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岁冲锋
✍ dations ◷ 2025-05-16 14:24:20 #万岁冲锋
万岁冲锋(日语:バンザイ突撃/バンザイとつげき banzai totsugeki */?)是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军指挥官以“玉碎”(全体阵亡)而不投降为前提,对进行跳岛战术而登陆后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各阵地发起的人海攻势。在弹药以及油料不足的无法撤退情况下,甚至以用步枪刺刀或武士刀肉搏、绑日本军军旗于肩膀,头盔系上日本国旗的布带,及齐声大喊“天皇陛下万岁”后开始冲锋为著名。万岁冲锋的精神来自于武士道中的玉碎,即与其忍受被俘的委屈,不如进行荣誉自杀如切腹。玉碎一词出自北齐书的“丈夫玉碎耻瓦全”。明治维新时代,全日本民族以尊天皇、行武士道为准则,当时的日本政府和民间均将玉碎视为崇高行为。尤其是西南战争中西乡隆盛在最终被围困在城山时,在凌晨4时与亲信武士40人向政府军发动自杀式冲锋。西乡大腿、腹部中弹,由身边的别府晋介即时介错切腹。剩余武士见西乡选择玉碎,继续冲锋,直到上午9时,全员战死或在阵地即时切腹。旅顺口之战中,日军第三军进行了多次正面冲锋,由于俄军列装的机关枪,日军以巨大的伤亡才攻下了旅顺要塞。有记录描述当时“地面上堆积着巨量的完整尸体,冰冷的大地被盖住不见得一点痕迹”。事后日军才总结正面强袭并非对抗坚固要塞的最佳方式。1930年代的中日战争中,日军发现冲锋战法对抗中国军队非常有效。中国军队虽然人数上往往占据优势,但被小股日军冲锋后立即溃不成军。日军中国派遣军于是正式将冲锋列为标准战术并开始列装枪头刺刀。1944年,战事十分不利的状态下,大日本帝国政府宣布准备进行一亿玉碎以图美军无法占领日本本土。一亿玉碎即武装所有平民妇孺,对登陆的盟军进行殊死抵抗。1942年8月17日,美军海军陆战队奇袭马金岛(Raid on Makin Island)。被奇袭的日军丧失了机枪等重型武器,于是对美军发动了万岁冲锋,结果被美军火力击退。事后日军战殁者尸体被美军凌辱。1942年8月21日,瓜岛战役中一木清直少校率领800日军在亨德勋地(Henderson Field)附近的丛林中对美军阵地进行正面冲击,在接战不久后一木军即发动万岁冲锋,但由于美军战线火力强大,一木军全军战殁,一木少校亦自杀。1943年5月29日,山崎保代少校率领的2600名占领军在阿拉斯加的阿图岛(Attu Island)对在屠杀湾(Massacre bay)夜间登陆的1.5万美军进行了万岁冲锋。由于美军的强大火力和人数优势,山崎军几乎在当夜全员阵亡,仅存26人,美军损失549人。太平洋战争中最大的万岁冲锋发生于1944年塞班岛战役。斋藤义次将军手下结集了4300名士兵,其中包含带伤者、以竹刀武装和完全无武装的平民。7月6日-7月7日在踏盼(英语:Tanapag)战斗中的万岁冲锋,在15个小时的白刃战中造成大约2000名日军死亡,而美军也受到很大震撼,第105步兵师第1营、第2营几乎被摧毁,全队损失了近650人,以及造成幸存美军的创伤症候群。斋藤自己在10日傍晚被榴霰弹击伤后切腹,由副官开枪爆头的方式介错。斋藤死后被美军指挥官Holland Smith厚葬在塞班岛。部分大日本帝国军官意识到了美军已经有所准备和万岁冲锋的自身的过时和低效,比如栗林忠道将军即禁止手下将官发起万岁冲锋,认为是白白浪费士兵性命。在栗林指挥的硫磺岛战役中,美军即很惊讶日军居然没有使用万岁冲锋。
相关
- 出血出血是指血液从血管或心脏外出至组织间隙、体腔或身体表面。根据出血原因可分为两种:心脏或血管壁破裂的出血称为破裂性出血;毛细血管和细静脉壁通透性增高的出血称为漏出性出
- 毛囊炎毛囊炎(folliculitis)是指葡萄球菌侵入毛囊部位所发生的化脓性炎症。其多发于头部、颈部、臀部、阴部、肛周或身体其他部位,较易复发,性质顽固。
- 肺动脉肺动脉肺部的动脉,是人体内循环系统中肺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动脉不同,肺动脉中运输的是去氧血而非带氧血液。肺动脉携带去氧血由右心室打出,在肺部交换气体后,打入左心房
- 氧化态氧化态(英文:Oxidation State)表示一个化合物中某个原子的氧化程度。形式氧化态是通过假设所有异核化学键都为100%离子键而算出来的。氧化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可以为正数、负数
- 医疗气体医疗气体供应可见于医疗院所,及其他多数的医疗设施。各部门使用的必要医疗气体,以气体管供应之,其中包含:气体供应系统由中央或系统本身的警报器监控。医疗院所及设施的各供气
- 食物变质变质、腐败指的是食物恶化、对于人类的可食用性下降的过程。收割的食品,从它们被收割后就开始分解,这是酶、氧化和微生物引起的,具体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湿度、温度和化学
- 饮用水饮用水是具有一定品质控管,可供饮用或使用而不会造成立即或长期性危害的水。在多数发达国家,即使只有极低比例的水实际使用于饮用或烹饪,常见用途包括洗涤和景观灌溉等,但其家庭
- 下川文化下川文化是发现于中国山西省西南部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以主要的遗址所在沁水县下川镇作为命名,其分布范围在山西沁水、垣曲、阳城,该文化的年代约在3万6千年-1万3千年前之间
- 体内受精体内受精(英语:Internal fertilization)是一种精子与卵子在雌性生物体内结合产生配子的一种受精方式。在这种受精形式下,精子可利用在液体中运动的能力,游向卵子并与其结合。进行
- 尼古拉·拉维奥罗夫尼古拉·帕夫洛维奇·拉维奥罗夫(俄语:Николай Павлович Лавёров,1930年1月12日-2016年12月27日),苏联及俄罗斯地质学家、地球化学家。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