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

✍ dations ◷ 2025-05-19 01:23:40 #南极洲科技,科学组织,1958年建立的组织,非政府组织

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英语:Scientific Committee on Antarctic Research,缩写:SCAR)是一所跨学科、隶属国际科学理事会的科研机构。

该委员会成立于1958年2月,以继续国际地球物理年(1957年至1958年)开始的南极科学研究活动。该委员会亦负责南极洲地区科学研究的发起、发展与协调工作,其科学事务由常设科学小组进行。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主要向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和其他组织提供科学建议,内容多关于影响南极洲与南冰洋管理的科学与保护事宜。历年来,委员会就各种事项提出了许多建议,但被纳入南极条约体系者甚少。

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由一个执行委员会进行领导、统筹工作,另设一个秘书处负责日常运作。有多个团体附属于执行委员会之下,负责研究、提供专业意见及相关支援行动等工作。该会的秘书处位于英国剑桥的史考特极地研究中心。秘书处由三人组成,包括一名执行总裁、一名执行干事及一名行政助理。至于执行委员会,则由一名主席、四名副主席以及秘书处的首席执行官组成。主席及副主席任期皆为四年,最多连任一次;而主席在卸任后的首两年仍留任为执行委员会成员。

“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代表大会”每逢偶数年举行,以决定重大行政事宜及/或选出新一届执行委员会;而执行委员会则每逢奇数年份举行一次会议。自2004年起,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在偶数年的代表大会举行前,召开“公开科学会议”(),提请注意南极问题。

2002年,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获得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

自2006年起,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每两年颁发三枚奖牌,以表彰在南极洲与南冰洋的卓越研究和对南极地区的卓越服务,包括“南极研究卓越奖”、“国际科学协调奖”及委员会主席颁发的“杰出成就奖”。奖项于每届“公开科学会议”上颁发,旨在奖励对南极地区有所贡献的人士,作为后来者的榜样。

除另有注明外,以下参考资料均为英文。

相关

  • 投射投射(英语:projection)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一个人下意识地否认自身不良的思绪、动机、欲望、或情感,而将其赋予外部世界,通常是其他人。因此,投射包含想象。这种行为的一个例子可能
  • 吉娜·罗兰兹维吉妮亚·凯瑟琳·“吉娜”·罗兰兹(英语:Virginia Cathryn "Gena" Rowlands,1930年6月19日-),美国电影、舞台剧及电视剧女演员,4次获得艾美奖、两次金球奖,最出名的演出是她与导演
  • 战争纪念馆坐标:37°32′11″N 126°58′38″E / 37.5365°N 126.9771°E / 37.5365; 126.9771韩国战争纪念馆(전쟁기념관),是位于韩国首尔的国家级博物馆,为世上最大规模的战争主题纪念馆
  • 参考膳食摄入量参考膳食摄入量(英语:Dietary Reference Intake,简称DRI)是美国国家学院医学院(IOM)于1997年制定的一套营养学建议摄入量,旨在拓宽已有的建议膳食摄入量(RDA)的覆盖范围。 DRI中的推
  • 防震缝防震缝是将建筑物分成若干个结构单一、体型规整的单元,防止在地震波的作用下相互挤压、拉伸造成形变破坏的缝隙。与伸缩缝类似,一般基础可以不断开,但是在平面复杂、建筑物相连
  • 皱唇犬吻蝠皱唇犬吻蝠(),又称犬吻蝠或皱唇蝠,系一种属于犬吻蝠科的蝙蝠品种。它们分布于孟加拉、中国、印度、斯里兰卡,以及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地区。皱唇犬吻蝠为群居性动物,于泰国可以见到
  • 陆抑非陆抑非(1908年3月31日-1997年6月24日),名翀,字一飞,后改抑非,以字行,花甲后自号非翁,古稀之年沉疴获痊,又号甦叟。江苏常熟人,中国画家。曾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任浙江美术学院(现中
  • 彼得·斯图奇卡彼得·斯图奇卡(俄语:Пётр Иванович Стучка,1865年7月14-1932年1月25日)是苏联政治家、法学家,1865年出生,1888年毕业于彼得堡大学,1895年加入拉脱维亚社会民主党
  • 大黑屋光太夫大黑屋光太夫(日语:大黒屋 光太夫/だいこくや こうだゆう ,1751年-1828年5月28日),日本江户时代的一位运输船的船头。大黑屋光太夫在以伊势国白子(今三重县铃鹿市)为据点的运输船上
  • 丁二酮肟丁二酮肟是一种化学为CH3C(NOH)C(NOH)CH3的化学物质,可简写为dmgH2。它是丁二酮(或称双乙酰)的二肟衍生物,可用于检验钯及镍。其错合物在理论化学上颇受关注,可成为酶或催化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