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科雷米诺夫

✍ dations ◷ 2025-08-21 11:29:28 #伊万·科雷米诺夫

伊万·捷连季耶维奇·科雷米诺夫(Ivan Terentyevich Kleymyonov)是一位苏联科学家,苏联火箭技术创始人之一。其名字中的Kleymyonov(科雷米约诺夫)也被拼写为Kleymenov(科雷米诺夫)。

1898年4月11日,他出生于俄罗斯坦波夫省旧鲁萨斯塔拉亚村,1920年从红军军事经济学院速成班毕业后,被派往西南前线一直到内战结束。1921年进入莫斯科大学物理与数学系数学专业学习。1923年-1928年被莫斯科市党委选派到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作进一步的深造。从学院毕业后,科雷米诺夫为被任命为空军研究所所长。1930年-1932年期间,曾担任苏联驻德国工程部(驻柏林贸易代表团)副主任。

1932年12月-1933年9月科雷米诺夫为列宁格勒气体动力学实验室负责人,与弗拉基米尔·阿泰米维和格奥尔基·叶里霍维奇·朗格马克一起,开始研制无烟火箭火药。1933年-1937年被任命担任喷气研究所所长。

1937年,伊万·科雷米诺夫和首席工程师格奥尔基·朗格马克还出席了苏联政府为新式武器开发的授奖活动,但1937年11月2日,他们就遭逮捕。根据刑事判决书: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刑法第58-6、58-7、17-58-8、58-11条(调查案件号р2020(13630))他被判处死刑。

1938年1月10日伊万·科雷米诺夫被执行枪决,他的骨灰葬在火葬场旁,毗邻顿斯科伊修道院公墓的一座无主坟中。

1955年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庭通过了№4н07119/55裁定,撤销1938年1月10日军事委员会的判决,指出对伊万·科雷米诺夫的指控缺乏犯罪证据,因此,应予以平反。1991年伊万·科雷米诺夫被追授为社会主义劳动英雄。

月球背面的科雷米诺夫环形山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相关

  • 对苯二酚对苯二酚(化学式:C6H4(OH)2),也称氢醌(英文:hydroquinone),是苯的两个对位氢被羟基取代形成的化合物。对苯二酚是白色针状结晶,可燃,可溶于热水、乙醚和乙醇,微溶于苯。具还原性,经温和
  • CHsub3/subMgI甲基碘化镁是一种有机镁化合物,化学式为CH3MgI,它可由碘甲烷和镁屑在醚溶剂中反应得到,它在溶液中以二聚体的形式(施伦克平衡(英语:Schlenk_equilibrium))存在。甲基碘化镁可用于有
  • 宪法序言宪法正文I ∙ II ∙ III ∙ IV ∙ V ∙ VI ∙ VII其它修正案 XI ∙ XII ∙ XIII ∙ XIV ∙ XV XVI ∙ XVII ∙ XVIII ∙ XIX ∙ XX XXI ∙ XXII ∙ XXIII ∙
  • 固阳组固阳组是位于中国内蒙古固阳县一带的下白垩世地层,1957年由华北地质局201队命名。该地层以灰、灰黑色泥岩、页岩以及黄灰、灰绿色砂岩、粉砂岩(中上部),灰白、黄褐色砾岩、砂砾
  • 丹尼谢夫斯基双烯丹尼谢夫斯基双烯(英语:Danishefsky-Diene)是一种有机硅化合物。其系统名称是反-1-甲氧基-3-(三甲基硅氧基)-1,3-丁二烯。通常它以化学家塞缪尔·丹尼谢夫斯基的名字命名。由于
  • 全金诗《全金诗》又名《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是金朝诗歌总集总集。康熙年间郭元釪编。《全金诗》在《中州集》的基础上有所增补,而且巨细不遗,郭氏参考刘祁《归潜志》、《金史》、
  • 尼古拉·吉奥罗夫尼古拉·吉奥罗夫(Николай Гяуров,1929年9月13日-2004年6月2日),著名保加利亚歌剧唱家,也是二战以后最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吉奥罗夫以华丽而有力的声线演绎威尔第的作品而著名,而且经常与夫人米瑞拉·弗蕾妮同台献艺。
  • 2019冠状病毒病对日本医疗的影响本列表介绍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对日本医疗造成的影响及相关报道。有传染风险的遗体可放入不透明尸袋(用于处理生物性危害风险的双层遗体收纳袋),24小时内实施火葬。3月29日死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的志村健为防传染直接火葬,近亲亦不能瞻仰遗体。4月23日染疫去世的冈江久美子就曾获丈夫大和田獏(日语:大和田獏)隔玻璃窗探望。
  • 吴伟英吴伟英(1969年1月19日-),中国足球运动员,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成员,司职右前锋。她曾参加1991年FIFA女子世界杯。她也参加了1990年亚洲运动会女子足球比赛,获得一枚金牌。吴伟英自小就喜爱足球,1984年入选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1986年亚足联女子锦标赛,协助中国国家队决赛2比0击败日本,首次夺得亚洲杯冠军,并当选最佳运动员。1990年北京亚运会女子,夺得金牌。1991年女子世界杯,射入国家队世界杯历史第一个入球。时隔2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嘅足球决赛击败美国队,夺得第一个世界大赛嘅冠军。退役之后
  • 无棘溪蟾无棘溪蟾(学名:)一种分布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两栖动物,隶属于蟾蜍科蟾蜍属。成年蛙体长约60毫米。背部疣粒顶部无棘亦无角质颗粒;指侧无缘膜;跗褶短而明显;舌软骨窄而长。蝌蚪口角唇乳突成丛状,腹部具有大吸盘。背部为灰棕色,脊背有一条灰白色纵线;腹部灰白色,布满偏平的小疣粒。无棘溪蟾最早发现于云南省西部漾濞县,生活于海拔1800~2100米的山区溪流附近。2015年在湖北省神农架也有发现。本种最初发现时因蝌蚪口宽与体宽比、腹部具有大吸盘;成体无鼓膜、无耳柱骨等特征显著,而专门设立了一个新属-溪蟾属(),本种为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