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胂凡纳明
✍ dations ◷ 2025-08-27 03:42:25 #胂凡纳明
洒尔佛散(德语:Salvarsan),也称作砷凡纳明或胂凡纳明(英语:Arsphenamine)或606,是第一种有效治疗梅毒的有机砷化合物,又用于治疗昏睡病,还是第一种现代化疗药物,1910年代初投入应用。1907年,德国化学家保罗·埃尔利希领导的研究小组中的Alfred Bertheim首次合成洒尔佛散。1909年,同组的秦佐八郎在试验几百种刚刚合成的有机砷化合物时发现其具有抗梅毒活性。埃尔利希之前猜测通过筛选众多化合物可以发现对人体没有伤害的抗生素,于是他的研究小组着手从剧毒药品对氨基苯胂酸的衍生物中寻找这样的药物。这一研究首次以团队合作的方式系统性地修饰某种先导化合物来提高其生物活性,开创现代药物化学研究之先河。洒尔佛散的作用靶标是梅毒螺旋体。洒尔佛散发现时叫做606,因为它是当时第六组候选药物中的第六个。后来Hoechst AG公司以商品名洒尔佛散将其推向市场。洒尔佛散是第一种有机抗梅毒药,疗效比之前的无机汞化合物大有提高。当时药物剂型为黄色结晶状易潮解粉末,在空气中极不稳定。这使给药方式变得极为复杂:药品必须先在尽量隔绝空气的环境下溶于数百毫升无菌蒸馏水,然后才能注射入体内。药物的副作用有皮疹、肝脏损伤、生命危险和肢体损伤,洒尔佛散带来的这些伤害归咎于药物的不当处理和使用。因此,埃尔利希致力于规范给药流程,他评论道:“从实验室到临床是异常艰巨而又充满危险的一步”。埃尔利希的实验室后来研发了一种溶解性更好,更容易制备,但疗效稍逊的有机砷化合物914号,并在1912年以商品名新洒尔佛散推向市场。新洒尔佛散仍有恶心、呕吐等轻微副作用,并且和洒尔佛散一样需要密封贮藏在充满氮气的药瓶里以防氧化。到了1940年代,青霉素取代这些有机砷化合物成为治疗梅毒的新药。秦佐八郎离开埃尔利希的实验室后继续在日本从事新药的研究。人们一直以为洒尔佛散的分子结构中有砷砷双键,类似于偶氮苯中的氮氮双键。但2005年全面质谱分析显示洒尔佛散只有砷砷单键,并没有砷砷双键,而且该药是环状三聚体和五聚体的混合物。
相关
- 主要死因之一下表所示为2002年全年对世界范围内的人类死亡及致死原因的统计,由上而下,按各致死原因导致的死亡人数在总死亡人数中所占比例排列。如该表所计,该年份世界死亡人口总数约为57,0
- 水痘水痘(英语:Chickenpox,或称Varicella),是一种因初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英语:Varicella zoster virus)(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而引起的疾病,具高度传染性。本病会产生皮疹,而这
- 肺泡蛋白沉积症肺泡蛋白沉着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又名肺泡蛋白沉积症,是一种罕见的肺部疾病。患者体内肺表面活性物质衍生的脂蛋白化合物在肺泡内异常聚积,干扰肺部正常的气
- 感冒感冒是以鼻症状(鼻塞、流鼻水)和发烧为主要特征的人类常见的疾病。发烧是由于上呼吸道重度发炎。重度发炎引起的并发症还包括头晕、头痛、咽痛、畏寒、肠胃不适、食欲不振、全
- 鸟苷鸟苷(Guanosine)是核苷的一种,是由鸟嘌呤与核糖(呋喃核糖)环组成,两者之间由β-N9-配糖键相连。鸟苷经过磷酸化之后可变成鸟苷单磷酸(GMP)、环鸟苷单磷酸(cGMP)、鸟苷双磷酸(GDP)或鸟苷
- N Engl J Med《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英语: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 NEJM)是由美国麻省医学协会(英语: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同行评审性质之医学期刊。它也是
- 光敏感感光性亦称光敏感度或光敏性(英语:Photosensitivity),是指一个物体在接收光子(多数时候为可见光)时的作用量。在医药学领域,该属于被用作指代皮肤对于光的不正常反应,通常又分为光照
- 腺苷脱氨酶检测1M7M, 3IAR· adenosine deaminase activity · adenosine deaminase activity · adenosine deaminase activity · protein binding · zinc ion binding · zinc io
- β受体阻断药β受体阻断药(英语:Beta blockers),又称Beta受体阻断药、β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拮抗剂或β阻断药、乙型阻断剂,是一类用来治疗心律不齐、防止心脏病发作后的二次心
- 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滥用(或称抗生素误用、过度使用抗生素),是指对公共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抗生素滥用或过度使用。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细菌正在成为日益严重的威胁,并且变得越来越普遍。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