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彩,又称观音妈联、观音漆等,为台湾家庭、神明厅、佛堂中相当普遍盛行的以观世音菩萨为主的祭拜用神明绘像(神明彩的一种)。今即使于台湾都会区的公寓或大楼,该绘像摆设仍常置于客厅,并通常会钉于吉位墙壁上。因为该神明绘像最主要及最上方图像为观世音菩萨,因此以观音彩名之。
台湾之观音彩本无一定格式,有单绘观音像的,有绘观音像与善才童子的,也有绘观音及善才龙女的。近现代因印刷技巧等因素,绘像图案渐趋一致。其中除了观世音及旁祀善才龙女外,尚有多尊台湾佛道教徒所信仰的神祇。另外,观音彩仔两侧通常会加装文字对联,观音彩的本身材质常是木材或压克力,上面偶会覆盖防尘用玻璃。
属于移民社会的台湾,其观音信仰多源自中国闽南的泉州、漳州两地,其发展轨迹与持色,与台湾佛教十分相近,都受其民间信仰影响甚深。
一般来说,观音菩萨慈悲灵应、广度世人的形象深植民心,台湾民间信仰者仍多主祀、旁祀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亦是佛教、民间信仰均祭祀之神明。基于此理由,以观音为主,旁祀民间诸神的祭祀用绘像,就此因应而生。而此绘像以观音为最主要神祇,所以闽南语称为观音彩仔、或观音漆仔。
台湾观音信仰中的主神观音,常被称为观音佛祖、观音菩萨、观音妈、观音大士、观世音等,其形象通常为女性,另外,也有所谓的千手观音。因观音被民间信仰者称为观音佛祖或简称“佛祖”,故称为“佛祖漆”。然而“佛祖”这个称呼,在台湾常与释迦牟尼佛混淆。
观音彩绘像的大小长宽并无制式的尺寸,通常会依神案所使用的神明桌宽度而增减。例如上座宽5.8台尺的神明桌,连同两侧文字对联的观音彩则约也是5.8台尺左右。除此,近现代观音彩亦会斟酌是否放置公妈(祖先)彩或公妈牌位而增减长宽尺寸。一般来说,公妈彩祭祀装置不得侵犯观音彩。
除了平面式神桌外,观音彩亦有配合神龛式神案专用的、不必固定于墙壁上之标准制式化规格绘像。因为有沟条、抽屉式接条、边条且不用考虑造字吉祥禁忌,因此深受欢迎,今观音彩仔以此种为大宗。
观音彩于台湾日治时期之前即出现,根据台湾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早期观音彩显示,只有简略的观音菩萨黑白绘像。如今亦有仅绘单一观世音菩萨像,或送子观音,可能配有善财童子一神,或者善财龙女。
今于台湾最普遍通行的观音彩为彩绘作品,其所绘制的神祇大多为家堂五神。绘有观世音菩萨、天上圣母、关公、土地公、灶君。其中仍然观世音菩萨为主,其面积最大及位于画像最上位置,其左、右侧分别为两位旁祀神祇善财童子、龙女尊者,观音之左手边下侧为关帝君及其旁祀神祇周仓元帅、关平太子,观音之右手边下侧为天上圣母及其旁祀神祇千里眼将军、顺风耳将军,关圣帝君之下为灶君,天上圣母之下为福德正神。
亦有上层绘有观世音菩萨,下层土地公、灶君的“家堂三神”及上层绘有观世音菩萨,中层绘有天上圣母,下层土地公、灶君的“家堂四神”。也有关公之位改为玄天上帝者。
还有上层绘有观世音菩萨,中层绘有天上圣母、玄天上帝、关圣帝君,下层土地公、灶君的“家堂六神”。
因各地风土民情,信仰渊源而有所不同,例如:南投县、彰化县一带多以玄天上帝取代关圣帝君,宜兰县流行自家观音彩。先在各地都有不少客制化观音彩,加入普庵禅师、清水祖师、纯阳祖师、开漳圣王、神农大帝、中坛元帅、古公三王、三山国王等神佛肖像者比比皆是。
有佛教徒版本,上层为观音,中层为地藏菩萨,左右为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下层为东厨护法与本境土神。
为了配合佛厅摆设等因素,观音彩两侧通常会加装文字对联。若为普通信徒,有时也会配合神桌上的公妈神位及公妈炉加上公妈彩。若是住家,在观音彩旁,有时也会加上公妈彩。公妈(祖先)彩一般是绘有福禄寿三仙的,也有单写一个金色或红色“寿”字的;甚至为佛教化,而绘有救度六道众生的大愿地藏菩萨立像的。
供奉观音彩之台湾信徒于平日并不移动或大幅擦拭观音彩,只会于膜拜请示后,略为小幅度清洁。农历年底送神到除夕期间,则会择日由家中男子登上神桌,将观音彩连同神案加以清理。根据《苹果日报》访问风水专家郑雅匀,郑雅匀称,应该由家中男性清洁神桌,不适合由女性打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