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德意志历史

✍ dations ◷ 2025-10-22 21:22:29 #18世纪德意志历史

从1680年代到1789年,德意志地区由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德许多小邦国组成。 与此同时,各邦国发展了一种古典文化,在启蒙运动中得到了最大的体现。此时德意志地区诞生了许多世界级的文学艺术领袖,如哲学家莱布尼茨和康德,文学家歌德和席勒,以及音乐家巴赫和贝多芬。

从1640年起,勃兰登堡-普鲁士在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的领导下开始崛起。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普鲁士获得了东波美拉尼亚。从1713年到1740年,“士兵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建立了一个高度集权、军事化的国家。此时的普鲁士拥有约300万农村人口(而奥地利为900万)。

1700年的德国人口为1600万,到1750年略有增加到1700万,到1800年增长更快,达到2400万。战争仍在继续,但对平民人口的破坏力已不再那么严重。没有发生饥荒和大流行病,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导致了更高的出生率和更低的死亡率。

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玛丽亚·特蕾莎为获得王位继承权的认可而战。但在西里西亚战争和七年战争中,她不得不将95%的西里西亚割让给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 1763年奥地利、普鲁士和萨克森签订胡贝图斯堡和约后,普鲁士正式成为欧洲大国。这开始了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争夺德国领导权的竞争(这也被称为德意志二元)。

从 1763 年起,为了反对贵族和公民的抵抗,普鲁士和奥地利建立了“开明专制”,根据这种统治,统治者按照哲学家的最佳戒律进行统治。为了发展经济进行了法律改革,包括废除酷刑和改善犹太人的地位。农民的解放慢慢开始,各国开始实行义务教育。

1772-1795 年,普鲁士和奥地利参加了对波兰的瓜分。普鲁士占领了前波兰-立陶宛联邦的西部领土,这些领土围绕着普鲁士现有的领土,而奥地利则将加利西亚的领土进一步向南。这种占领导致了几个世纪以来波兰对日耳曼化的抵抗。

1750 年之前,德国上层阶级经常向法国(或之前的意大利)寻求知识、文化和建筑方面的经验,此时法语是上流社会的语言。到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在音乐、哲学、科学和文学方面改变了德国的高雅文化。克里斯蒂安·沃尔夫(1679-1754)是向德国读者阐述启蒙运动的先驱作家,他使德语成为了一种哲学语言。

约翰·戈特弗里德·赫尔德(1744-1803 )作为原始浪漫主义狂暴运动的领导者,在哲学和诗歌领域开辟了新天地。魏玛古典主义是一场基于魏玛的文化和文学运动,旨在通过综合浪漫主义、古典主义和启蒙思想来建立一种新的人文主义。从1772年到1805年,这场运动涉及赫尔德以及博学者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749-1832)和诗人兼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希·席勒(1759-1805)。赫尔德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身份,这体现在其语言和文化中。这使德国语言和文化的推广合法化,并有助于塑造德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席勒的戏剧表达了他那一代人的躁动精神,描绘了主人公对抗社会压力和命运力量的斗争。

由上流社会赞助的德国音乐在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1685–1750)、约瑟夫·海顿 (1732–1809)、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1756–1791) 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带领下成长起来。

在遥远的柯尼斯堡,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试图调和理性主义和宗教信仰、个人自由和政治权威。康德的著作包含了基本的张力,这些张力将继续影响德国思想——实际上是整个欧洲哲学——直到 20 世纪。德国启蒙运动赢得了亲王、贵族和中产阶级的支持,并永久地重塑了文化。

相关

  • 心灵感应心灵感应(telepathy)佛学中所属神通,意为“远距(tele-)感应(-pathy)”, 是指不借助任何感官或物理途径,将信息传递给另一个人的现象或能力;在报导中,这些讯息往往被描述为和普通感官接
  • 我们信仰上帝“我们信仰上帝”(英语:In God We Trust)是美利坚合众国及其佛罗里达州的官方格言。这句格言首先出现于南北战争期间。因着基督教的影响,这一格言首次出现在美国于1864年发行的
  • 南麂列岛南麂列岛,简称南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的鳌江江口外30海里(约56公里)的东海,距温州市区50海里,距离有主权争议的钓鱼台列岛的主岛钓鱼岛约300公里。南麂列岛由
  • 迈克·提尔森·托马斯迈克·提尔森·托马斯(英语:Michael Tilson Thomas,1944年12月21日-),美国指挥、钢琴家及作曲家。他是旧金山交响乐团的现任指挥。
  • 马查多·德·阿西斯若阿金·马里亚·马查多·德·阿西斯(葡萄牙语:Joaquim Maria Machado de Assis,1839年6月21日-1908年9月29日),巴西作家,既是诗人、小说家、专栏作家、编剧、短篇小说家、记者和安
  • 蓬夫尔蓬夫尔(孟加拉语:বনফুল;字面意思是“野花”;1899年7月19日-1979年2月9日),印度孟加拉语作家,原名伯拉伊贾德·穆克吉(বলাইচাঁদ মুখোপাধ্যায়)。伯拉伊贾德·
  • 朱英浩朱英浩(1929年5月24日-),浙江鄞县人,电工专家,沈阳工业大学教授,沈阳变压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在变压器制造领域贡献卓著。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52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先后担
  • 格奥尔格 (巴伐利亚)格奥尔格(1455年8月15日-1503年12月1日)(德语:Ludwig IX. der Reiche),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成员,最后一位巴伐利亚-兰茨胡特公爵(1479年—1503年在位)。巴伐利亚-兰茨胡特公爵(富人)路易
  • 1852年大西洋飓风季1852年大西洋飓风季是有纪录以来第一个所有热带气旋都达到飓风强度的大西洋飓风季,截至2016年,这种情况一共只发生过三次。全季经确认共形成五个热带气旋,第一个在八月中旬形成
  • 吕亮功吕亮功(1965年11月-),山东龙口人,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安徽地区代表。2018年2月24日,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