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政策

✍ dations ◷ 2025-11-09 09:16:22 #刑事政策
刑事政策(英语:Criminal Policy,德语:Kriminalpolitik)是刑事法学、犯罪学、犯罪社会学、犯罪心理学与政治学的汇流学门,主要探讨:政府如何在不侵犯人权底线的前提下,以及公帑成本效益的考量下,运用刑事司法部门的各种政策,例如警力配置、追诉效率、起诉率、刑罚、转向处遇、心理治疗、精神治疗、戒瘾等等,来达成最有效率的降低犯罪率、再犯率之效果。刑事政策使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上所称的方案评估大致相同。德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刑法专家法兰兹·封·李斯特于1898年有句名言:“确切针对目标的社会政策同时也是最好、最有效的刑事政策。”刑事政策的研究方法,运用到许多统计技巧。早期用简单的列联表(英语:contingency table)、卡方检定和回归分析来评估政策实施前后某个犯罪现象是否有显著减少。20世纪后半以来,则随着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进步而进步,尤其是犯罪心理学和计量经济学。例如随着犯罪心理学实验/准实验(英语:Quasi-experiment)成果的累积,刑事政策在矫治成效研究和矫治技术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也逐渐从个体层面、从心理学上证实,传统犯罪学与刑事政策上所称“吓阻理论”泰半是难以在刑事司法体系中实现的,而强调严刑峻罚的政策,例如三振出局法、洁西卡法案、吓乖计划等等,长期下来反而有轻微提高暴力犯罪率的负效果。另一方面,20世纪后半以来,刑事政策研究开始引进计量经济方法,例如时间序列分析、向量自回归、追踪资料(英语:Panel Data)(Panel Data)等等,以求在长年的犯罪率与政策数据中找出因果关系,证明/否证政策的功用;例如从总体层面逐渐证明,基于吓阻理论的刑事政策,虽然一小部分有降低犯罪率的效果,例如提高见警率能抑制窃盗、抢夺等财产犯罪,但对大部分犯罪没效果。

相关

  • 2016年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选举2016年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选举在2015年6月28日,第70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旨在选出由2017年1月1日起任期两年的五个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根据安理会的轮换规则,联合国
  • 维生工资维生工资是指一个劳工为了支付生活开销(包含食、衣、住、行)的所需的最低收入,往往比最低工资高。在英国及瑞士,维生工资的标准是每周工作40个小时所能获得的工资,不含额外的收入
  • 心智理论心智理论(英语:Theory of Mind,缩写为ToM),心理学术语,是一种能够理解自己以及周围人类的心理状态的能力,这些心理状态包括情绪、信仰、意图、欲望、假装与知识等。自闭症通常被认
  • 包含式包含式(clusivity)在语言学上是指介于包容性与排除'的第一人称代词及动词之间的语法区分,亦称为包容性的"我们"及排除性的"我们"。包容性的"我们"具体包括"谈话的对象"(addresse
  • 巨犀副巨犀属(学名:Paraceratherium)为巨犀类下的一个属,为一种已经灭绝的犀牛,生活在渐新世。巨犀也是目前已知第二大的陆行哺乳动物,仅次于纳玛象,估计成年巨犀平均高5.2米(18呎),身长为
  • 费洛蒙信息素(pheromone),也称做外激素,一种化学传讯素(英语:semiochemical)(讯息化合物,semiochemical) ,指的是由一个个体分泌到体外,被同物种的其他个体通过嗅觉器官(如副嗅球、犁鼻器)察觉,使
  • 杰弗里·泰勒杰弗里·泰勒爵士,OM(英语:Sir Geoffrey Taylor, 1886年3月7日-1975年6月27日),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他研究的领域是流体动力学与波理论。泰勒出生于英国,伦敦。他的父亲是一位艺术
  • 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梵文、巴利文:निदान Nidāna)也称十二缘起支、十二有支(梵文:pratītya-samutpāda-aṅga,巴利文:paṭicca-samuppāda-aṅga),佛教重要基础理论之一,是释迦牟尼佛陀自
  • 克里斯托夫·英果尔德克里斯托夫·英果尔德(英语:Christopher Kelk Ingold,1893年10月28日-1970年12月8日),英国化学家,伦敦大学学院教授。物理有机化学的开山鼻祖。他和罗宾逊一起开始了有机反应机理的
  • 生命期望平均寿命、生命期望或预期寿命(英语:life expectancy),指生物群体中衡量单一生命存活平均长度的统计量。预期寿命最常用的测量方法是自出生起算(英语:Life expectancy at birth,L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