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管理标志统一守则

✍ dations ◷ 2025-10-22 04:17:22 #道路交通管理标志统一守则

道路交通管理标志统一守则(英语:Manual on Uniform Traffic Control Devices,简称MUTCD)是由美国运输部辖下的联邦公路管理局(FHWA)所发出的文件,用以规范交通标志、道路标记及交通灯号的设计、安装及使用,指定了在交通标志及道路标记上使用的形状、颜色、字体等的标准。在美国,所有交通管理装置必须大致合符此守则的规定。美国各州份及地区政府、以至私人建设公司等都遵从此守则,以确保他们符合国家标准。虽然有部分州份的管理当局发展出他们独有的一套标准,制定出他们独自的一套道路交通管理标志统一守则,但他们具体上仍然符合这套联邦性的守则。

美国的全国统一交通管理装置委员会(NCUTCD)不时会向联邦公路管理局提出对此守则作出修订及更改。

早在20世纪初,早期的乡郊公路,大多数由私营的车会所维护及管理。这些车会透过会员缴交会员费,又或开拓州际公路等借此增加收益。但在这些由各个车会所建设的公路上,却竖立着各自设计的标志。而且这些标志的竖立,是着重于推广公路多于促进驾驶者的安全及提示方向等。再者,这些车会之间的竞争及争端等,往往促使了多套标志准则的衍生,有说竞争最激烈时多达11套准则之多,令驾驶者花多眼乱、无所适从。

直至1920年代,政府才开始对解决众多种类的标志着手行动。当时,来自印第安纳州、明尼苏达州及威斯康辛州的团体对当时现有的交通标志做了一个调查,冀望可以发展出一套标准。他们将调查结果上报到位于密西西比谷的公路局联会,该会采用了报告中建议的标志形状。这些建议包括了为人熟悉的圆形平交道标志及八角形停车标志。

1927年,美国国家公路及运输当局协会(AASHTO)出版了一份《制作、展示及竖立美国道路标记及标志标准的守则及细则》,用以规范乡郊公路上各式各样的交通管理装置。这份文件亦促使了后期《街道交通标志、讯号及标记守则》的出现,用以规管市区的交通标准。正当这两套守则各自对乡郊及市区定立了相应的准则,但始终要维系两套守则的使用则比较困难。故此,美国国家公路及运输当局协会于1932年开始与当时的国家街道及公路安全会议(NCSHS)携手,共同开发出一套统一的标准,亦即《道路交通管理标志统一守则》。

《道路交通管理标志统一守则》最初于1935年公布,对交通标志及道路标记作出了规范。及后,因应随着不同用法的出现、国家公路系统的规模扩大以及科技的进步,守则共经历了8次的修订,作出了无数细微的调整。

196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公路安全法》(公共法案第89-564号, 72 Stat. 885 (1966)),及后成为了美国法典第23卷(英语:Title 23 of the United States Code)第401章 及其系列。该法案要求所有州份必须于1968年12月31日前定立公路安全计划,并必须遵从由美国运输部颁布的统一标准,以作为接受联邦公路协助基金的拨款条件;如有任何违反,则会被削减百分之10的拨款。结果,藉着由美国法典第23卷(英语:Title 23 of the United States Code)第402章所赋于的巨大立法力量,运输部以联邦法规第23卷第655.603节作参考后直接采用了整套《道路交通管理标志统一守则》作标准。因此,这个原为准官方的企划渐渐变成了正式官方的企划。各州份可在守则之上添加补充文件,以便采用一些他们独自的守则。但这些各州份版的守则仍须持续地与联邦的《道路交通管理标志统一守则》保持一致性,亦即必须在联邦公路管理局采纳的任何修订2年内,作出相应修改。

在1971年的修订中包括了几项显著的新准则:要求所有于双向车道中的分隔车线必须髹上黄色(而非于相同行车方向的车道上所使用的白色),及要求所有公路路牌(当时只限州际公路)必须采用绿底白字等。因应1971年的新修订而须进行的重髹路面工程于1971年至1974年期间完成,而所有更换道路标记及标志的工程亦必须于1978年为期限完成。

2008年1月2日,联邦公路管理局于联邦登记公布了一则关于新版本的《道路交通管理标志统一守则》的提议修订,并于《道路交通管理标志统一守则》网站上发布了草案内容供公众参阅及向公众咨询。咨询截至2008年7月31日为止。新版本的《道路交通管理标志统一守则》最终于2009年出版。

任何拟于《道路交通管理标志统一守则》进行的新增或修订内容,均由美国的全国统一交通管理装置委员会(NCUTCD)这个非牟利私营机构,向联邦公路管理局推荐。该委员会同时向其他使用《道路交通管理标志统一守则》的其他机构,例如各个州份所属的交通部门等提供对本守则内容的诠译。美国的全国统一交通管理装置委员会一向致力发展公众及专业人士,对何谓安全的交通管理装置及安全行为原则的注意度;并作为一个讨论平台,让合资格人士交换对这方面的专业意见。

委员会由21个赞助团体所支持,包括运输及工程业界团体(例如美国国家公路及运输当局协会(AASHTO)及美国土木工程学会(ASCE)等)、一些关于安全的机构(例如国家安全局(NSC)及公路及汽车安全支援会)以及美国汽车会(AAA)等机构。每个赞助机构均会提名属下会员进入委员会作为投票代表,行使决策权。

美国是《关于道路标示及灯号的维也纳会议》少数非签约国中最大的国家,因此联邦公路管理局及《道路交通管理标志统一守则》与维也纳会议签署的条约内容截然不同。最大分别,莫过于《道路交通管理标志统一守则》着重颜色使用的一致性(例如常以红色来表示“禁止”又或“准备停车”),以及使用相对较大型和较多文字讯息的交通标志。不过与实行《维也纳会议关于道路标示及灯号》条约的国家相比,《道路交通管理标志统一守则》里用于指示方向的路牌则倾向较少使用文字讯息,因为在设计时已顾及到驾驶者于高速公路时以高速阅读。

在加拿大,加拿大运输协会(TAC)推出了加拿大版本的《道路交通管理标志统一守则》。尽管该会公布的守则与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的《道路交通管理标志统一守则》用途相同,但由其发展过程有别于美国,所以始终与美国的同类标志有着显著不同。特别在于如新不伦瑞克省等拥有大量英语及法语人口的地方,标志都须采用双语显示,并较多使用符号性标志多于文字性标志。

传统上,安大略省的运输部一直采用他们自己的一套《道路交通管理标志统一守则》,大部分内容均与加拿大运输协会的守则甚为相似。但自从2000年左右起,安大略省运输部公布了一套《安大略省交通守则》(OTM),涵盖在交通管理上的不同范畴(例如:强制性标志、警告性标志、标志设计原则以及交通灯号等)。

不少的美国州份都有他们独自的一套标准,部分州份会推出一份完整的守则,亦有部分只在联邦的《道路交通管理标志统一守则》上加上补充性文件。例子包括凤凰城的街道交通部门自1961年起就推出了他们独自的《凤凰城交通及路障守则》,并于1980年、1982年、1989年、1998年及2007年作过修订。

此外,澳洲、新西兰及爱尔兰等国家的交通标志都深受《道路交通管理标志统一守则》影响,采用大量与守则相似的标志。

相关

  • Microsoft SilverlightMicrosoft Silverlight是微软所发展的Web前端应用程序开发解决方案,是微软丰富型互联网应用程序(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策略的主要应用程序开发平台之一,以浏览器的外挂组
  • 伯明翰市伯明翰(英语:Birmingham i/ˈbɜːrmɪŋəm/,本地发音:/ˈbɜːrmɪŋɡəm/)是英国英格兰西米德兰兹区域西米德兰兹郡的大型工业城市,据2013年统计数字,该城人口有1,092,330人,是
  • 苍坪站苍坪站(韩语:창평역)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咸镜北道富宁郡苍坪里的一个铁路车站,属于咸北线。咸北线
  • 李盛李盛可以指:
  •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于2015年4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筹建,2017年正式建立。校本部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海东新城,是中国首批建设的应用技术大学。目前具备招生条件的特色学院
  • 黄贵黄贵为中国清朝武官官员,本籍福建。出身的黄贵于1833年(道光13年)奉旨接替周承恩,于台湾地区担任台湾水师协副将。而隶属台湾镇之下的此官职是台湾清治时期的这阶段,全台湾的海防
  • Chirp-Z转换啁啾-Z转换(Chirp-Z transform)为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一般化,是一种适合于计算当取样频率间隔(sampling frequency interval)与取样时间间隔(sampling time interval)乘积的倒数不
  • 穆斯特亚拉穆斯特亚拉(爱沙尼亚语:Mustjala),是爱沙尼亚萨雷县萨雷马市镇内的村庄,位于该国西部,曾是原穆斯特亚拉市镇的行政中心,处于首都塔林西南面180公里,海拔高度14米,2011年该村庄人口267。坐标:.mw-parser-output .geo-default,.mw-parser-output .geo-dms,.mw-parser-output .geo-dec{display:inline}.mw-parser-output .geo-nondefault,.mw-parser-output
  • 孙德民孙德民(1941年-),男,蒙古族,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河北承德,中国剧作家。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开始从事戏剧创作。2019年时,已创作50余部戏剧和10多部影视作品。个人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称号。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 3,4,5-三氯-1,2-苯二酚3,4,5-三氯-1,2-苯二酚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3Cl3O2。它可由4,5-二氯-1,2-苯二酚在四氢呋喃中和磺酰氯反应生成,分次在苯-己烷中、在苯中重结晶提纯。它在四丁基硫酸氢铵-氢氧化钠存在下于甲苯-水中反应,可以得到6-甲氧基-2,3,4-三氯苯酚和相对较少的3,4,5-三氯-2-甲氧基苯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