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伏伽德罗常数

✍ dations ◷ 2025-02-23 16:40:19 #化学命名法,物理常数

在物理学和化学中,阿伏伽德罗常数(符号: N A {\displaystyle N_{A}} A。因此,它是联系粒子摩尔质量(即一摩尔时的质量),及其质量间的比例系数。其数值为:

较早的针对化学数量的定义中牵涉到另一个数,,历史上这个词与阿伏伽德罗常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开始阿伏伽德罗数由让·佩兰定义为一克原子氢所含的分子数;后来则重新定义为12克碳-12所含的原子数量。因此,阿伏伽德罗数是一个无量纲的数量,与用基本单位表示的阿伏伽德罗常量数值一致。在国际单位制(SI)将摩尔加入基本单位后,所有化学数量的概念都必需被重定义。阿伏伽德罗数及其定义已被阿伏伽德罗常量取代,

阿伏伽德罗常数以19世纪初期的意大利化学家阿莫迪欧·阿伏伽德罗命名,在1811年他率先提出,气体的体积(在某温度与压力下)与所含的分子或原子数量成正比,与该气体的性质无关。法国物理学家让·佩兰于1909年提出,把常数命名为阿伏伽德罗常量来纪念他。佩兰于1926年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研究一大课题就是各种量度阿伏伽德罗常量的方法。

阿伏伽德罗常量的值,最早由奥地利化学及物理学家约翰·约瑟夫·洛施米特(英语:Johann Josef Loschmidt)于1865年所得,他透过计算某固定体积气体内所含的分子数,成功估计出空气中分子的平均直径。前者的数值,即理想气体的数量密度(英语:Number density),叫“洛施米特常数(英语:Loschmidt constant)”,就是以他命名的,这个常数大约与阿伏伽德罗常量成正比。由于阿伏伽德罗常量有时会用表示,所以不要与洛施米特(Loschmidt)的 L {\displaystyle L} )这样一个名字,来代表一克分子的氧(根据当时的定义,即32克整的氧),而这个词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入门课本改用阿伏伽德罗常量( N A {\displaystyle N_{A}} 与玻耳兹曼常数 k B {\displaystyle k_{B}} 与基本电荷 e {\displaystyle e} )定义的一部分,

其中 M u {\displaystyle M_{u}} ,可得阿伏伽德罗常量。

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的鲍瓦尔与戴维斯(Bower & Davis)实验在这一方法中堪称经典 ,原实验中电解槽的阳极是银制的,通电后银会“溶解”,实验中电量计所量度的就是这些单价银离子所带的电量,电解液为过氯酸,内含小量过氯酸银。设电流的大小为 I {\displaystyle I} ,就必须要解决摩擦造成的质量消耗问题,同时又不能大幅增加实验误差,为此NIST的科学家们设计出一种能补偿这个质量的方法:他们改在电解质中添加已知质量的银离子,并使用铂制的阴极,银离子会在阴极上形成镀层,通过观测镀层来得知实验进程。法拉第常数的惯用值为 F 90 = 96485.3251 ( 12 ) {\displaystyle F_{90}=96485.3251(12)} C/mol,对应的阿伏伽德罗常量值为6.022 140 857 (74)×1023 mol-1:两个数值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皆小于6994130000000000000♠1.3×10−6。

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CODATA)负责发表国际用的物理常数数值。它在计量阿伏伽德罗常量时,用到电子的摩尔质量 A r ( e ) M u {\displaystyle A_{r}(e)Mu} ,与电子质量 m e {\displaystyle m_{e}} 间的比值:

电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A r ( e ) {\displaystyle A_{r}(e)} ,是一种可直接测量的量,而摩尔质量常数 M u {\displaystyle M_{u}} ,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大小是有定义的,不用测量。然而,要得出电子的静止质量,必须通过计算,其中要使用其他需要测量的常数:

由下表2014年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CODATA)的值,可见限制阿伏伽德罗常量精确度的主要因素,是普朗克常数,因为计算用的其他常数都相对地准确。

运用X射线晶体学,是一种能得出阿伏伽德罗常量的现代方法。现今的商业设备可以生产出单晶硅,产物有着极高的纯度,及极少晶格缺陷。这种方法把阿伏伽德罗常量定为一个比值,摩尔体积 V m {\displaystyle V_{m}} 与原子体积 V a t o m {\displaystyle V_{atom}} 间的比值:

硅的晶胞有着由8个原子组成立方式充填排列,因此晶胞单元的体积,可由测量一个晶胞参数得出,而这个参数 a {\displaystyle a} 就是立方的边长。

实际上,所测量的距离叫 d 220 {\displaystyle d_{220}} (Si),即密勒指数 { 220 } {\displaystyle \left\{220\right\}} 所述的各平面间的距离,相等于 a 8 {\displaystyle {\frac {a}{\sqrt {8}}}} 。2010年CODATA的 d 220 {\displaystyle d_{220}} (Si)数值为6990192015571400000♠192.0155714(32) pm,相对不确定度为6992160000000000000♠1.6×10−8,对应的晶胞体积为6972160193329000000♠1.60193329(77)×10−28 m3。

有必要测量样本的同位素成分比例,并在计算时考虑在内。硅共有三种稳定的同位素( Si 28 {\displaystyle {\ce {^28Si}}} , Si 29 {\displaystyle {\ce {^29Si}}} , Si 30 {\displaystyle {\ce {^30Si}}} ),它们在自然界的比例差异,比其他测量常数的不确定度还要大。由于三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有着确高的准确度,所以晶体样本的原子重量 A r {\displaystyle A_{r}} 会经由计算得出。经由 A r {\displaystyle A_{r}} 与测量出的样本密度 ρ {\displaystyle \rho } ,可得求阿伏伽德罗常量所需的摩尔体积:

其中 M u {\displaystyle M_{u}} 为摩尔质量常数。根据2014年CODATA的数值,硅的摩尔体积为12.058 832 14(61),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6992510000000000000♠5.1×10−8。

根据2010年CODATA的推荐值,透过X射线晶体密度法所得出的阿伏伽德罗常量,其相对不确定度为6992810000000000000♠8.1×10−8,比电子质量法高,约为其一倍半。

国际阿伏伽德罗协作组织(IAC),又称“阿伏伽德罗计划”,是各国计量局于1990年代初开始建立的协作组织,目标是透过X射线晶体密度法,将相对不确定度降低至低于6992200000000000000♠2×10−8的水平。这个计划是千克新定义计划的一部分,千克的新定义将会由通用的物理常数组成,取代现行的国际千克原器。而阿伏伽德罗计划同时会与称量千克原器的功率天平测量互补,共同提升普朗克常数的精确度。在现行的国际单位制(SI)定义下,测量阿伏伽德罗常量,就是间接地测量普朗克常数:

测量对象是一个受过高度打磨的硅制球体,重量为一千克整。使用球体是因为这样做会简化其大小的测量(因此密度也是),以及将无可避免的表面氧化层效应最小化。最早期的测量,用的是有着自然同位素成分的硅球,常数的相对不确定度为3.1×10−7。这些最早期的数值,与从瓦特秤来的普朗克常数测量结果并不一致,尽管科学家们认为他们已经知道差异的成因。

早期数值的剩余不确定性,来源为硅同位素构成的测量,这个测量是用于计算原子重量的,因此在2007年种出了一4.8千克的同位素浓缩硅单晶(99.94% Si 28 {\displaystyle {\ce {^28Si}}} ),然后从中切割出两个各一千克的球体。球体的直径测量在重复时相差小于0.3nm,重量的不确定度为3μg。报告论文于2011年1月时发表,概括了国际阿伏伽德罗协作组织的研究结果,同时提交了对阿伏伽德罗常量的测量数值,为 7023602214078000000♠6.02214078(18)×1023 mol−1,与瓦特秤的数值一致,但更准确。

相关

  • 能量密度能量密度是指在一定的空间或质量物质中储存能量的大小。如果是按质量来判定一般被称为比能。此表给出了完整系统的能量密度,包含了一切必要的外部条件,如氧化剂和热源。实际回
  • 丹尼斯·罗德曼丹尼斯·罗德曼(英语:Dennis Rodman,1961年5月13日-),美国NBA前职业篮球运动员,以擅长争抢篮板球及出色的防守著称,拥有“篮板王”的美誉,也因为防守时像蠕虫一般扭动身体并黏在对手
  • 奇电子分子奇电子分子是指中心原子价层电子数为奇数的分子,它们通常用两种方式来使自身稳定。首先是成键轨道或非键轨道未填满,例如氢分子离子H2+、二氧化氮可以形成单电子键、三电子键
  •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了区别于1980年代的经济特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常被称为“新特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
  • 轴倾斜转轴倾角是行星的自转轴相对于轨道平面的倾斜角度,也称为倾角(obliquity)或轴交角(axial inclination),在天文学,是以自转轴与穿过行星的中心点并垂直于轨道平面的直线之间所夹的角
  • 日本防灾警报列表日本防灾警报列表介绍日本政府根据《灾害对策基本法(日语:災害対策基本法)》、《气象业务法(日语:気象業務法)》、《防洪法(日语:水防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日语:大気汚染防止法)》、
  • 口内炎口腔溃疡,由于发病部位、局部症状的不同,用语又称口内炎、口疮、口舌疮、口破、口疳、口疡、嘴破、痱滋等,是指口腔内之唇、舌颊及上腭等软组织处的粘膜,发生单个或多个黄白色圆
  • 及川光博及川光博(日语:おいかわ みつひろ;1969年10月24日-),日本男演员及歌手,曾隶属经理人公司Mother Enterprise Inc.,现为Horipro及DG Agent旗下艺人兼Horipro业务协作者。及川光博出身
  • 齐默尔曼电报齐默尔曼电报(又译齐默尔曼字条、森马门电报、齐默曼电报、司马文电报,德语:Zimmermann-Depesche)是一份由德意志帝国外相阿图尔·齐默尔曼(英语:Arthur Zimmermann)于1917年1月16
  • 格氏貂(M. gwatkinsii)格氏貂(Martes gwatkinsii)是唯一生活在南印度的貂。它们分布在尼尔吉里丘陵及西高止山脉。格氏貂与黄喉貂相似,但体型较大,其前额亦明显凹陷。它们背部深色,喉咙呈黄色至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