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吸电子基团
✍ dations ◷ 2025-08-29 19:51:10 #吸电子基团
诱导效应,即因分子中原子或基团极性(电负性)不同而致使成键电子云在原子链上向某一方向移动的效应。其本质是静电感应。电子云偏向电负性较强的基团或原子(如氟)移动。诱导效应的强弱程度可以通过测量偶极矩而得知,也可以通过比较相关取代羧酸的酸解离常数而大致估量。它随距离的增长而迅速下降,故一般情况下只需要考虑三根键的影响。诱导效应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电子云是沿原子链移动或传递的,这一点与场效应不同。诱导作用的大小一般以氢为标准进行比较:吸电子能力比氢强的基团或原子具吸电子诱导效应,用 −I 表示;给电子能力比氢强的基团或原子则具给电子诱导效应,用 +I 表示。取代基的诱导效应强弱有如下规律:常见基团的诱导效应顺序如下:
相关
- 鼓膜鼓膜(Tympanic membrane)是分割外耳和中耳的薄膜。鼓膜是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获取空气中的声音,并将之传递给中耳中的听小骨。在听小骨中,直接与鼓膜相连的是锤骨。鼓膜的破裂或
- 生育控制生育控制(英语:Birth control)也称为避孕,是避免怀孕的方式或是设备。而计划生育即对生育子女的数量和时间做出计划,其中也会包括取得及使用避孕设备或方式。从远古时代以来,人类
- 先知书先知书(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aamey A
- 约翰·雷约翰·雷(John Ray,1627年11月29日-1705年1月17日)为英国博物学家,其有时被誉为英国博物学之父。他发表了大量植物学、动物学及自然神学方面的著作。在其专著《Historia Plantaru
- 材料材料是人类可以利用制作有用构件、器件或物品的物质。材料的发展标志着社会的进步,比如石器的广泛使用是“石器时代”,相似的还有“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等等。材料和资讯
-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目前已知最早的版本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原画长约5米,高24.8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
- 毛细血管扩张性运动失调共济失调微血管扩张症候群是一种小脑运动失调疾病,常于3-6岁发病,并会有免疫不全、微血管扩张,以及容易发生癌症,对辐射的抗性亦有所下降。其发生率为1/40000至100000。遗传方面
- 逆温逆温(英语:temperature inversion)现象是一种气象学的现象,指地面上的温度随着高度越高而增加,与高度越高温度下降的正常现象相反,通常因高压笼罩,不易空气对流所致。因为较高的暖
- 北欧五国北半球(深灰) —北欧五国是位于北欧的丹麦、芬兰、冰岛、挪威和瑞典及其附属领土如属于丹麦的法罗群岛、格陵兰,属于芬兰的奥兰群岛和属于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的统称。而由于
- 梁栋材梁栋材(1932年5月29日-),广东广州人,中国分子生物物理学家。195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系。1960年在苏联科学院元素有机化合物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副博士学位。1985年当选为世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