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氧半电容

✍ dations ◷ 2025-04-03 17:20:02 #半导体元件,电子工程

金氧半电容(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容 或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Capacitor 或 MOSC)是一种常见的两端控制的半导体元件,在1960年代已在实验室被实做出来。金氧半电容是由金属作为闸极(虽然在工艺界常用多晶硅,近年来才改为金属),在金属和半导体间以氧化物作为介电层以绝缘,氧化物通常是二氧化硅(SiO2),因为二氧化硅可以直接由常见的硅基板通过加热生长,所得的界面陷阱(interface states)特性也会比较好。半导体的部分通常是硅,也就是常说的硅晶圆,目前一些三五族材料也被用于金氧半元件的基板中以改进载子的传输特性。

金氧半电容的基本元件示意图如右。在不同的闸极偏压()会有不同的能带结构,在金氧半电容中分成四个部分讨论,分别是累积区、平能带区、空乏区以及反转区。以下以P型硅基板(电子和电洞分别为少数和多数载子)的金氧半电容为例: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理论乃是考虑闸极方向漏电流可忽略的情况,当考虑漏电流的发生(即在元件使用小于3奈米的超薄氧化层),电子或电洞就不易大量累积,因此累积区和反转区电容就与上述的不同了。累积区的电容会因为偏压的增负而由峰值逐渐减小,此效应是由于漏电流加上基板的串联电阻而成。反转区电容则会因为漏电流而进入深空乏(deep depletion),少数载子仅能透过热激发(thermal generation)产生,因此当偏压逐渐变正,空乏区仍然继续延伸,因此得名。另外,在空乏区的漏电流特性,金氧半电容和金氧半场效晶体管有很大的不同,由于金氧半电容的空乏区电子的累积会受控于热激发,所以漏电流会逐间趋向饱和(以log scale),然而,在金氧半场效晶体管中,因为有汲极和源极可补充少数载子(汲极和源极跟基板的电极性不同),所以漏电流会远大于金氧半电容数个数量级,而且高低频电容皆会回复到氧化层电容(不考虑poly-depletion)。

金氧半电容有诸多的应用。金氧半电容结构可用于分析氧化层内的缺陷特性、氧化层和半导体间的界面品质、载子寿命(lifetime)以及估计氧化层之电性厚度(electrical thickness)。通过量测金氧半电容的电容-电压曲线(Capacitance-Voltage Curve),在不同的偏压区域可得到不同的元件特性资讯,如在累积区(accumulation region)可得知氧化层之厚度。另外,借由量测闸极漏电流的特性,也可评估非平面之MOS边缘蚀刻所造成的缺陷情况。

在元件的应用方面,包括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OSFET)、金氧半温度感测器(MOS Temperature Sensor)、金氧半光侦测器(MOS Photodiode or Photodetector)和双金氧半电容式穿隧晶体管(MOS Gated-MIS Tunnel Transistor)。

金氧半场效晶体管是由金氧半电容加上汲极(drain)和源极(source)形成的四端控制元件,汲极和源极可以离子布植(ion implantation)或热扩散来形成。通过施加闸极电压,可控制半导体的载子通道(channel)开关。在现今工艺中,由于元件尺寸的微缩,闸极方向的漏电流日益重要,因此目前氧化物引进了高介电常数介电质(如二氧化铪)以增加氧化层的物理厚度(physical thickness)但不减少电容值(因为电容值会决定金氧半场效晶体管汲极电流大小)。详细介绍请参考金氧半场效晶体管条目。

金氧半温度感测器是利用超薄氧化层(小于3奈米)金氧半电容(结构为Al/SiO2/p-Si)的闸极电流特性作为温度侦测。在P型基板超薄氧化层金氧半电容或MOS(p)中,空乏区的闸极电流主要由电洞电流主导,而电洞所见之等效萧基位障(Schottky Barrier Height)会被元件的侧向扩散电流(lateral diffusion current)所线性地调控,而侧向扩散电流又与温度相关,因此可依此特性来感测温度。

金氧半光侦测器亦是利用元件的侧向扩散电流来侦测入射光,因为入射光会在半导体区域激发出电子电洞对,造成扩散电流上升,最后调控电洞的萧基位障大小,改变了闸极电流。光侦测器的闸极电流可由下式所描述

其中 I r g {\displaystyle I_{rg}} 为光在空乏区所激发的光电流, I d i f f {\displaystyle I_{diff}} 是侧向扩散电流, A {\displaystyle A^{*}} 是具维度之电洞Richardson constant, T {\displaystyle T} 是温度, q {\displaystyle q} 是电子电量, k {\displaystyle k} 是普朗克常数, P t {\displaystyle P_{t}} 是电洞穿隧几率, ϕ B p {\displaystyle \phi _{Bp}^{*}} 是电洞的等效萧基位障且会被侧向扩散电流线性调控。第三项系电洞之萧基二极管电流公式乘上电洞穿隧过氧化层的几率,由于第三项是指数相关,所以该项会主导电流的特性。

双金氧半电容式穿隧晶体管(MOS Gated-MIS Tunnel Transistor)是一种新型的穿隧式晶体管,其利用侧边金氧半元件偏压在平能带电压附近来控制侧边元件的电子浓度,进而调控侧向扩散电流使另一金氧半元件的穿隧电流增加,此种元件由于具双指数的调变性质,因此次临界斜率可突破传统MOSFET的60 mV/dec的限制,可达15.3 mV/dec之谱。

MOS Capacito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相关

  • 药物戒断药物戒断(英语:drug withdrawal),一种因为停止药物治疗,或停止娱乐性药物、烟草、酒精的服用,而产生的综合症(symptoms)。在产生物质依赖的现象后,突然停止服用药物,在12至48小时内就
  • 脸部移植脸部移植,指通过医学手段置换部分或全部脸部的手术。全球首例部分脸部移植于2005年在法国实施。首例全脸移植则于2010年在西班牙完成。
  • 光导纤维光导纤维(英语:Optical fiber),简称光纤,是一种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利用光在这些纤维中以全内反射原理传输的光传导工具。微细的光纤封装在塑料护套中,使得它能够弯曲而不至于
  • 南北党争南北党争是清朝初年的南方与北方士大夫的朋党之争,可以说是明末东林党争的余绪。清廷使用大量的明末遗臣,因此清朝初年一直都还有明末党争的阴影,仍是“南北各亲其亲,各友其友”
  • 伍焜玉伍焜玉 (英语:Kenneth K. Wu,1941年7月6日-),出生于台湾高雄市,基础、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的血液学专家,前国家卫生研究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士。1970 年代和 John Hoak 提出新的测量方
  • 盖内区盖内区(俄语:Гайнский район),是俄罗斯的一个区,位于该国中西部,由彼尔姆边疆区负责管辖,始建于1926年9月15日,面积14,928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13,80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 三桥区三桥区(缅甸语:စမ်းချောင်းမြို့နယ်;发音:;英语:Sanchaung Township)为缅甸仰光省仰光市的镇区,属西仰光的一部分。2014年人口99,619人,区域面积2.4平方公里。三
  • 涩谷路口坐标:35°39′34″N 139°42′02″E / 35.6595°N 139.70055°E / 35.6595; 139.70055涩谷路口,全称涩谷全向交叉路口(日语:渋谷スクランブル交差点/しぶやスクランブルこうさて
  • 天主教夏延教区天主教夏延教区(拉丁语:Diocesis Cheyennensis、英语:Roman Catholic Diocese of Cheyenne)是美国一个罗马天主教教区,属丹佛总教区。成立于1887年8月2日。范围包括怀俄明州全州,
  • 黄辅辰黄辅辰(1798年-1866年),谱名安轸,字星北,号琴坞,贵州贵筑(今贵阳)人,籍贯湖南醴陵,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道光二年(1822年)中壬午科贵州乡试举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登乙未科进士,授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