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 dations ◷ 2025-08-29 00:35:56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1922年3月5日-1975年11月2日),意大利作家、诗人、后新现实主义时代导演。他的父亲是一名狂热的法西斯军官,母亲是一位墨索里尼的反对者,而他自己则一直坚称是马克思主义者。帕索里尼曾参加意大利共产党,1949年因被控告在公共场所有轻微猥亵罪被意大利共产党开除。他年轻时就读意大利波隆纳大学文学院,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应征入伍,后担任中学教师。1950年代初任教于罗马一所贫民窟学校,接触到社会最阴暗的一面,这对他的人生观以及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反映罗马贫民生活的小说《生活的年轻人》、《激动的生活》,也曾创作剧本,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的处女作《死神》就是特意请他写的。1950年代末他写了诗集《葛兰西之烬》以及小说《暴力人生》使其位居当代最伟大的作家之列。之后他把主要精力投放在电影事业上,先后拍摄了如《俄狄浦斯王》、《美狄亚》、《爱与愤怒》、《十日谈》及《萨罗或索多玛一百二十天》)等电影。他在《萨罗》公开上映前不久,在罗马被人痛殴之后再以帕索里尼他自己的轿车残忍地辗毙。1975年11月1日,万圣节和万灵节之间的那个夜晚,意大利作家、“后新现实主义时代”的电影导演帕索里尼在罗马郊区海滨被一个男妓用棍棒击杀。这位毁誉参半的大师促逝震动了欧洲文艺界:教士们在他尸骨末寒时便开始驱除他的“邪恶魂灵”,而他的朋友、学生和崇拜者们(其中包括萨特、贝尔托鲁奇和罗兰·巴特)则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尊奉他为“圣—皮埃尔·保罗”。他的死留下诸多疑点,有人猜测这是有计划的政治暗杀,有人哀叹这是一场艺术的殉难,文化的仪式。帕索里尼曾希望自己的尸体上混合着白色的精液与殷红的鲜血,竟然一语成谶。而此时,距离他完成电影《萨罗:索多玛120天》(以下称《萨罗》)仅仅数周,那部渗透着彻骨绝望的冰冷影片,似乎是他给世界留下的黑色遗嘱,这巧合中传递的死亡讯息令人毛骨悚然。帕索里尼的第一部独立作品是《乞丐》,第二部为《罗马妈妈》;他拍摄的影片《软奶酪》只放映了一次即被永远禁映,因电影文学作品内容不良被起诉三十余次。帕索里尼一生是矛盾的集中点,他景仰神圣信奉上帝,但是14岁就放弃了天主教信仰一生与教会对抗;曾在《软奶酪》一片中对耶稣进行嘲讽而因“渎神罪”被监禁,又因《马太福音》一片获天主教大奖;以无产阶级左派自居却于60年代末学生运动中支持警察反对学生革命;批评享乐主义却在影片里表现色情····在当时的意大利有很多极度敌视他的人,也有很多的崇拜者,其中包括像萨特,贝尔托鲁奇,罗兰·巴特等人。帕索里尼的目光始终是放在那些社会最阴暗的一面的,他电影里表达的是对那些社会最底层的人们的关注和同情以及他对人性丑恶的无情鞭挞,在他的电影世界里只有无穷的黑暗及无尽的绝望。他后期的作品,比如”生命三部曲“(〈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天方夜谈〉),虽然采用了荒谬诙谐的手法,但是在黑色幽默的背后透露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冰冷和绝望,“更近似于一种大众神话般的狂欢”。 坦诚的说,帕索里尼终其一生始终是一个合格而且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虽然他的出身是典型的小资产阶级。他对自己的出身一直耿耿于怀:“我同莫拉唯亚和贝尔特鲁奇一样,是小资产阶级。也就是说,狗屎而已。”帕索里尼的电影对性爱是直言不讳并且是完全赤裸的,我们甚至能在他的电影里看到男性生殖器的全镜头特写。在帕索里尼看来,性爱是一种对不满现实的抗争,是对现代资本主义强加在人民身上的物化和异化统治的反抗手段,正如王小波在其作品里以荒谬的性爱对抗整个社会的滑稽一般。"身体始终具有革命性,因为它代表了不能被编码的本质”。1975年,帕索里尼完成了他电影作品中最为伟大和惊世骇俗的一部《萨罗》(《索多玛120天》),同时也是他生命最后的绝唱。故事改编自法国色情作家萨德的小说,采用但丁神曲式的叙事结构,直面人性中最阴暗绝望也是最为人所讳言的一面。影片充满暴力色情,强奸,虐待比比皆是,甚至出现极度扭曲的吃屎鸡奸乱伦等为世人噤若寒蝉的场面。影片一出来就震惊了整个影坛,在所有的国家被禁,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彪炳影史的伟大作品。有人称其为:“一部不可不看,却不可再看的电影。”。终帕索里尼一生,他始终是在对人性的怀疑中摇摆着和在信仰中无比坚定着的。他渴望激情,同时充满绝望;他鼓吹革命,同时摈弃一切真理;他推崇弗洛伊德,同时信仰马克思。他就这样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停竖立信念,然后又亲自否定它,在人性的边缘不停呐喊和超越。

相关

  • 第三阶段临床试验(英语:Clinical trial)是一种根据研究方案利用已上市药物或安慰剂作为对照组的方式,对药物或其他医学治疗在受试者身上进行比较测试的过程。在临床试验中,研究者要先决定
  • 爱德华·比希纳爱德华·比希纳(德语:Eduard Buchner,1860年5月20日-1917年8月13日),德国化学家,1907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布赫纳1860年生于慕尼黑的一个医生家庭之中,1884年于慕尼黑大学追随阿道夫·
  • 悬浊液在化学中,悬浊液(英语:Suspension)也称为“悬浮液”或“悬胶”,是指含有大到可以沉降的固体颗粒的非均相流体。在药剂学中混悬剂是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
  • 团体治疗团体心理治疗(英文:group psychotherapy)顾名思义,团体(心理)治疗就是一群特定人们与治疗师透过团体的方式达成治疗目标的一种心理治疗。在美国最早有Joseph H. Pratt(英语:Joseph
  • 二技科技大学(简称科大)是中华民国高等技职教育体系的教学机构。科大的主要学制为高级中等学校考试后录取的四年制技术学院(简称四技),另一体系则是自国中毕业可就读的五年制专科学校
  • 科技史技术史记录了人类各种技术革新和重大发明的历史。人类发明的各种新技术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自然和宇宙,使人类生活的更为方便和舒适,技术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也是
  • 杯子杯是种大多数情况下用来盛载液体的器皿,通常用玻璃、瓷或不锈钢制造,在餐厅打包饮料,则常用纸杯或胶杯盛载。杯多呈圆柱形,上面开口,中空,以供盛物。因杯开口,杯内液体易被四周尘埃
  • 离心机离心机是一种机械,可借由电动机或其他机械的带动而高速转动,产生数千倍于重力的离心力,以加快液体中颗粒的沉降速度,把样品中不同沉降系数和密度质量的物质分离。离心力的大与小
  • 移液器移液器(英语:pipette, pipet, pipettor 或 chemical dropper),又称“定量吸管”、“移液管”、“吸量管”,港台口语上常以英语名称来称呼。是一种实验室器材,专门用来量测液体体积
  • 儿部,是為漢字索引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第十個(二劃的則為第四個),是簡體字部首。就正體中文中,儿部歸於二劃部首。儿部只以下方為部字,且無其他部首可用者將部首歸為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