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布署核武器

✍ dations ◷ 2024-09-20 10:42:57 #在台布署核武器
中华民国否认拥有任何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目前无直接证据显示中华民国政府拥有任何核武器,但曾经有两度研发核武器的计划。奉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命令,在1952年至1961年间,美军曾在台南空军基地部署12枚核子弹。为因应台湾海峡紧张情势,1957年,美国将斗牛士导弹运抵中华民国。1958年八二三炮战发生后,美军将斗牛士导弹装上核子弹头,并派驻EC─121空中预警机,加上基地旁的美国空军契约维修中心亚洲航空公司,使得台南成为国共对抗中的美国核子吓阻基地,及越战期间美军重要的后勤支援基地。1960年至1974年间,美军在中华民国又部署了可吊挂在战机上的战术型核弹。但坚持垄断核武的一贯思想(然而美国和许多高度发展国家仍然在发展核武),强烈反对台湾发展核武器,因此双方的核技术合作也只限于核电站研究等民用项目。核武器研究计划在中华民国的发展一直是个争议问题,因为中华民国曾经向加拿大进口了一台4000万瓦特的重水反应堆供中山科学研究院使用。为了提炼出高纯度的浓缩铀,中华民国首先以提供核电站使用为由,从国外进口作为发电原料的浓缩铀。由于核电站使用的浓缩铀纯度一般是3%至5%之间,而生产原子弹至少要达到纯度90%以上,必须设法进口原料以提炼出核弹需要的更高纯度的浓缩铀,为此中华民国于1971年12月宣布退出国际原子能委员会。自70年代后,美国对中华民国的举动有了警觉,对其核计划的限制也日益加紧。1972年1月台湾核能研究所的重水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点,9月燃料原件厂完工,都引起美国注意,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威胁要派人去台拆除核处理设施。中华民国在美国的压力下,被迫由时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蒋经国出面,公开承诺不从事核武器研究发展。虽遭受挫折,但中华民国仍在加紧核武研制步伐。直到197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按核计划对中华民国的核设施进行检查,发现500多克钚不翼而飞。同时检查人员还发现中华民国的钚燃料化学试验室竟然也能生产钚金属,并且用的是美国提供的铀来运作。考虑到事态非常严重,美国国务院台湾事务科科长李文(Surlon Levin)以国务卿基辛格的名义训令安克志大使向华驻美大使沈剑虹交涉抗议,安克志再度表示美方对中华民国信守承诺不从事核武器研究发展的怀疑。在美国和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下,中华民国首次秘密发展核武器才迫不得已而告终。70年代后期,在第六任中华民国总统蒋经国上任后启动了第二次发展核武计划。这一次中华民国汲取教训,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开始研制核武器,核武研制计划进展得颇为顺利。中华民国在1979年至1980年短短两年内,先后兴建了磷酸提铀先导工厂、压水式反应器燃料束先导工厂、磷酸提铀工厂、氧化铀提纯转化实验工厂、动力用反应器燃料先导厂、伽马射线照射厂,并完成了600兆瓦肯都型重水压水式反应器的概念设计。1985年成功制造了氧化铀及燃料丸。1987年致力研发激光铀浓缩技术,到年底内部估计只差一两年时间就可以制造出原子弹。1988年1月9日,中山科学研究院核能研究所中华民国陆军上校副所长张宪义叛逃美国,并向美国政府提供了台湾研制核武器的资料,美方立即向中华民国施压,要求终止其核武器发展计划。1月13日,总统蒋经国因心脏病逝世。即使这些发展早已在美国的掌握之中,但美方仍以违反过去的承诺为由质问台湾。原中华民国副总统李登辉继任总统后再度承诺不发展核武器,然而1月18日美国会同国际原子能总署到中科院核能研究所突击检查,没收了中科院核研所的重要资料,对发展核武的钚实验室进行灌浆,把价值18.5亿美元的重水反应堆改装成只能用于试验的轻水反应堆,同时搬回台湾核反应堆里的重水,1988年到1991年清点核燃料棒数量并全部运回美国,当时有六九九根燃料棒以干式贮存存放,处理过程中因部分燃料棒护套年久劣化,燃料棒中的金属铀跟水汽经过擦撞产生氢气,在抽出燃料棒时前后共发生六次氢爆、一次大火,历经三年左右的时间才顺利取出空运至美国,但氢爆后放射性物质已流到核研所下方国有地。此后美国每年都会到核研所来检查三次,美方声称强制执行是要让中华民国遵守《核不扩散条约》,避免加剧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目前无直接证据显示中华民国拥有任何核武器,但部分学者认为中华民国在核武研究中断后仍秘密藏有核武计划蓝图及数据,并在冲突发生时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1933年,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兵工署由吴钦烈筹备,在河南省巩县兵工厂设立化学分厂及防毒面具筹备处,该厂与1934年成立于南京市的应用化学研究所共同负责化学战剂及生化防护装备的研制。由于1930年代中国缺乏高阶化学家,建厂设备主要从美国采购,并雇用6位美国专家协助调配化学合成。1935年底,化学工厂完工,职工约有1200人、下辖11间分厂;与化学战剂相关的分厂包含:1936年,产出的主要化学武器以催泪手榴弹为主,但已生产2,170枚空用化学炸弹,原定计划在1937年后将生产迫击炮用的芥子气炮弹,并研制调配光气与双光气;但1937年7月抗战爆发,位处黄河畔的的巩县兵工厂为避免华北日军南下攻占,1937年下半年停工,11月全厂拆迁内运,化学厂在1938年4月迁到四川省泸州高坝,1938年底复工,与广东兵工厂、四川兵工厂等制火药厂合并成兵工署第23兵工厂,使用原本原料生产设备改产无烟火药及硝化棉提供内迁的兵工单位炸药与火药,停止化学兵器的研制。1947年,第23兵工厂与第2兵工厂合并;1948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将其应用化学所迁往台湾,由此奠定了中华民国现行化学武器的发展基础。23兵工厂设备则在1949年11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入泸州市时完整移交,后改名泸州化工厂(现泸州北方化学工业)。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撤入台湾后,美国海军在1955年借用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部分院区设立了美国海军第二医学研究所(英语:Naval Medical Research Unit Two)(U. S. Naval Medical Research Unit No.2),内设核生化实验室,该单位对外任务是研究防治亚热带疾病与临床医学,但与军事相关的任务则包括协助中华民国进行核生化作战防御研究。1978年12月,中美断交,驻台美军则在中美共同防御条约期满后奉令撤离。NAMRU-2也遣散了中华民国籍研究人员,迁往菲律宾。1979年3月底,NAMRU-2在中华民国总部正式关闭。1958年,中华民国国防部在桃园成立了陆军化学兵学校,随后其化学兵的建设逐步走向正规。中华民国在台湾有几个主要单位负责生化武器研发:中山科学研究院化学研究所、中正理工学院应用化学组和国防医学院生化研究室。1962年,中科院成立。中科院第四所即化学所,负责化学技术的研究开发,除推进科技的研究,同时也研制调配化学战剂。1968年,隶属于国防部参谋本部的中正理工学院成立,中正理工下所属应用化学组主要从事化学武器技术和防护装备的研究。国防医学院是中华民国培养陆海空三军高、中、初级医务人才的学院,位于台北,前身是北洋军医学堂,隶属于国防部参谋本部。1990年代曝光的“国防预医所”虽隶属于国防医学院,但在该院的公开编制单位中却从未出现,一直属于高度机密的军事科研单位。据了解,该所分为流行病学、细菌学、免疫学、生化学、产程学以及病毒学6个科研小组,同时拥有第四级(最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负责微生物生产以及疫苗的培养等生化防护工作。它的成立使中华民国国军具备了对鼠疫、炭疽热以及天花等生物武器的制造和侦测能力。1970年代初,中华民国与西德、南非、以色列等国秘密往来,谋求获取核生化武器技术,并在生物战剂的研究方面有过合作。中科院何时完成毒气调制目前尚未有明确资料证实。1972年2月10日,时任国防部参谋总长赖名汤上将指示,中科院研发的芥子气应转由军方储存,并依现有生产设施和技术状况进行105毫米或155毫米化学炮弹试制储存备用,显示在1970年代初中华民国已掌握部分传统毒气的制造技术。1972年3月10日,国防部联合勤务总司令部提出“肃寇一号”(芥子气弹)案研制工作计划概要。化学炮弹的研制由联勤61兵工厂负责,而联勤44兵工厂则试行灌装155毫米炮弹。“肃寇一号”案自奉令研究试装芥子气炮弹,至试爆完成,其间经过灌装设备设计,模拟弹灌装及试射,正式试爆场地勘选,前后历时一年半。1973年4月24日,静止试爆于屏东县枋寮大桥西侧士文溪河床进行。4月22日,按预定程序举行模拟试爆3发炮弹,情形良好。4月24日上午9点正式试爆,共试爆3发M110式155毫米炮弹,各灌装芥子气战剂9.7磅(4.4公斤),以电发火遥控引爆,同时引爆3发相距15米排成正三角形、弹头以55度角朝下的芥子气炮弹。1970年代,在历经退出联合国、中美断交等国际重要事件后,国军化学兵编制扩大、训练增加。1985年,于澎湖、金门等国军防卫部队设立了核生化训练中心,当时国军内部可能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化学兵器储备。1980年代末,中华民国政府宣称考虑到台湾岛自身地少人多,生物、化学战剂又易于失控,因此宣布终止生化武器的发展研制。但实际状况则与声称相反,随着中科院等军事研究单位科技发展有所建树,国军一级战备部队已可配备可用火箭发射器发射的化学弹药,一些飞机和导弹也具有化学战攻击能力。1988年,被迫终止核武器研究计划后加速了化学武器研究并开始从国外大量采购“非摧毁性核生化武器”。1989年,美国国会获悉中华民国已经拥有了制造进攻性化学武器的能力。1991年11月,由国防部批准成立的国防医学院生命科学研究所也是一所主要负责开发生物武器和相关疫苗的科研单位。该所公开设有分子生物、细胞生物、系统生物及社会生物4个学科小组。自成立之日起便委派国防医学院历届院长兼任该所所长。在精实案前,陆军化学兵按其机构与职能可分为专业机构化学兵和部队化学兵。其化学兵建制体制十分复杂。专业化学兵机构隶属于陆军总司令部和各集团军及防卫司令部,主要是一些指导性机构,但也有一些部队。化学兵部队属战斗支援部队,采用化学兵群、化学兵营和化学兵分队(连)级组织建制,共计兵力3000余人。另外,预备役步兵部队也设有化学分队。在2000年后,精进案、精粹案等裁军计划下,目前化学兵规模已不如解严初期;但是在生化研发上仍然处于高度机密状态。

相关

  • 淋巴组织淋巴(英语:Lymph)也称胡豆液,是由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后形成。淋巴是组织液回流的辅助渠道,参与维持机体的组织液平衡。淋巴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当淋巴流经淋巴结的时
  • 酮是一类有机化合物,通式RC(=O)R',其中R和R'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原子或官能团。酮的结构特征是具有一个与两个碳原子相连接的羰基(C=O)。最简单的酮是丙酮。酮是唯一一类羰基碳直
  • 薛其坤薛其坤(1963年12月19日-),中国材料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副校长。1963年生于山东蒙阴。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光学系。1984年到1987年在
  • 溶质溶质,溶液中被溶剂溶解的物质。溶质可以是固体(如溶于水中的糖)、液体(如溶于水中的酒精)、或气体(如溶于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其实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只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一般
  • 1991年 雪菲尔第十六届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1991年7月14日至7月25日在英国雪菲尔举行,这是英国首次主办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该届赛事设11个大项。*  主办国家/地区(英国)
  • 瓦吉特在埃及神话中,瓦吉特(埃及语:w3ḏyt;Wadjet亦作Wadjit、Wedjet、Uadjet或Ua Zit,希腊语:Udjo、Uto、Edjo或Buto等;中文则有乌加特、瓦杰特等译法)原本是德普当地的古代女神,德普即后
  • 平安京平安京是过往日本的首都,别称“洛阳”“京洛”。位于现在京都市的市中心区域。从794年(延历13年)桓武天皇从旧都长冈京迁都,至1868年(明治1年)明治天皇迁都东京为止,立都时间超过一
  • 朱赛贝·托纳多雷朱赛贝·托纳多雷(意大利语:Giuseppe Tornatore,1956年5月27日-),意大利电影导演,生于意大利西西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获奖者。早年从事摄影工作,作品曾多次参加国际比赛得奖,曾任电
  • 圣贝纳迪诺县圣贝纳迪诺县(英文:San Bernardino County)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东南部的一个县,东邻内华达州和亚利桑那州,东界科罗拉多河。面积52,073平方公里,是美国本土面积最大的县(排除被称为
  • 匈牙利国旗匈牙利国旗(匈牙利语:Magyarország zászlója)是红白绿横排三色旗。1848年匈牙利革命时起有此国旗样式,目前的样式于1957年10月1日正式启用。现今的匈牙利国旗始于公元184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