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虫

✍ dations ◷ 2025-10-21 23:26:56 #中世纪传说生物,神话传说中的蛇,英国传说生物,北欧神话生物,龙 (西方)

林德虫(英语:Lindworm;斯堪的那维亚语:Lindorm;德语:Lindwurm)是一种神话生物。它和飞龙十分近似,区别在于林德虫没有翅膀。它们一般也无腿足,或像飞龙那样仅生双爪。传说它们气力的来源于尾巴。

马可·波罗称自己在中亚平原发现了林德虫,并绘道:“(林德虫)比看起来更为敏捷。能轻易将飞驰中的骑者扑落马鞍。”(Swifter than it looks. Easily able to take down a man on a galloping horse.)

传说林德虫在德国和北欧神话出没最为频繁。比如《尼伯龙根之歌》(The Nibelungenlied)中,英雄齐格菲(Siegfried)在德意志的虿虫镇(the town of Worms)降服了林德虫。十三世纪德国的传说:克拉根福(Klagenfurt)附近栖息着一条林德虫。河流泛滥,居民便归罪于它。当地一位公爵悬赏活捉恶龙。几个青年就用锁链套住公牛,牵往洞穴。林德虫吞下公牛,就好似鱼儿上钩,最终遭擒被杀。1335年,克拉根福附近洞穴发现了一个犀牛头骨,居民都认为是林德虫的尸蜕。还有个故事与中世纪著名英雄圣乔治有关:勃兰登堡(Brandenburg)附近有林德虫出没。它们爱在太阳下睡觉,远看恰似株倒地的杉木。某天一个马车夫误把午睡的小林德虫当作木料,将其碾死。母林德虫大怒,直追到布兰登城门。圣乔治出城与其周旋,砍掉虫尾,终于除害。

在挪威流传着“林德虫王子”的传说:王后无嗣,就采用老巫婆的秘方,终于产下双胞胎。弟弟英俊聪慧,哥哥却是只林德虫。长大后,弟弟有意娶妻,哥哥却坚持自己为长,必须先论婚配。但带到他眼前的新娘,林德虫兄长都吃下肚去。最后送来的是位牧羊女,她凭借聪明智慧,去掉了林德虫身上的诅咒,将其还原为英俊的王子。

相关

  • 中间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英语:interneuron),又称转接神经元(relay neuron),或共同神经元(association neuron)或局部回路神经元(local circuit neuron),是一种多极性神经元,在神经传导路径中连接上行(a
  • 查克·葛雷斯利查尔斯·欧内斯特·“查克”·格拉斯利(英语:Charles Ernest "Chuck" Grassley;1933年9月17日-),是一位美国共和党政治人物,自1981年担任艾奥瓦州美国参议院议员,现任美国参议院临时
  • 政治政治主题英国的政治框架是君主立宪制之下的议会民主,其中君主是国家元首,现任为伊丽莎白二世,而首相是政府首长,现任为约翰逊,行政权由英国政府行使,代表君主并经过君主的同意。立
  • 热动力势能热动力势能(英语:Thermodynamic potential)是一个来表示系统之热动力态的标量函数。热动力势能的概念是皮埃尔·迪昂于1886年提出。约西亚·吉布斯在他的论文中使用了一词。热
  • 陆桥说陆桥说(英语:Land bridge)是生物地理学的一种学说,用来解释不同大陆出现相同或类似物种的原因。科学家认为以往各大陆有狭长的地峡(陆桥)相连,使生物能在各大陆互相走动,后来这些地
  • 波拉德普尔波拉德普尔(Poladpur),是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Raigarh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5297(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5297人,其中男性2660人,女性2637人;0—6岁人口704人,其中男360人,女344人;识字
  • 爱德华兹堡爱德华兹堡(Fort Edwards)位于西维吉尼亚北部的Capon Bridge,距离现今的温彻斯特 (维吉尼亚州)西20哩,是维吉尼亚早期殖民者和大陆军团的堡垒,包括美国开国者华盛顿及其维吉尼
  • 娜丝亚·哈桑娜丝亚·哈桑(乌尔都语:نازیہ حسن,英语:Nazia Hassan,1965年4月3日-2000年8月13日)是一名来自巴基斯坦的女歌手、律师及社会活动家。娜丝亚10岁出道,很快便成为巴基斯坦和印
  • 跟踪孔令学《跟踪孔令学》(英语:Tracks Kong Lingxue)导演张骁,主演范伟、孙宁。“孔令学”是一名语文老师,一次在课堂上,他没收了一个同学“刘萌”的手机,结果女生和男生为了拿回手机,开始跟
  • 奥地利的安娜 (1528-1590)奥地利的安娜(德语:Anna von Österreich,1528年7月7日-1590年10月16日),巴伐利亚公爵夫人(英语:List of Bavarian consorts),神圣罗马皇帝斐迪南一世的次女。1546年,安娜与巴伐利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