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卡热

✍ dations ◷ 2025-04-04 11:27:05 #兹卡热
兹卡热(英语:Zika fever),又称作兹卡病毒感染症、寨卡热,是一种由兹卡病毒所引发的疾病 。大部分被感染的个案并无明显症状,但若有症状出现,则与登革热的症状相似 。兹卡热的病人可能会有发烧、眼睛红肿、关节痛、头痛,或是产生斑丘疹等轻微症状,且通常不会持续超过七天。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因初期感染兹卡病毒而死亡的案例。兹卡病毒的感染被认为可能和吉巴氏综合症(Guillain-Barré Syndrome)有关。兹卡热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透过黑斑蚊的叮咬,也可经由性行为、血液传输而感染,兹卡病毒甚至可能透过母子垂直传染(英语:Vertic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引起胎儿的小头症 。经由检测血液、尿液或是唾液中的病毒RNA,可以诊断病人是否感染兹卡病毒。预防方法包含使用驱蚊物品、穿着衣物包裹全身、使用蚊帐与清除蚊虫孳生的积水等方式,并避免在疾病发生区被蚊虫叮咬。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巴西的卫生官员在2015年建议因疫情爆发,而应推延怀孕的时间,并建议怀孕的妇女不应前往疫情爆发区旅游。在此疾病没有特定的治疗方式下,扑热息痛可能会帮助缓解症状 ,而并不太需要去医院至医院诊疗。造成兹卡热的兹卡病毒于1947年被分离出来。人类史上第一次有纪录的兹卡热大爆发发生于2007年,地点在密克罗尼西亚。2016年一月,兹卡热开始蔓延于美国境内约20个地区。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也都有兹卡热的疫情。世界卫生组织根据2015年开始于巴西的大爆发,于2016年二月发布了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根据《Nature Medicine》期刊上的报告,UCLA和中科院研究人员报告了2015年至2016 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兹卡热大流行期间,感染病毒的孕妇生下的216名婴儿的神经发育情况,结果显示,约 1/3 的儿童神经发育或视力/听力异常。绝大多数兹卡热感染者症状温和,但孕妇感染病毒可能损害胎儿大脑,导致新生儿小头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病变。对 216 名儿童的研究发现,在 7~32 个月大的儿童中,有31.5%的儿童神经发育低于平均水平,而且视力或听力评估异常;语言功能受影响最大,146 名儿童中有35%低于平均水平。医学导航: 病毒病病毒(蛋白质)/分类cutn/syst (hppv/艾滋病, 流感/疱疹/人畜共患)/人名体征药物(抗DNA, 抗RNA, 抗逆转录, 疫苗)

相关

  • 太古宙太古宙(英语:Archean)是地质年代中的一个宙。太古宙起始于约40亿年前 内太阳系后期重轰炸期的结束(由对月岩的同位素定年确定),地球岩石开始稳定存在并可以保留到现在,而结束于25
  • CAS注册号CAS编号(CAS Registry Number,或称CAS Number,CAS Rn,CAS #),又称CAS登录号或CAS登记号码,是某种物质(化合物、高分子材料、生物序列(Biological sequences)、混合物或合金)的唯一的数
  • 约翰·麦克劳德约翰·詹姆士·理察·麦克劳德(John James Richard Macleod,1876年9月6日-1935年3月16日)是一位苏格兰医师、生理学家。他在1923年与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因为发现了胰岛素,
  • 头孢呋辛酯头孢呋辛酯 是一种第二代口服头孢菌素抗生素。最初由葛兰素史克公司发现,并于1987年作为Zinnat被引入。 在1987年十二月28日获FDA批准通过。 葛兰素史克在美国和印度分别以Ce
  • 强心苷强心苷,属于一种历史悠久的经典的强心药。 药物有
  • 组织胞浆菌病组织胞浆菌病 (学名: Histoplasmosis ) 是由真菌Ajellomyces capsulatus 引起的疾病。通常借由呼吸道造成免疫系统部正常之肺部疾病 。 对大多数人为轻微疾病,但也有些病例会
  • 心脏心脏(英语:heart),常简称心,是一种在人类和其他动物都有的肌造器官,它的功用是推动循环系统中血管的血液。血液提供身体氧气以及养分,同时也协助身体移除代谢废弃物(英语:metabolic w
  • SGLT2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英语:SGLT2 inhibitors,简称SGLT2抑制剂,或称列净类药物(英语:Gliflozin))是一种通过抑制葡萄糖在肾脏内重吸收而起到降糖作用的抗糖尿病药。 其原理
  • 芽枝霉门异水霉属 Allomyces 芽枝霉属 Blastocladia 雕蚀菌属 Coelomomyces芽枝霉门是真菌中的一门,生存于土壤及淡水之中,且绝大部分为腐生。芽枝霉门有一纲、一目、五科。其中的三
  • 钩虫症钩虫症(ancylostomiasis)是一种由钩虫属寄生虫引起的病变。钩虫病又称为矿工贫血病,隧道病,砖瓦贫血症和埃及黄化病种等。视乎致病物种,不同物种所引起的病征及病况或有不同。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