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重复

✍ dations ◷ 2025-02-24 06:08:19 #记忆,学习方法,心理学

间隔重复(Spaced repetition)是一种利用心理学间隔效应,通过不断复习所学内容并逐步增加两次复习间的时间间隔来提升效率的学习技巧。

间隔重复适用于诸多学习情境,特别是学习者需要牢固记忆大量知识的情形,比如外语词汇的学习,尤其是在目标语言的基础词汇数量很大的时候。


间隔重复可以用于改善学习的观点最初是由塞西尔·阿莱克·梅斯(Cecil Alec Mace)教授于1932年在()一书中提出的:“也许最重要的发现是那些有关于学习时间分布的结果......对知识的复习和回顾应该反复多次,并且逐渐增加时间间隔,比如一天,两天,四天,八天等等。”

1939年,H.F.Spitzer在爱荷华州对3600名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项实验,验证了间隔重复方法的效果。这一早期工作一直未引起关注,直到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家Melton,Landauer以及Bjork再次研究了间隔时间对于复习效果的影响。大概在同一时间,罗皮姆斯勒语言课程(Pimsleur Language Programs)率先决定将间隔重复理论应用于语言学习。1973年,瑟巴斯坦·莱特纳(Sebastian Leitner)发明了他的"莱特纳系统"(Leitner System)——一种基于抽认卡(Flash Card)的全功能间隔重复学习系统。


随着20世纪80年代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基于间隔重复方法的软件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通过软件的自动发放和统计,学习者可以通过间隔重复的方法辨认数以千计的抽认卡。 为了使用户达到目标水平(例如,在任何给定时间点正确辨认90%的卡片),软件会调整重复的时间间隔。难以辨认的词汇经常出现,并且简单词汇出现频率较低,其词汇难度由软件根据用户的辨认正确率确定。

相关

  • 歌德复兴式哥特复兴式的建筑风格始于1740年代的英格兰。19世纪初,当时的主流是新古典式建筑,但崇尚哥特式建筑风格的人则试图复兴中世纪的建筑形式。哥特复兴运动对英国以至欧洲大陆,甚至
  • 适居的行星适居性是天文学里对星体上生命的出现与繁衍潜力的评估指标,其可以适用于行星及行星的天然卫星。生命的必要条件是能量来源(通常是太阳能但并不全然)。但通常是当其他众多条
  • 大湖地区大湖(英语:Great Lakes)是指东非大裂谷中和裂谷周围一系列湖泊的总称。这些湖泊中包括世界水面面积第二大的淡水湖——维多利亚湖,还有世界容积第二大和第二深的淡水湖——坦噶
  • 物理文物厅坐标:25°01′01″N 121°32′10″E / 25.016933°N 121.535992°E / 25.016933; 121.535992台大物理文物厅位于国立台湾大学校总区椰林大道上的二号馆(原台北帝国大学理农学
  • 台湾历代行政机关职称列表若依散厅之意,鹿港厅应该不可列入,在台湾府北路理番同知时期兼领鹿港海防及捕盗为台湾府分府定义, 之后改制为台湾府中路抚民理番同知后应该迁往埔里水沙连,称水沙连厅. 但
  • 湛河区湛河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平顶山市南部的一个市辖区。面积124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22万。目前下辖:南环路街道、马庄街道、姚孟街道、轻工路街道和九里山街道;北渡镇;曹镇乡
  • 斯坦尼斯拉夫·莫纽什科斯坦尼斯拉夫·莫纽什科*(波兰语:Stanisław Moniuszko,1819年5月5日-1872年6月4日),波兰作曲家、指挥家。1819年生于明斯克附近的乌贝尔庄园。1837年到柏林学习音乐,回国后在维尔
  • 马丁·赛里格曼马丁·赛里格曼(英语:Martin E. P. Seligman,1942年8月12日-) 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和作家,被称为现代正向心理学运动之父。他的习得性失助理论(或称习得无助论、习得无助、习得
  • 池田知聪池田知聪(日语:池田 知聡,1976年6月12日-),日本男性配音员、舞台演员。出身于宫崎县宫崎市。身高169cm。声之剧团IMAGE(日语:声の劇団イマージュ)所属,日活艺术学院(日语:日活芸術学院)、
  • 邓文铿邓文铿,字德声,福建沙县人。明朝政治人物。洪武十八年(1385年),邓文铿中三甲进士。授官任茂名县知县,因政绩显著升任刑部主事,累任佥都御史。其身在御史台,敢于直言并弹劾权贵。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