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球效应

✍ dations ◷ 2025-11-25 03:17:22 #健康,营养学,美容

溜溜球效应(英语:Yo-yo effect)也被称为溜溜球节食方法,是指由于减肥者本身采取过度节食的方法而导致身体出现快速减重与迅速反弹的变化。溜溜球效应是由耶鲁大学凯利·布劳内尔(Kelly D. Brownell)博士提出,因为这种减肥方式造成体重上上下下的变化非常类似于溜溜球。

在溜溜球效应的过程中,减肥者起初成功减去体重,但是由于在随后的生活中无法保持体重而导致体重急速反弹。从而减肥者为了减去这部分体重又开始减肥。进而形成一个循环。

溜溜球效应的成因各不相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减肥者为了达到快速减肥的目的而采取了食用超低热量的食物或极端节食的方法而导致体重快速下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这种极端的饮食方法造成减肥者心理产生不良反应,如抑郁症和疲劳。最终减肥者会恢复到以往的饮食习惯,从而导致体重的快速反弹。

这种减肥方法以过度节食取代了均衡饮食和做运动,因肌肉需要负重运动来维持,减肥者在体重下降初期肌肉和脂肪组织会同时消减。节食完毕后,减肥者的身体可能会有严重饥饿反应,使身体的脂肪增加,体重因而反弹。这使身体的脂肪与肌肉比率改变,以维持身体正常运作。有研究显示,老鼠会在溜溜球效应后较易增磅。Atkinson et al. 于1994年发表的研究则指,“体重周期性改变对身体构造、静止时的代谢率、脂肪组织分布或将来减肥成功率没有负面影响”,亦无证据显示患心血管病的风险会因此增加。然而,由于对体重周期性改变没有统一定义,该研究对溜溜球节食的真实影响仍无法下定论。

溜溜球节食可能造成情绪和身体的影响,因减肥者可能承受要短时间内减肥的压力。增重下降的满足感,最终可能敌不过旧日致肥的饮食习惯和情绪困扰。

相关

  • Sm4f6 6s22, 8, 18, 24, 8, 2蒸气压第一:544.5 kJ·mol−1 第二:1070 kJ·mol−1 第三:2260 kJ·mol主条目:钐的同位素钐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Sm,原子序数为 62。钐是一种中等硬度
  • 苯甲腈苯甲腈是具有分子式C6H5CN的芳香化合物,简写为PhCN。苯甲腈是一种无色,有甜杏仁味的液体。它可以通过苯甲酰胺脱水或者通过氰化钠和溴苯反应制备。苯甲腈是一种有用的溶剂,可以
  • 水合反应在化学中,水合反应(hydration reaction),也叫作水化,是一种化学反应,其中物质与水结合。 在有机化学中,将水加入不饱和底物中,该底物通常是烯烃或炔烃。 这种类型的反应在工业上用于
  • 大选野田佳彦 民主党安倍晋三 自由民主党政治主题第46届日本众议院议员总选举(日语:第46回衆議院議員総選挙/だい46かいしゅうぎいんぎいんそうせんきょ dai yonjyūroku kai shū
  • 卡伯瑞勒斯芝士卡伯瑞勒斯奶酪是一种蓝奶酪,产自西班牙的北部。传统的卡伯瑞勒斯奶酪是以叶子包装的,因为叶子能带给奶酪一种独特的风味,但现时因卫生要求,已经更改为用绿色薄膜或塑料包装奶酪
  • 美国警察美国警察主要分为联邦、州、县、市、镇或村几级,美国联邦政府执法机构和各州的警察分别行使联邦和州所赋予的警察权力,州以下的警察的权力则由各州自行决定。除了联邦执法机构
  • 食蟹獴(H. urva)食蟹獴(学名 Herpestes urva、crab-eating mongoose,又名棕蓑猫) 是一种产于中国南方、台湾、印度西北、尼泊尔、缅甸、东南亚等地的獴。食蟹獴于台湾保育类野生动物名录中定义
  • 大洋洲国家和地区列表这是一个大洋洲的主权国家和其他洲国家在大洋洲的境外领土(表中用粗体字表示以示与主权国家相区别)的列表,按国家或地区名称(简称)的英文字母排序:大洋洲,世界面积最小的洲,占全球总
  • 弗罗尔·罗曼诺维奇·科兹洛夫弗罗尔·罗曼诺维奇·科兹洛夫(俄语:Фрол Рома́нович Козло́в,1908年8月5日(18日)-1965年1月30日)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08年,生于梁
  • 爱染桂‘爱染桂’(あいぜんかつら)是川口松太郎的小说和以此为原作的电影・电视剧。1960年代~1970年代,多次电视剧化。前作放映3年后制作之续编。NHK单发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