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文学

✍ dations ◷ 2025-08-29 00:15:51 #东汉文学,中国传统文学流派,曹魏文化

建安文学指中国东汉末年建安年间(196年-220年)及其前后撰写的各种文学作品,风格独特,在文学史上获得崇高评价。

建安文学源自时代环境的刺激。汉末政治动荡,戚宦争权,党锢之祸,州牧割据,连年战争,社会动乱,民生困苦,给文人提供了创作题材,藉文学作品发出慨叹,反映社会实况及个人遭遇。诗人也继承汉末以天下为己任的士风,发展出一种昂扬奋发的建功立业精神。

建安文学源自儒学衰微。由于政治混乱,国家体制崩坏,人们对礼教产生怀疑,相信佛道思想,摆脱儒家经学的束缚,正统思想失去约束力,士人思想解放,扩阔了创作的空间,文学的作用不再是阐发经义,而是反映现实生活,展现建安士人的个性,抒发个人的思想感情,有助文学发展。

建安文学源自政治领袖的倡导。建安末年,曹氏父子掌握政治大权,他们雅好文学,于是形成以曹氏为中心的文学集团,以及盛极一时的“邺下文风”。

建安文学受汉乐府民歌的影响。汉代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写成大量反映社会民生的作品。建安时代,环境剧变,使诗人得以继承汉乐府的精神而大量创作。此外,建安文学也受诗经、楚辞及古诗十九首等文学传统的影响。

建安文学亦源自文学价值的肯定,由于长期创作经验的积累,形成文学批评的发展,对文学本质、文学特点的认识都有所提高。曹丕《典论·论文》谓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肯定了文学的价值,有助文学的发展。

建安时期五言诗大盛。曹氏父子以政治领袖的身份,大量写作五言诗;文士中有建安七子等人,经常唱和,尤其在宫廷宴会的场合,往往有即席赋诗的习惯。现今流传下来的公宴诗,多是五言之作。

建安的五言诗在文学史上评价非常高,建安诗歌从乐府出来逐渐文人化,到曹植手中就明显具有文人诗的面目。内容主要有游仙以及反映当时社会现状两大类,后一类特多优异之作,如曹操的《薤露行》、《蒿里行》、王粲《七哀诗》等。

建安文学的题材可分七类:(一)战乱和征戍艰辛;(二)怀念家乡;(三)民生疾苦;(四)政治理想与抱负;(五)人生短暂,世事沧桑;(六)游仙诗;(七)诗酒饮宴。

建安文学内容具现实性,反映汉末社会动乱的实况,作品内容充实,表现慷慨悲凉的特色,如王粲著有《七哀诗》、《登楼赋》,刘勰曾誉之为“七子之冠冕”。建安文学内容亦具抒情性,表达作者个人理想,及其拯物济世的抱负,言辞恳切,有刚健明朗的特色,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抒发个人切身感受,直抒胸臆,有沉郁悲悯、个性鲜明的特色;作品想像丰富,作者为求精神安慰,有宴游、游仙诗、出世之作。

相关

  • 金融海啸name = 'Transport', description = '交通', content = {{ type = 'text', text = [[]] }, { type = 'item', original = 'articulated bus', rule = 'zh-cn:铰接客车;zh-tw
  • 乳香乳香(英语:frankincense)是一种由乳香属植物产出的含有挥发油的香味树脂,主要由阿拉伯乳香、波叶乳香、印度乳香和纸皮乳香生产。其采集方法是在乳香树皮上割开伤口,流出乳状汁液
  • Mg(Hsub2/subPOsub4/sub)sub2/sub()2磷酸二氢镁(Magnesium dihydrogen phosphate),化学式Mg(H2PO4)2·2H2O。通常带有两个水分子(二水合磷酸二氢镁)。磷酸二氢镁为白色结晶粉末。溶于水、酸,不溶于醇。加热时分解
  • 弗伦弗伦(德语:Föhren)是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的一个市镇。总面积9.79平方公里,总人口2687人,其中男性1336人,女性1351人(2011年12月31日),人口密度274人/平方公里。
  • 15区《15区》(英语:)是一部2016年美国群戏恐怖喜剧动作独立电影,由罗斯·派特森(英语:Ross Patterson)执导和监制,并与Billy Jay、Nick Palmisciano共同撰写剧本。本片为Indiegogo(英语:In
  • 韩雅琴韩雅琴(1938年-),吉林延吉人,汉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山西地区代表。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会计专业。担任山西省太原英辉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公
  • 2020年6月台湾
  • 猊鼻溪站猊鼻溪站(日语:猊鼻渓駅/げいびけいえき  */?)是东日本旅客铁道(JR东日本)大船渡线沿线的铁路车站,位于岩手县一关市东山町。猊鼻溪站在JR东日本盛冈支社管辖范围内,由气仙沼车站
  • 201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1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在南非港口城市德班举行,是《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缔约方第17次会议(COP17),也是《京都议定书》签字国第七次会议(CMP7)
  • 胡见义胡见义(1934年3月25日-)中国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于北京市。1952年9月就读于北京地质学院,后到苏联留学,1959年毕业于莫斯科石油学院,获硕士学位。胡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