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怪声

✍ dations ◷ 2025-10-25 01:31:40 #神秘事件,1997年事件,太平洋

海洋怪声(英语:the Bloop)是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NOAA)于1997年夏天在南太平洋侦测到的超低频深海声音讯号。研究者认为这个声音可能来源于生物,由于其为相距数千英里的几个水听器阵列所观测到,发出这一声音的生物应该十分庞大。2008年年初南乔治亚岛附近发生冰震时,美国海军又用声纳监测到一个和怪声“Bloop”非常相似的频谱图,并据此推测因冰山断裂、融化形成的冰震是造成怪声“Bloop”的主要原因。

声音在海洋中的传播速度是随温度和压力而变化的。温度的下降使得声速下降,而水压的增大使得声速增加,两者的共同作用使得声音在大约750米深的海洋里传播的速度最小。人们称此水层为水下声道,在这一层发出的声音传到其上下的水层时,会发生类似光的全反射的现象,传回到这一水层,很少发生声音的衰减。这使得这一层发出的声音有可能在数千英里以外侦测到。

冷战时期,美国海军在太平洋底部的水下声道设立了一系列的水听器阵列。每两个阵列之间相距约5000公里(3000英里)左右,目的是侦测苏联的潜艇或者水下炸弹,人们称此网络为声音监测系统。冷战结束之后,这些装置由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借来用于科学用途,监测海底火山喷发、浮冰运动、鲸类迁徙和地震等情况。

1997年夏天,在智利南部以西两千多公里的南太平洋海域(50° S 100° W),水听器检测到了多次声音讯号。这一声音起初频率很低,在一分钟之内频率升高到峰值(右侧的光谱图中最亮的部分,条目中的音频为16倍速,在音频中对应为3到4秒间频率达到峰值),声音音量大得足以让相距几千公里的数个接收器接收到。

NOAA负责给水听器检测到的声音进行分类和命名的研究者不相信这一声音是人为的(潜艇或者炸弹的声音),或是熟悉的地质方面的声音,如海底火山喷发或地震。他认为这一声音应该是来自某些未知的动物,但要使得相距如此之远的水听器阵列都接收到,发出声音的动物要远远大于已知最大的动物蓝鲸。除了Bloop怪声以外,NOAA还检测到其他神秘的声音,其中至今来源不明的有:口哨、Slow down(1997年后每年都会检测到,被认为很可能是冰山冲上陆地的摩擦声)、unsweep和Julia。

2008年年初,在南乔治亚岛附近一次霜震时,美国海军以声纳监测到一个和Bloop声非常相似的频谱图。最后经过分析,两个声音十分类近。因此NOAA推测Bloop声是由冰山断裂所致。

Bloop怪声的位置和美国作家洛夫克拉夫特在《克苏鲁的呼唤》一书中描述的海底都市拉莱耶城的位置十分相近。洛夫克拉夫特的著作迷们便认为Bloop是沉睡在拉莱耶城的克苏鲁的叫声。

相关

  • 安德雷亚斯·维萨里安德雷亚斯·维萨里 (拉丁语:Andreas Vesalius,荷兰语:Andries van Wesel;1514年12月31日于布鲁塞尔-1564年10月15日于扎金索斯)是一名文艺复兴时期的解剖学家、医生,他编写的《人体
  • 病变疾病是生物在一定原因的损害性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是特定的异常病理情形,而且会影响生物体的部分或是所有器官。一般会解释为“身体病况”(medical
  • 酒神代酒海纪期是月球地质年代中位于前酒海纪和早雨海世之间的一段时期。它起始于酒海盆地形成之初(42-38亿年前),结束于雨海盆地即将到来之前(38.7-37.5亿年前,最新数据为39.38±0.004
  • 席格蒙迪里夏德·阿道夫·席格蒙迪(德语:Richard Adolf Zsigmondy,1865年4月1日-1929年9月24日),奥地利、德国籍的匈牙利裔化学家,192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1926年颁发),主要研究领域为胶体
  • 犹太人诺贝尔奖(瑞典语:Nobelpriset,挪威语:Nobelprisen),是一年颁发一次的国际奖项,其中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及和平等5个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经济学奖则于1969年起颁发。
  • 艾马拉语艾马拉语(艾马拉语:Aymar aru),或译艾玛拉语,是一种由住在安地斯山脉的艾马拉人的语言,为玻利维亚的官方语言之一。艾马拉语和克丘亚语有许多相同的字汇,这使得一些语言学家认为这
  • 新西兰地理新西兰由两大岛屿和数个小岛所组成,地理位置接近水半球的中心。气候变化多样,既有寒冷且降水多的地区,也有较为干旱的地区,一些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因新西兰具有多彩的地形特征,众
  • 寇里县寇里县(Curry County, New Mexico)是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东部的一个县,东邻德克萨斯州。面积3,646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45,044。县治克洛维斯 (Clovis)。成
  • 嗜热生物嗜热生物,或者多数可被称作嗜热菌,是在相对高的温度下中生存的生物,温度范围在45和122 °C(113和252 °F),是嗜极生物的一类。很多嗜热生物是古细菌。在地球上,嗜热生物可以在很多
  • 生命工程《生命工程》是由科学家邓新篪,在1990年代提出来的新建项目。当时,由于吨位(权限)问题的缘故,国际上没有科学家敢创建此项目,唯独是邓新篪博士,以坚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创立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