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球效应

✍ dations ◷ 2025-07-28 17:30:56 #健康,营养学,美容

溜溜球效应(英语:Yo-yo effect)也被称为溜溜球节食方法,是指由于减肥者本身采取过度节食的方法而导致身体出现快速减重与迅速反弹的变化。溜溜球效应是由耶鲁大学凯利·布劳内尔(Kelly D. Brownell)博士提出,因为这种减肥方式造成体重上上下下的变化非常类似于溜溜球。

在溜溜球效应的过程中,减肥者起初成功减去体重,但是由于在随后的生活中无法保持体重而导致体重急速反弹。从而减肥者为了减去这部分体重又开始减肥。进而形成一个循环。

溜溜球效应的成因各不相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减肥者为了达到快速减肥的目的而采取了食用超低热量的食物或极端节食的方法而导致体重快速下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这种极端的饮食方法造成减肥者心理产生不良反应,如抑郁症和疲劳。最终减肥者会恢复到以往的饮食习惯,从而导致体重的快速反弹。

这种减肥方法以过度节食取代了均衡饮食和做运动,因肌肉需要负重运动来维持,减肥者在体重下降初期肌肉和脂肪组织会同时消减。节食完毕后,减肥者的身体可能会有严重饥饿反应,使身体的脂肪增加,体重因而反弹。这使身体的脂肪与肌肉比率改变,以维持身体正常运作。有研究显示,老鼠会在溜溜球效应后较易增磅。Atkinson et al. 于1994年发表的研究则指,“体重周期性改变对身体构造、静止时的代谢率、脂肪组织分布或将来减肥成功率没有负面影响”,亦无证据显示患心血管病的风险会因此增加。然而,由于对体重周期性改变没有统一定义,该研究对溜溜球节食的真实影响仍无法下定论。

溜溜球节食可能造成情绪和身体的影响,因减肥者可能承受要短时间内减肥的压力。增重下降的满足感,最终可能敌不过旧日致肥的饮食习惯和情绪困扰。

相关

  • 袋狮袋狮(学名:Thylacoleo)是一种已灭绝的肉食性有袋类动物,生存于上新世末至更新世末(2 百万年前 - 46,000 年前)的澳洲。模式种是刽子手袋狮(T. carnifex)。袋狮是澳洲最大的肉食性动
  • 埃米利奥·塞格雷埃米利奥·吉诺·塞格雷(意大利语:Emilio Gino Segrè,1905年1月30日-1989年4月22日),犹太裔意大利-美国物理学家,因与欧文·张伯伦发现反质子而共同获得195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0
  • BaOsub2/sub过氧化钡(化学式:BaO2)是钡的过氧化物,是最常见的无机过氧化物之一。室温下为灰白色固体,可用作氧化剂、漂白剂。加入至焰火中时既可作氧化剂,也会产生钡特定的亮绿色光。过氧化钡
  • 俞大鹏俞大鹏(1959年3月-),宁夏中卫人,中国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专家,北京大学教授。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2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1985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硕士学位,1
  • body mass index身高体重指数(又称身体质量指数,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一个计算值,主要用于统计用途。“身高体重指数”这个概念,是由19世纪中期的比利时统计学家及数学家凯特勒(Lamber
  • 金斯林镇坐标:52°45′15″N 0°23′51″E / 52.7543°N 0.3976°E / 52.7543; 0.3976金斯林(King's Lynn /ˌkɪŋz ˈlɪn/,或称Lynn)是英国诺福克郡的一个海港和集镇,处在伦敦北部97英
  • 李日华明人绘《李日华像》,南京博物院藏李日华(1565年-1635年),字君实,一字九疑,号竹懒、痴居士,浙江嘉兴人。晚明官员,书画家、鉴赏家。李日华生于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幼时聪敏,其父“
  • 藏卵器颈卵器,又称藏卵器,是某些植物产生及含有卵子或雌配子的多细胞配子体结构或器官。颈卵器有一个长颈和一个膨胀的基部。颈卵器一般长在植物叶状体的表面上。颈卵器在裸子植物的
  • 李安喜李安喜(1953年-),山东淄博人,汉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山东地区代表。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电机专业。加入中国共产党。2013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
  • 尼古拉·勒代斯库尼古拉·勒代斯库(Nicolae Rădescu,罗马尼亚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