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

✍ dations ◷ 2025-11-28 05:15:23 #南极洲科技,科学组织,1958年建立的组织,非政府组织

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英语:Scientific Committee on Antarctic Research,缩写:SCAR)是一所跨学科、隶属国际科学理事会的科研机构。

该委员会成立于1958年2月,以继续国际地球物理年(1957年至1958年)开始的南极科学研究活动。该委员会亦负责南极洲地区科学研究的发起、发展与协调工作,其科学事务由常设科学小组进行。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主要向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和其他组织提供科学建议,内容多关于影响南极洲与南冰洋管理的科学与保护事宜。历年来,委员会就各种事项提出了许多建议,但被纳入南极条约体系者甚少。

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由一个执行委员会进行领导、统筹工作,另设一个秘书处负责日常运作。有多个团体附属于执行委员会之下,负责研究、提供专业意见及相关支援行动等工作。该会的秘书处位于英国剑桥的史考特极地研究中心。秘书处由三人组成,包括一名执行总裁、一名执行干事及一名行政助理。至于执行委员会,则由一名主席、四名副主席以及秘书处的首席执行官组成。主席及副主席任期皆为四年,最多连任一次;而主席在卸任后的首两年仍留任为执行委员会成员。

“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代表大会”每逢偶数年举行,以决定重大行政事宜及/或选出新一届执行委员会;而执行委员会则每逢奇数年份举行一次会议。自2004年起,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在偶数年的代表大会举行前,召开“公开科学会议”(),提请注意南极问题。

2002年,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获得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

自2006年起,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每两年颁发三枚奖牌,以表彰在南极洲与南冰洋的卓越研究和对南极地区的卓越服务,包括“南极研究卓越奖”、“国际科学协调奖”及委员会主席颁发的“杰出成就奖”。奖项于每届“公开科学会议”上颁发,旨在奖励对南极地区有所贡献的人士,作为后来者的榜样。

除另有注明外,以下参考资料均为英文。

相关

  • 官学国学指国家学府,即古代中国和周边地区如朝鲜、越南、日本、琉球等国的中央学府,为官学体系的最高学府。为古之大学。虞之上庠,夏之东序,殷之瞽宗,周之辟雍,汉后之太学,隋后之国子监
  • 坏血症坏血病(拉丁语:Scorbutus,英语:Scurvy)又称为坏血症、水手病,是一种因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的疾病。维生素C主要参与人体内胶原的合成,其化学名称是抗坏血酸,源自坏血症的拉丁名scorbut
  • 舒尔哈齐舒尔哈齐(满语:ᡧᡠᡵᡤᠠᠴᡳ,穆麟德:Šurgaci,太清:Xurgaqi,又译舒尔哈赤或速尔哈齐,1564年-1611年),爱新觉罗氏,号“达尔汉巴图鲁”,清显祖塔克世第三子,清太祖努尔哈赤同母弟。舒尔哈
  • 毛鳞鱼毛鳞鱼(Mallotus villosus),胡瓜鱼目胡瓜鱼科的其中一种,与柳叶鱼同为常见的多春鱼。毛鳞鱼是在大西洋和北冰洋出现的小型被捕食鱼类。在夏季在冰架的边缘密集成群的吃浮游生物
  • 2006年美国电影学会奖2006年美国电影学会奖(英语:American Film Institute Awards 2006)为表彰2006年年度最佳前10大电影与电视剧。
  • 索莫斯级驱逐舰索莫斯级驱逐舰(Somers class destroyer)是美国在二次大战前建造的领导驱逐舰,共建造5艘。她们是波特级驱逐舰的改良型,经由轮机变更空出空间多装设一座鱼雷发射管。二次大战
  • 查尔斯·康拉德·艾勃特查尔斯·康拉德·艾勃特(英语:Charles Conrad Abbott,1843年6月4日-1919年7月27日)是美国考古学家和博物学家。1843年出生在新泽西州的特伦顿,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学习医学。在
  • 那班道尔吉·扎丹巴那班道尔吉·扎丹巴(蒙古语:Наваандоржийн Жадамбаа,1900年-1939年)蒙古族,外蒙古土谢图汗部右翼左末旗(今蒙古国色楞格省Baruunkharaa地区)人,蒙古政治家。192
  • 柳志光柳志光(朝鲜文:유지광,1927年-1988年11月12日),是韩国的组织暴力团成员,是被英雄美化的犯罪人物。他是首尔东大门的组织暴力团首领李丁载的手下和亲属。柳志光在1927年出生于京畿道
  • 穆菲湾坐标:67°42′S 146°19′E / 67.700°S 146.317°E / -67.700; 146.317穆菲湾是南极洲的海湾,位于乔治五世地,处于贝奇角和企鹅角之间,宽13公里,由澳大利亚探险家率领的探险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