分为六个州,分别是大马士革、阿勒颇、阿拉维、德鲁兹山、哈塔伊和大黎巴嫩(是独立国家黎巴嫩的前身)。
叙利亚社会民族党的安通·萨德是叙利亚民族主义思想的创始者。他主张在叙利亚新月沃土上建立一个叙利亚民族国家。
萨德拒绝以语言和宗教来界定民族。他所提出大叙利亚概念范围北至托鲁斯山脉、东至扎格罗斯山脉、西至苏伊士运河和红海,包括了西奈半岛和亚喀巴湾北部地区。西部还包括了塞浦路斯,东部的界线则是阿拉伯沙漠和波斯湾。
在1940年代,英国曾秘密计划建设一个大叙利亚国家,以确保英国在这一地区军事、经济和文化上的领先地位。而按照这一计划,以色列也将无法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不过法国和美国反对这一构想,并最终使得以色列建国。
“大叙利亚”并不等于黎凡特(Levant)。“大叙利亚”专指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与巴勒斯坦等地;黎凡特(Levant)专指地中海东岸,包括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以及埃及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