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经济政策
✍ dations ◷ 2025-05-10 08:06:05 #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俄语:Нова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политика,НЭП),是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通过,1921年3月21日颁布实施的一项政策法令。旨在以实物税的形式代替先前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余粮收集政策,此项政策亦在工业领域进行了延伸。新经济政策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1918年,正值俄国的布尔什维克者们正在同白俄进行激烈的政权争夺,由于战时资源的极度匮乏和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生的红色政权实行封锁,列宁颁布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配额外的粮食进行强制征收。鉴于国内革命战争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得的成功经验,苏俄在战争结束后决定这沿用这一制度,此举严重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甚至引发了一些地方的暴动。由此苏俄引入了更灵活的新经济政策来代替战时共产主义。包括:列宁解释道:“我们仍未到进入社会主义的阶段”。这暗示俄国仍是一个初级的农业国家,工业化基础非常薄弱,仍未满足全面社会主义的条件。在余粮收集政策取消后,农民的不再担心余粮被无偿征集,加之半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并超过了革命前水平。当农业迅速发展之时,国有重工业由于政策缺失仍然进展缓慢。为了提高行业收入,工厂开始提高工业产品的销售价格,由此造成的制造业产品的成本提高使农民不得不生产更多的农业产品来购买消费产品。进而农业产品大幅下降而工业产品价格急剧上涨,这就是为众人所知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但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苏俄的工业化。新经济政策成功地恢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国内革命战争给社会经济带来的破坏。至1928年,俄国的工农业产品产量成功地恢复到了一战前水平(1913年)。然而,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同样让苏联社会中滋生出了大量的“耐普曼”和新富农,这两个作为新资产阶级的群体日渐不满于新经济政策,要求布尔什维克在经济问题上继续后退;在没有得逞的情况下,新资产阶级开始使用消极抵抗的方法对抗国家管控的经济运作,因不满粮价过低而囤积粮食拒绝出售,最终导致了1927年苏联全国范围内的粮食收购危机,当年苏联粮食获得丰产,但国家收购到的粮食较前一年下降了1.28亿普特(1普特=16.38公斤,当时苏联全国粮食年产量在5.5亿普特左右),导致该年苏联粮食出口量从一亿五千三百万普特骤降到两千七百万普特,这对在新经济政策路线下依靠粮食出口获得外汇从而购买设备建设工业的苏联来说是致命的。这一事件也是布尔什维克推动农业集体化的直接导火索。与此同时,苏联国内的官商勾结腐败现象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在1921年发生了贪污受贿大规模地蔓延的现象,在1921-25年的大力管控下腐败现象虽然有所收敛,但到1926-1928年又出现大规模回弹。1924年列宁死后,布哈林成为了新经济政策最重要的支持者,斯大林则与布哈林结为同盟,反对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联合反对派的“超工业化”纲领,由于联合反对派在党内斗争中失败,新经济政策得以维持到1928年。然而在1928年“联合反对派”集团已经被开除出党、而粮食收购危机也已经发生的情况下,矛盾转化为布哈林和斯大林之间的矛盾,对新经济政策的争论则首先开始于对粮食问题的争论。布哈林主张安抚农民,进一步提高粮价,向农民提出了著名的“发财吧!”的口号;然而斯大林认为粮食收购问题是“被农村资本主义分子,首先是富农,利用来破坏苏维埃经济政策”的结果,认为提高粮价根本不可能解决问题,最终的解决方案必须是消灭富农和实现农业集体化。联共(布)内部的路线分歧最终以党内权力斗争方式解决,斯大林成功战胜了以布哈林和李可夫为首的右倾反对派,确立了个人的最高统治地位,新经济政策随即被斯大林废除,取而代之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大林想要迅速地积累资本进行国家工业化并达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他全面引进了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农业集体化全面代替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通常被认为是一过渡性政策,并且不为布尔什维克政党中的激进分子所热衷。他们视之为与资本主义的妥协甚至是对共产主义信条的一种背叛,并且对经济起着长期的负面效应,使一些以倒卖粮食的中间商人为代表阶级敌人获利。他们想用一种完全计划的经济模式来代替。列宁曾经就新经济政策说过:“我们退一步的目的是,为了前进两步。”这也印证了斯大林的五年计划是对列宁遗愿的完成。时间轴 · 俄国革命(二月 · 十月) · 俄国内战 · 苏维埃俄罗斯 · 苏联成立条约 · 新经济政策 · 大清洗(肃反远东华人) · 东方战线 · 苏德战争 · 冷战 · 赫鲁晓夫解冻 · 去斯大林化 · 1965年改革 · 停滞时代 · 经济改革 · 开放政策 · 解体宪法 · 法律 · 选举 · 外交 · 内阁 · 政府 · 共产党 · 苏共中央 · 政治局 · 集体领导 · 苏共大会 · 部长会议 · 领导人 · 苏共中央总书记 · 部长会议主席 · 总统 · 党组织 · 最高苏维埃 · 意识形态 · 最高法院行政区划 · 欧洲俄罗斯 · 乌拉尔山 · 西伯利亚 · 西西伯利亚平原 · 高加索山(北高加索 · 外高加索) · 里海 · 中亚细亚农业 · 中央银行 · 能源政策 · 五年计划 · 发明 · 苏联卢布 · 交通苏联人 · 语言 · 苏联工人阶级 · 宗教 · 犯罪 · 1989年人口普查建筑(斯大林式建筑 · 赫鲁晓夫楼) · 文学 · 芭蕾 · 戏剧 · 电影 · 音乐 · 体育 · 宣传 · 列宁主义 · 马克思列宁主义 · 斯大林主义 · 托洛茨基主义 · 赫鲁晓夫主义 · 勃列日涅夫主义 · 新思维 · 互联网苏联国旗 · 各加盟共和国国旗 · 苏联国徽 · 各加盟共和国国徽 · 苏联国歌 · 各加盟共和国国歌
相关
- 海洋生物学海洋生物学是研究在海洋性生存空间(即大海以及大洋)中栖息的生物及其生活历程的科学。 海洋生物的实地考察主要是由海洋考察队实行的。此外渔业也提供了一定的供科学研究的材
- 柏柏尔犹太人柏柏尔犹太人(Berber Jews),是生活在摩洛哥阿特拉斯山地区说柏柏尔语的犹太人分支,人口3,000~9,000人。他们的起源不明,其中一个说法是一些人是改信犹太教的柏柏尔部落后人(在罗马
- 阿尔巴尼亚语阿尔巴尼亚语(Gjuha shqipe /ˈɟuˌha ˈʃciˌpɛ/ 或 Shqip ),中文也称阿尔巴尼亚文,属印欧语系。使用者约五百万人,主要分布在阿尔巴尼亚、科索沃、马其顿以及希腊。其他东南
- 战役史从前8世纪意大利半岛的一个小城邦,到逐步征服北非、南欧、西欧以及近东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中海帝国”,直至最终分崩离析,古罗马的政治史与其军事史密切相关。从王国及共和
- 苦艾酒苦艾酒(法语:Absinthe: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
-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简写作PBT)是一种热塑性的工程聚合物,可用于电气或电子产品的绝缘体。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是一种(半)结晶聚合物,是聚酯的一种。聚
- 阿普里斯阿普里斯(英语:Apries)古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的第四位法老,(公元前589年—公元前570年在位),他没有保护犹太抵抗尼布加尼撒二世进攻。却在耶路撒冷失陷后,庇护大量犹太难民,因攻打利比亚
- 王爷公传统宗教仪式:神明秘密社会:王爷千岁信仰属于人鬼崇拜之类,是台湾及福建闽南地区最为盛行的民间信仰之一,也是台湾民间信仰的一大特色。“王爷”是对亲王、郡王的尊称,其位阶仅次
- 寺院诸法度寺院诸法度(日语:寺院諸法度/じいんしょはっと Jiinshohatto)是江户时代德川幕府对佛教教团制定的诸法度之总称。但是,非固定的称呼,文献上有“诸宗寺院法度”(諸宗寺院法度)、“诸
- 台中林氏宗祠台中林氏宗庙(当地人俗称林祖厝)位于台中市南区,于民国七十四年(1985年)11月27日公告为三级古迹。原创建于清嘉庆年间,初名“林禄公祠”,建于内新庄(今台中市大里区内新里);台湾日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