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义证得经

✍ dations ◷ 2025-04-27 09:37:16 #谛义证得经

《谛义证得经》(梵语:Tattvārtha Sūtra,亦作Tattvarth-adhigama-sutra或Moksha-shastra)是乌玛斯伐蒂(梵语:Umaswati)在公元2至5世纪内某一时期写成的耆那教经典。 这是其中一部以梵语写作的耆那教经典。 名词由梵文字词和组成。解作“真实、真理”,而解作“本质、意义”,合起来就是“真实的本质”的意思。

《谛义证得经》被视为其中一部最早期且最具权威性的耆那教经典,为天衣派、白衣派和其他耆那教分支一致认可。这是一部哲学性著作,它在耆那教里的重要性与印度教中的《梵经》(梵语:Brahmasutra)和《瑜伽经》相若。它以印度传统的格言()形式,在短短10章内以350节呈现了完整的耆那教哲学。 从5世纪起,这部经典引起了大量评论、翻译和诠释。

当中的一节是耆那教的格言,中文意思为“灵魂的作用在于互相帮助”, 或“灵魂为彼此给予服务”。

《谛义证得经》在耆那教中又被称为,意思是“描述通往解脱的道路的经典”。

这部经典以梵语写成,由一段祈祷文引入:

我礼敬主,解脱之道的弘扬者、如山的业力的消除者和完整实相的认识者,从而让我明白这些特质。

《谛义证得经》的第一节概括了耆那教的解脱之道。该节说明三宝(正信、正知、正行)共同构成了通往解脱的道路。

它的十章为:

第一章是关于认知的过程和不同种类知识的细节。接下来的三章分别讲述灵魂(梵语:jīva)、地狱(梵语:naraka),以及天界的生命(梵语:deva)。第五章讨论非生命(梵语:ajīva)。之后的三章描述业力的形式、漏入(梵语:āsrava)、善业与恶业,以及系缚(梵语:bandha)。第九章描述对业力漏入的终止,即制御(梵语:saṃvara),和业力的去除,即寂静(梵语:nirjara)。末章讨论灵魂的终极自由,即解脱(梵语:mokṣa)。

第一章第四节介绍了《谛义证得经》中的七谛说理论:

乌玛斯伐蒂把知识的类型分为经验性知识,即能够透过个人的感知而获得。他亦补充知识能透过文本、预知和全知获得。 第二章关于灵魂。他主张灵魂的区别在于迷误性业力的抑制,或八种业力的消除,或破坏性业力的局部存在,或八种新业力的产生,或灵魂本有的特质,或以上的结合。 在第三至六章中,乌玛斯伐蒂介绍了七谛说的首三项。

在第七章中,乌玛斯伐蒂介绍了耆那教的誓言并解释它们的价值在于停止业力的颗粒进入灵魂。这些誓言为:

乌玛斯伐蒂在《谛义证得经》的第八章中介绍了业力如何影响轮回。他主张在生命中积累的业力决定了每个灵魂的寿命和轮回之处:地狱、植物与动物、人类和天神。 此外,如乌玛斯伐蒂所述,业力亦会影响同一物种的灵魂的身体、形式、特征以及地位,例如高上()或低下()的地位。 已积累和新的业力是物质的颗粒,它们会依附在灵魂,并会随着灵魂游走到每一生,从而构成束缚,并会成熟。 当成熟时,业力的颗粒便会脱落。

《谛义证得经》的第九章说明了如何停止业力的颗粒依附在灵魂上,以及去除它们的方法。 乌玛斯伐蒂主张透过控制行为(梵语:gupti)、实践正法(如宽容、谦逊、纯洁、真诚、自我约束、朴素、弃绝等美德)、沈思、在艰难下的忍耐(他列举了22种困难,包括饥饿、口渴、寒冷、酷热、裸体、受伤、无所获益、疾病、赞美、不尊重等),以及对他人的良好素质(他列举了5项:平静、重归于好、非暴力、微小的激情和公平的行为),灵魂便能停止业力的积累。 根据乌玛斯伐蒂,外在的苦行如斋戒、减少饮食和隐居,伴随内在的苦行如忏悔、尊敬、侍奉、弃绝和冥想,连同对上师和病苦修行者的虔敬侍奉有助于去除业力。

乌玛斯伐蒂在第十章阐述了解脱的状态。 乌玛斯伐蒂说,这是透过消除迷误性和障碍性的业力而达到的。 这导致寂静的境界,然后灵魂会迁移到宇宙的尽头。

《谛义证得经》被视为一部最早且最具权威性的耆那教经典,而且是唯一一部在天衣派和白衣派中都被视为权威的经典。 它在耆那教里的重要性与印度教中的《梵经》(梵语:Brahmasutra)和《瑜伽经》相若。

从5世纪起,《谛义证得经》拥有为数最多的各种印度语言的评论。《谛义证得经》有超过25种评论和翻译。

对《谛义证得经》最著名和古老的评论是由阿阇黎Pujyapada(英语:Pujyapada)撰写的Sarvārthasiddhi(英语:Sarvārthasiddhi) (公元6世纪)。 与Akalanka(英语:Akalanka)著的(780年)和著的(公元9世纪)同为天衣派僧侣学生的核心文本。

这文本是以的形式写成的。一字(梵语:सूत्र)解作“绳子、线索”。 它的字根为,即用来把东西缝纫和固定起来的工具。 在印度文学的语境下,是指对音节和字词的精炼的收集,任何形式的“格言、规则、方向”像绳索般被系在一起,而“仪式、哲学、文法或任何范畴的知识”则能被编织起来。

文本精炼的特性为不同的诠释留有很大的空间。《谛义证得经》有各种各样的翻译。例如,第一节的翻译如下:

"觉悟的见解(世界观)、觉悟的知识与觉悟的行为是解脱之道。" – 由Nathmal Tatia翻译

"正信、正知和正行组成解脱之道" – 由Vijay Jain翻译

这文本已被译为多种语言,包括英语和德语。最新的是1993年的英语翻译。

首部中文译本由方广锠于1986年译出,由日译本转译而成。刊载在《南亚与东南亚资料》第三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参数|quote=值左起第43位存在换行符 (帮助)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参数|quote=值左起第43位存在换行符 (帮助)

相关

  • 联合国大会会员资格 请参阅关于大会会员资格的两篇文章:联合国大会(简称联大)是联合国主要机构之一。联大首次会议于1946年1月10日在伦敦卫理公会中央礼堂召开,有来自51个国家的代表参与了
  • 锡戈内拉海军航空基地锡戈内拉基地(NATO Base Sigonella,IATA代码:NSY;ICAO代码:LICZ),或译西哥奈拉基地,是一座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北约军用机场及大型后勤基地,由美国海军和意大利空军共用,美方称作锡戈
  • 樊尚·奥里奥尔朱尔-樊尚·奥里奥尔(法语:Jules-Vincent Auriol,1884年8月27日-1966年1月1日),法国政治家,工人国际法国支部成员,曾任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临时总统(1946年)和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总统(19
  • 安福 (意大利)安福是意大利的城镇,位于该国北部伊德罗湖畔,由布雷西亚省负责管辖,面积23平方公里,海拔高度400米,2011年人口47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0人。
  • 罗明珠罗明珠(英语:Sheree Lo Ming Chu,1968年9月11日-2016年5月27日),原名罗皓茵(英语:Bonnie Lo),以及别名罗爱过,跟罗美薇、李丽珍、陈加玲、袁洁莹、柏安妮及黎姿等女星同一时期出道,为前
  • 胡寄窗胡寄窗(1903年10月9日-1993年8月4日),原名钟睿,四川省天全县人。中国经济学家。1903年10月生于四川省天全县始阳镇。幼年在家乡念私塾,15岁始到成都的一所教会中学学习。1926年毕
  • 柯西-黎曼方程复分析中的柯西-黎曼微分方程(英语:Cauchy–Riemann equations)是提供了可微函数在开集中为全纯函数的充要条件的两个偏微分方程,以柯西和黎曼得名。这个方程组最初出现在达朗贝
  • 卢金堂卢金堂(1910年-1986年3月16日),男,河北藁城张家庄镇三邱村人。193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历任小学教师、抗日义勇军五支队参谋、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
  • 谢有福谢有福(1916年-1986年),台湾医学家,日治台湾台北州七星郡士林街出身,专长皮肤泌尿器医学,特别是泌尿器医学,是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和台大医院皮肤泌尿科第1位台湾人主任。谢有福逝去
  • 罗志祥音乐作品列表本条目列举台湾歌手罗志祥的音乐作品。第1张专辑 THE SHOW(2012年9月19日波丽佳音发行)第1张混音专辑 舞者为王remix混音极选(2010年5月12日金牌大风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