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 dations ◷ 2024-07-05 04:33:52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1922年3月5日-1975年11月2日),意大利作家、诗人、后新现实主义时代导演。他的父亲是一名狂热的法西斯军官,母亲是一位墨索里尼的反对者,而他自己则一直坚称是马克思主义者。帕索里尼曾参加意大利共产党,1949年因被控告在公共场所有轻微猥亵罪被意大利共产党开除。他年轻时就读意大利波隆纳大学文学院,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应征入伍,后担任中学教师。1950年代初任教于罗马一所贫民窟学校,接触到社会最阴暗的一面,这对他的人生观以及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反映罗马贫民生活的小说《生活的年轻人》、《激动的生活》,也曾创作剧本,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的处女作《死神》就是特意请他写的。1950年代末他写了诗集《葛兰西之烬》以及小说《暴力人生》使其位居当代最伟大的作家之列。之后他把主要精力投放在电影事业上,先后拍摄了如《俄狄浦斯王》、《美狄亚》、《爱与愤怒》、《十日谈》及《萨罗或索多玛一百二十天》)等电影。他在《萨罗》公开上映前不久,在罗马被人痛殴之后再以帕索里尼他自己的轿车残忍地辗毙。1975年11月1日,万圣节和万灵节之间的那个夜晚,意大利作家、“后新现实主义时代”的电影导演帕索里尼在罗马郊区海滨被一个男妓用棍棒击杀。这位毁誉参半的大师促逝震动了欧洲文艺界:教士们在他尸骨末寒时便开始驱除他的“邪恶魂灵”,而他的朋友、学生和崇拜者们(其中包括萨特、贝尔托鲁奇和罗兰·巴特)则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尊奉他为“圣—皮埃尔·保罗”。他的死留下诸多疑点,有人猜测这是有计划的政治暗杀,有人哀叹这是一场艺术的殉难,文化的仪式。帕索里尼曾希望自己的尸体上混合着白色的精液与殷红的鲜血,竟然一语成谶。而此时,距离他完成电影《萨罗:索多玛120天》(以下称《萨罗》)仅仅数周,那部渗透着彻骨绝望的冰冷影片,似乎是他给世界留下的黑色遗嘱,这巧合中传递的死亡讯息令人毛骨悚然。帕索里尼的第一部独立作品是《乞丐》,第二部为《罗马妈妈》;他拍摄的影片《软奶酪》只放映了一次即被永远禁映,因电影文学作品内容不良被起诉三十余次。帕索里尼一生是矛盾的集中点,他景仰神圣信奉上帝,但是14岁就放弃了天主教信仰一生与教会对抗;曾在《软奶酪》一片中对耶稣进行嘲讽而因“渎神罪”被监禁,又因《马太福音》一片获天主教大奖;以无产阶级左派自居却于60年代末学生运动中支持警察反对学生革命;批评享乐主义却在影片里表现色情····在当时的意大利有很多极度敌视他的人,也有很多的崇拜者,其中包括像萨特,贝尔托鲁奇,罗兰·巴特等人。帕索里尼的目光始终是放在那些社会最阴暗的一面的,他电影里表达的是对那些社会最底层的人们的关注和同情以及他对人性丑恶的无情鞭挞,在他的电影世界里只有无穷的黑暗及无尽的绝望。他后期的作品,比如”生命三部曲“(〈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天方夜谈〉),虽然采用了荒谬诙谐的手法,但是在黑色幽默的背后透露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冰冷和绝望,“更近似于一种大众神话般的狂欢”。 坦诚的说,帕索里尼终其一生始终是一个合格而且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虽然他的出身是典型的小资产阶级。他对自己的出身一直耿耿于怀:“我同莫拉唯亚和贝尔特鲁奇一样,是小资产阶级。也就是说,狗屎而已。”帕索里尼的电影对性爱是直言不讳并且是完全赤裸的,我们甚至能在他的电影里看到男性生殖器的全镜头特写。在帕索里尼看来,性爱是一种对不满现实的抗争,是对现代资本主义强加在人民身上的物化和异化统治的反抗手段,正如王小波在其作品里以荒谬的性爱对抗整个社会的滑稽一般。"身体始终具有革命性,因为它代表了不能被编码的本质”。1975年,帕索里尼完成了他电影作品中最为伟大和惊世骇俗的一部《萨罗》(《索多玛120天》),同时也是他生命最后的绝唱。故事改编自法国色情作家萨德的小说,采用但丁神曲式的叙事结构,直面人性中最阴暗绝望也是最为人所讳言的一面。影片充满暴力色情,强奸,虐待比比皆是,甚至出现极度扭曲的吃屎鸡奸乱伦等为世人噤若寒蝉的场面。影片一出来就震惊了整个影坛,在所有的国家被禁,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彪炳影史的伟大作品。有人称其为:“一部不可不看,却不可再看的电影。”。终帕索里尼一生,他始终是在对人性的怀疑中摇摆着和在信仰中无比坚定着的。他渴望激情,同时充满绝望;他鼓吹革命,同时摈弃一切真理;他推崇弗洛伊德,同时信仰马克思。他就这样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停竖立信念,然后又亲自否定它,在人性的边缘不停呐喊和超越。

相关

  • 哮喘喘息 、哮喘(英语:asthma,又称气喘)是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主要特征是多变和复发的症状、可逆性气流阻塞,和支气管痉挛(英语:bronchospasm)。常见症状表现为喘息 、咳嗽、胸腔紧
  • 音位音位(英语:Phoneme),又译音素,是人类语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声音单位,是音位学分析的基础概念。一个字或词可由一至数个音节组成,一个音节可由一至数个“音段”(元音、辅音等)组成
  • 哥伦布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西班牙语:Cristóbal Colón;意大利语:Cristoforo Colombo),(1451年-1506年5月20日)探险家、殖民者、航海家,出生于中世纪的热那亚共和国(今意大利西北部)。在西班
  • 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通常位于地表下面,负责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分及溶解其中的离子,并且具有支持,贮存合成有机物质的作用。当然,位于地表外的气生根(榕树)也属于根的一种。根由薄壁组
  • 烦躁烦躁(英语:Dysphoria),一种正常的人类内在情绪,心中烦闷不安,急躁易怒,甚则手足动作及行为举止躁动不宁的表现。它通常起源于对现在状况的不满,或与对未来的期望。因为有意识的思考,
  • 下颔骨骨折下颔骨骨折(Mandibular fracture),或称为下巴骨折(fracture of the jaw),是指下颔骨(英语:Mandible)发生折断、断裂的情形,约有60%的病例会断成两截 。此症可能会导致患者无法将嘴巴充
  • 喀山大学喀山国立大学(俄语:Казан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成立于1804年11月5日,由当时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签署批文,位于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
  • 玻尿酸玻尿酸(英语:Hyaluronan、Hyaluronic acid),又称透明质酸、玻璃糖醛酸、琉璃糖碳基酸,是一种是由双糖(D-葡萄糖醛酸及N-乙酰葡糖胺)基本结构组成的糖胺聚糖。玻尿酸广泛存在于结缔
  • 澳大利亚人种澳洲人种(the Proto-Austroloids)亦称原始澳大利亚人种,是按照遗传和体质为人类分类所划分出的一个人种。他们属于第一批走出非洲的人类,被认为在五万年前到达澳洲。澳洲人种主
  • 核仁核仁(nucleolus,复数形式为 nucleoli)是真核细胞细胞核中的一种结构,通过电子显微镜乃至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胞核中的核仁呈均匀的球状。核仁是核糖体RNA(rRNA)转录及加工、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