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食顺序(或译饲喂顺序、馈给次序,英语:feeding order),指的是音位学和历史语言学中音位学规则的顺序:当规则A生效后,创造了规则B生效的条件,否则规则B无法生效,则称规则A、B的顺序为喂食顺序。直观表述如下:
若规则A是 ,规则B是 ,这就是喂食顺序:
相反,若当规则A生效后,规则B生效的条件被破坏,即规则B无法生效,则称为夺食顺序。
英语中有个很好的例子。此处规则B是前声门化(英语:preglottalization),指的是词尾复辅音中所有清塞音发生声门化。比如单词,它的底层形式为 /lʊkt/,发音为 。规则A是强塞音插入(英语:fortis stop insertion),指的是在词中插入一个清塞音,如在单词 /prɪns/ 中插入清塞音 *t,发音变为 。这就是喂食顺序,规则A为规则B创造了条件,最终 发音为 。
喂食顺序反过来就是反喂食顺序,即
法语中有个例子:(“小侄女”)的底层形式为/pətitə njɛs/,表层应该发音为 。规则B为在另一个辅音之前,删除词尾辅音;规则A为删除词尾的 /-ə/。如果规则A先生效,结果就会是 。
反喂食顺序经常会造成音位学上的不透明(英语:Phonological opacity)。此处规则B就是不透明的。
在历史语言学中,一系列反喂食顺序的规则又叫链变:
最终只有一个规则可以生效。原来是c的变成d,原来是b的变成c,原来是a的变成b,本质上相当于往右推移了一格。例如元音大推移,原来的长前元音抬高,原来的前高元音变成双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