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斯韦模型

✍ dations ◷ 2025-11-23 00:56:48 #麦克斯韦模型

麦克斯韦模型(英语:Maxwell model)是用于描述材料粘弹性的一种模型。麦克斯韦由一个纯弹性的弹簧和一个纯黏性的黏壶(阻尼器)串联而成,其中的弹簧符合胡克定律,用于描述材料的弹性方面性质;而黏壶符合牛顿流体特征,代表黏性方面性质。1867年,詹姆斯·麦克斯韦提出了这一模型,符合这一模型的流体也被称为麦克斯韦流体。如果将弹簧和黏壶并联,则被称为开尔文-沃伊特模型。

如下图所示,麦克斯韦模型可以被表示为一个纯黏性的黏壶(阻尼器)和一个纯弹性的弹簧串联而成的结构。按照这一设计,当模型受到轴向应力时,总应力、弹簧上应力和黏壶应力应该相等,而总应变应该等于两者应变之和,即

此处的角标D表示黏壶(dashpot)而s表示弹簧(spring)。若将应变对时间求导,并考虑纯弹性弹簧满足胡克定律,纯黏性黏壶为牛顿流体,就可以得到

其中 表示弹性模量而是材料的黏度。

如果用上点表示变化速率,该式也可以写作

麦克斯韦模型通常用于小应变的情况,如果应变较大,会形成几何上的非线性关系,需要进行扩展。

如果在麦克斯韦模型上施加一个突然的应变,并将该应变保持一段时间,测量其应力变化,就会发现应力随时间增长呈现指数型衰减的特征,这被称为应力松弛。

The picture shows dependence of dimensionless stress σ ( t ) E ε 0 {displaystyle {frac {sigma (t)}{Evarepsilon _{0}}}} upon dimensionless time E η t {displaystyle {frac {E}{eta }}t} :

如果我们放开该材料,那么到 t 1 {displaystyle t_{1}} 时刻,其中的弹性部分可以完全回复如初,而黏性部分的应变不能完全恢复,可求得此时的应变为:

其中不可恢复的应变为

相关

  • 因果论 (佛教)因果论(梵语:hetu-phala),在佛教中,是论述因缘业报(因hetu,缘paticca,业kamma,报vipaka或果phala)运作规律的学说,佛教认为因果法则是天然存在的,不会因为人认为不存在就不作用于此人。
  • 各国经济自由度列表这个条目包含2个各国经济自由度列表,分别依据经济自由度指数和世界经济自由度来排名。
  • 及川奥郎及川奥郎(日语:及川 奥郎/おいかわ おくろう ,1896年-1970年),日本天文学家。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发现多颗小行星的日本天文学家,岩手县人。及川奥郎于1920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
  • 1946年-1947年苏联饥荒1946年-1947年苏联饥荒是苏联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饥荒。此次饥荒开始于1946年7月,于1947年2月至8月达到顶峰,原因是因为碰上了过度开发导致的干旱,同时苏联因为支援战争的损失
  • 宗像直美宗像直美(日语:宗像 直美/むなかた なおみ  */?,葡萄牙语:Naomi Munakata,1955年5月31日-2020年3月26日),女,日本出身的巴西古典音乐指挥家。巴西圣保罗市立合唱团首席指挥。1955年
  • 宾夕法尼亚大学出版社宾夕法尼亚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是一家美国的大学出版社,隶属于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 出版社最初于1890年3月26日在宾夕法尼亚州注册成
  • 靳文谟靳文谟,直隶开州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康熙十二年(1673年)中式癸丑科三甲进士。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担任清朝广州府新安县知县。后由丁棠发接任。
  • 玉井区坐标:23°07′25″N 120°27′36″E / 23.1236935°N 120.4600677°E / 23.1236935; 120.4600677玉井区(台湾话:.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
  • 有间忍有间忍(日语:有間しのぶ,1964年5月18日-),日本漫画家、俳人。福岛县会津若松市出身,1982年于《Young Magazine》出道。作品《本场ぢょしこうマニュアル》1987年电影化。2019年作品
  • 阿尔卡拉大学阿尔卡拉大学(西班牙语:Universidad de Alcalá)是位于西班牙埃纳雷斯堡的一所公立大学,成立于1977年。在西班牙语世界中以负责颁发塞万提斯奖出名。该大学学生约有三万,是马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