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二醇

✍ dations ◷ 2025-04-04 06:43:34 #乙二醇
乙二醇(ethylene glycol (IUPAC名称: ethane-1,2-diol)),又名甘醇、水精。化学式HOCH2—CH2OH。属于最简单的二元醇。无色无臭、有甜味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用作溶剂、防冻剂以及PETE等的原料。乙二醇是化纤产业的基础原料之一。乙二醇对动物有毒性,人类致死剂量估计为1.6 g/kg,不过成人服食30毫升已有可能引致死亡。乙二醇可由乙烯透过反应中间体环氧乙烷产生。环氧乙烷与水的反应产生乙二醇的化学反应式如下:此反应可由酸或碱的催化下加速反应,或在中性pH值条件下提高的温度也可以加速反应。乙二醇最高的产率发生在酸性或中性pH下与大量过量的水,在这条件下,乙二醇的产量可达90%。主要的副产物是属于乙二醇低聚物的二甘醇、三甘醇及四甘醇。每年生产约六十七亿公斤。 有一个选择性较高的方式是使用OMEGA process。反应式为:在OMEGA process中,相较于甲醇的最低致死剂量(LDLO)为1-2毫克/公斤,乙二醇的毒性不高,目前已知对人类的LDLO为786毫克/公斤。乙二醇最大的危险性在于它的甜味。因此相较于其他有毒物质,孩童和动物比较容易因摄取大量的乙二醇而中毒。经过消化系统作用,乙二醇会先被氧化成乙醇酸(强酸),再被氧化成草酸。乙二醇及其副产物会先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接着是心脏,而后影响肾脏。如无适当治疗,摄取过量乙二醇会导致死亡。根据美国毒物管制中心2007年的资料,当年有大约1000起乙二醇中毒事件且其中有16人死亡。2008年则有7人死于乙二醇中毒。

相关

  •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简称K-Pg事件、K-Pg灭绝),旧称为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简称K-T事件、K-T灭绝),俗称恐龙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上的第五次以及最后一次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也是
  • 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英语:Behavioral economics),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承袭经验主义,并受到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的影响,探讨社会、认知与情感的因素,与个人及团体形成经济决策的背后原因,并从而了解
  • 第四代反应堆第四代反应堆(英语:Generation IV reactors,缩写:Gen IV)是一系列研究中的理论反应堆设计。除了BN-1200反应堆(英语:BN-1200 reactor),多数方案被认为在2030-2040年前不可能付诸商业
  • 船舰船或船舶,指的是:举凡利用水的浮力,依靠人力、风帆、发动机(如蒸气机、燃气涡轮、柴油引擎、核子动力机组)等动力,牵、拉、推、划、或推动螺旋桨、高压喷嘴,使能在水上移动的交通运
  • 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化学式:NO2),是氮氧化物之一。室温下为有刺激性气味的红棕色顺磁性气体,易溶于水,溶于水部分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吸入后对肺组织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作
  • 古教会斯拉夫语古教会斯拉夫语(ⰔⰎⰑⰂⰡⰐⰠⰔⰍⰟ ⰧⰈⰟⰊⰍⰟ,словѣ́ньскъ ѩзꙑ́къ,slověnĭskŭ językŭ)也被称为古保加利亚语、古马其顿语、古斯拉夫语,它是斯拉夫语
  • The Daily Telegraph《每日电讯报》(英语:The Daily Telegraph),英国大开型报章,成立于1855年6月29日,是英国销量最高的报纸之一。《星期日电讯报》是其姊妹刊物。每日电讯报早期政治立场亲英国自由党
  • 辅酶B12维生素B12(Vitamin B12)为B族维生素之一,是一类含钴的复杂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是以钴离子为中心的咕啉环和5,6-二甲基苯并咪唑为碱基组成的核苷酸。化学式为C63H88O14N14PCo,分
  • 海得拉巴海得拉巴(英语:Hyderabad,泰卢固语:హైదరాబాదు,乌尔都语:حیدر آباد‎‎)是印度第四大城市,位于印度中部,安得拉邦和特伦甘纳邦两邦的首府,距离第五大城金奈约五百多公
  • SnO氧化亚锡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SnO。在250~350℃加热甲酸亚锡,或者在320~350℃加热草酸亚锡,均可得到氧化亚锡:也可以在氯化亚锡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至溶液刚呈碱性,得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