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氏鹿

✍ dations ◷ 2025-11-24 11:53:32 #熊氏鹿

熊氏鹿(学名:)是产于泰国中部地区的一种鹿,为泰国的特有种,1863年由爱德华·布莱思以时任英国驻曼谷领事罗伯特·赫尔曼·尚伯克(Robert Hermann Schomburgk)的名字命名。科学界普遍相信熊氏鹿于1938年绝灭,《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熊氏鹿被归类为“绝灭”。

20世纪90年代初,有学者在老挝曾发现新鲜的鹿角,被鉴定属于熊氏鹿,因此有学者认为至少在20世纪90年代熊氏鹿仍有可能处于活跃状态。有人认为在老挝偏远地区熊氏鹿仍有很高的概率存在一小部分种群。

熊氏鹿姿态优美,外形与沼鹿()相似,皮毛除腹部颜色较浅外普遍呈深棕色,尾巴底侧则为白色。公鹿鹿角呈篮状,从主干往外生长,可达最多33次分叉,长度可及35英寸(90厘米)。母鹿并无鹿角。

熊氏鹿灭绝前栖息于泰国中部近曼谷的昭披耶河谷沼泽平原中,这里长草、甘蔗、灌木丛生。熊氏鹿会避开茂密的树林,而鹿群通常由一头公鹿、几头母鹿及小鹿组成。雨季来临时洪水泛滥,多个鹿群被迫往高地聚集,当水位过高时高地成了孤岛,无处可逃的它们容易成为猎户手中的战利品。

十九世纪晚期,泰国的大米工业逐渐商业化,作为熊氏鹿栖息地的草原及沼泽几乎全数被清空,开发成稻田以应付出口需求。与此同时,熊氏鹿也面临巨大的狩猎威胁,群种数量直线下降,直至绝种。

科学家认为熊氏鹿1932年因过度捕猎而正式在野外灭绝,最后一只圈养的熊氏鹿则在1938年被杀害。2006年的《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熊氏鹿归类成绝灭物种,但有科学家相信此物种仍未完全绝种。

1991年,隶属联合国的农学家Laurent Chazée在老挝一家中药店内发现了熊氏鹿的鹿角。全球现仅存一具熊氏鹿标本,1868年该鹿死于当地动物园后存于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相关

  • 阿卓糖阿卓糖(英语:Altrose)是一种己糖,D-阿卓糖是非自然形成的单糖。可溶于水,略溶于甲醇。L-阿卓糖已可从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的变种中分离出来。阿卓糖是甘露糖
  • 世纪一个世纪代表一百年,通常是指连续的一百年。当用来计算日子时,世纪通常从可以被100整除的年代或此后一年开始,例如2000年或2001年。这种奇数的纪年法来自于耶稣纪元后,其中的1年
  • 环氧化环氧化(合)物(epoxide),是含氧三元环的醚类化合物,可以看作环氧乙烷的衍生物。其中三个原子大致在一个等边三角形结构的平面上。由于张力较大,环氧化合物比其他醚更活泼,尤其是
  • 情爱妄想症钟情妄想(Erotomania)是一种少见的心理疾病,患者会陷入另一个人(通常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他谈恋爱的妄想之中。 为纪念法国精神病学家克雷宏波(1872-1934)于1921年发表了题目为“Le
  • 埃温·范迪斯胡克埃温·弗勒尔·范迪斯胡克(荷兰语:Ewine Fleur van Dishoeck,1955年6月13日-),出生于莱顿,荷兰天文学家和化学家。她是莱顿天文台的分子天体物理学教授,曾当选国际天文联合会的主席
  • 珍妮特·布朗珍妮特·布朗(英语:Janet Brown,1923年11月14日-2011年5月27日),苏格兰演员、喜剧演员、特型演员。在1970年代和1970年代由于表演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而成名。布朗的丈夫是彼得·
  • 科切里尔·拉曼·纳拉亚南科切里尔·拉曼·纳拉亚南(Kocheril Raman Narayanan,1921年2月4日-2005年11月9日),生于印度喀拉拉邦,1992年至1997年任副总统兼联邦院议长,1997年7月当选为第10任印度总统,2002年
  • 马克·贝吉奇马克·P.·贝吉奇(Mark P. Begich,1962年3月30日-)是美国阿拉斯加州前参议员、民主党籍,也是前阿拉斯加州联邦众议员尼克·贝吉奇(英语:Nick Begich)的儿子。贝吉奇的祖辈有波兰背景
  •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国旗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国旗启用于1976年2月28日,是一面具有泛阿拉伯颜色和伊斯兰色彩的旗帜。旗帜原本是西撒人阵的旗帜,由红、黑、白、绿四色构成:红色的三角形在左,黑、白、
  • GorGor是美国作家John Norman在1960年代先后完成的一系列反地球小说。以其包含哲学、情色和奇幻色彩的写作风格而出名。本书最主要也最有名的特色为高度的父权社会架构,女性在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