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子集

✍ dations ◷ 2025-07-22 21:04:53 #经史子集
四部分类法,是分类大部分中国古典典籍的方法,分经、史、子、集四类,这四类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的所有书籍。由刘向和刘歆编订的《七略》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目录,奠定了中国目录学的基础。随后又出现了由班固父子所著的《汉书.艺文志》,王俭的《七志》及刘歆的《七录》等六分法目录。六分法是指将图书分成六类,并且另外加上一个总录的图书分类方法。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战争频繁,政局动荡的年代,但图书事业则由于文化发展而有所发展。当时不仅有外来的佛经译书,在文史方面如五言诗、乐府诗、文学批评著作、起居注、地方志和氏族谱等等,在数量上都有所增多,需要搜集整理。同时,史部书籍数量的增多,特别是私家传的野史、地方志、氏族谱等史籍的数量大增而兵书由于没有怎么增加,反而由于政局动荡已有部分失传便造成了分类时数量上的不平衡(六艺略中的史籍数量超越了兵书略),再用原先的分类方法已经不合时宜,就这样四部分类法逐渐形成。西晋秘书监荀勖在曹魏时期秘书郎郑默整理编目所成的《中经》的基础上,编著了一部新的典籍目录——《中经新簿》(或作《晋中经簿》)。《中经新簿》将七略改为四部,甲部录“经书”,以“十三经”为代表,乙部录“子书”,相当于《诸子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丙部收录“史书”,而丁部收录“诗赋”,如《诗赋略》。东晋李充编《晋元帝四部书目》,进一步将史书改入乙部,子书改入丙部。此书也确立了将“甲乙丙丁”作为经史子集的排序,但尚未直接使用经史子集之名。清人钱大昕《元史·艺文志序》说:“晋荀勖撰《中经簿》,始分甲、乙、丙、丁四部,而子犹先于史。至李充为著作郎,重分四部:五经为甲部,史记为乙部,诸子为丙部,诗赋为丁部,而经、史、子、集之次始定。”而四部分类法的正式确立,即首次使用经史子集分类的是唐初官修的《隋书.经籍志》(李延寿,敬播等人编著),这是正式以经史子集为类名的四部分类法中现存的第一部目录。它分经史子集4部,下分40细类,经史子集各部书籍六万九千五百七十余卷,译本书一千三百二十余册,释藏七千零八卷,书画图象等约二百余种;其外又有艺术志、道书志、书志、画志、通为八目。此后历代图书目录皆以经史子集为名,其中清乾隆时期由纪昀等百余位学者主编的《四库全书总目》将四部分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成为了四部分类中的代表作品。清乾隆时曾由政府编纂四库全书,亦按照经史子集分类编辑。据文津阁藏本,四库全书收录古籍三千五百零三(3503)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其中:清朝在编纂四库全书时曾将许多对清朝不利的书籍销毁,据统计为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为15万册,并销毁版片170余种共计8万余块。除了焚毁书籍,清朝还命史官系统性的对明朝档案进行销毁。目前明代档案仅存三千余件,主要是天启、崇祯朝兵部档案,也有少量洪武至泰昌期间的官方文书。而后西学入传,学术内容,为之大变,以四部分类法,涵盖西学科技,自有困难;但以西法为基础之图书分类法,整理国学典籍,亦颇多不合。故民国以来,旧籍编目,多沿用四部分类法;中华民国迁台之后,各图书馆董理善本,亦均采四分之例。现代治学研究,若能熟谙四部分类法,仍不失为一好方法。《山海经》

相关

  • 症状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症状(英语:symptom)又称病状,医学术语,在疾
  • 脐带脐带(学名:Funiculus umbilicalis)是几乎所有哺乳动物(包括人)的母体内,胎儿与怀孕的母亲的胎盘的一种联系结构。脐带状如绳索,表面光滑透明,内含结缔组织和血管;在胎盘内胎儿的血液
  • 肌细胞肌细胞也称为肌纤维,可以在肌肉组织中见到,这些细胞型态上属于长型且管状,肌肉细胞是从肌肉母细胞发育而来。经过肌肉生成(英语:Myogenesis)后肌细胞会特化成数种型态,包括骨骼肌、
  • 感觉感觉(英语:Feeling)是对客观现实个别特性(声音、颜色、气味等)的反应。由来自物质世界的一定刺激直接作用于有机体的一定感觉器官,如光线引起视觉,声波引起听觉;刺激在感官内引起的
  • 可视化可视化是指用于创建图形、图像或动画,以便交流沟通讯息的任何技术和方法。在历史上包括洞穴壁画、埃及象形文字等,如今可视化有不断扩大的应用领域,如科学教育、工程、互动多媒
  • 苏门答腊苏门答腊(印尼语:Sumatera)是印尼最西面的一个大岛,也是全球第六大岛屿。全岛面积达47万平方公里。苏门答腊岛呈西北—东南走向,在中间与赤道相交叉,由两个地区组成:西部巴里散山脉
  • 朝圣旅游朝圣旅游吸引新纪元运动的信仰者或者相关人士到地球上“心灵热地”的旅游方式。神圣旅游的目的地往往是一些起源比较神秘的地方,比如埃及金字塔、秘鲁的马丘比丘或者英国的巨
  • 开尔文温标热力学温标,又称开尔文温标、绝对温标,简称开氏温标,凯氏温标,是一种标定、量化温度的方法。它对应的物理量是热力学温度,或称开氏度,符号为K,为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之一;对应
  • Hsub2/subOsub3/sub过三氧化氢也称为“三氧化氢”或“三氧化二氢”,其化学式为“H2O3”或“HOOOH”,是氢元素的氧化物。他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会分解为水和单线态氧:上述反应的逆反应(
  • .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