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硫辛酸
✍ dations ◷ 2025-07-03 12:44:19 #硫辛酸
6,8-二硫辛酸,简称硫辛酸(lipoic acid),为含硫八碳脂酸,在6、8位上有二硫键相连(C6和C8上的氢原子被二硫键取代),有氧化、还原二型。6、8位上巯基脱氢为氧化型硫辛酸(两个硫原子通过二硫键相连),加氢变成还原型称为二氢硫辛酸(二硫键还原为巯基)。硫辛酸虽然不属于维生素,但其可作为辅酶参与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酰基转移,起到递氢和转移酰基的作用(即作为氢载体和酰基载体),具有与维生素相似的功能(类维生素),因此也被生物化学教材列入维生素中讲述。硫辛酸以闭环二硫化物形式和开链还原形式两种结构混合物存在,这两种形式通过氧化-还原循环相互转换,像生物素一样,硫辛酸事实上常常不游离存在,而是以其羧基同酶分子(如二氢硫辛酸乙酰转移酶)中赖氨酸残基的ε-NH2基以酰胺键共价结合(结构上与生物胞素十分相似)。催化形成硫辛酰胺键的酶需要ATP,并且作为反应产物产生硫辛酰胺-酶偶联物、AMP和焦磷酸。硫辛酸1951年被L. J. Reed等分离成晶体。因是一种含硫的脂肪酸,故有人将其归属于脂溶性维生素。但由于在体内代谢中与TPP、NAD+等辅酶一起参加生化反应,因此,根据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也有人将其归入B族维生素。硫辛酸是既具水溶性(微溶)又具脂溶性的淡黄色晶体,外消旋硫辛酸熔点在60~61℃,沸点为160~165℃。硫辛酸作为辅酶,在两个关键性的氧化脱羧反应中起作用,即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中,催化酰基的产生和转移。硫辛酸可以接受酰基与丙酮酸的乙酰基,形成一个硫酯键,然后将乙酰基转移到辅酶A分子的硫原子上。形成辅基的二氢硫辛酰胺可再经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需要NAD+)氧化,重新生成氧化型硫辛酰胺。α-硫辛酸含有双硫五元环结构,电子密度很高,具有显著的亲电子性和与自由基反应的能力,因此它具有抗氧化性,具有极高的保健功能和医用价值(如抗脂肪肝和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作用)。此外,硫辛酸的巯基很容易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故可保护巯基酶免受重金属离子的毒害。硫辛酸在自然界广泛分布,肝和酵母细胞中含量尤为丰富。在食物中硫辛酸常和维生素B1同时存在。人体可以合成。目前,尚未发现人类有硫辛酸的缺乏症。医学导航:营养学辅助、代谢、微量元素病理、失调、症状/人名、先天药物(A8/11/12)医学导航:毒理学毒理学 / 毒素中毒和毒性解毒剂
相关
- 传染病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流行病学是一门探讨影响人类群体健康
- 宇宙射线宇宙线亦称为宇宙射线,是来自外太空的带电高能亚原子粒子。它们可能会产生二次粒子穿透地球的大气层和表面。射线这个名词源自于曾被认为是电磁辐射的历史。主要的初级宇宙射
- 大平原区大平原(英语:Great Plains),多称北美大平原、北美大草原,是北美洲中部一块广袤的平原地区,大致位于密西西比河以西、落基山脉以东、格兰德河以北。自然植被以草为主。大平原东西长
- 假足伪足(英语:Pseudopodia)是细胞伸出类似足状的部分,由原生质体形成的临时细胞器。伪足会依形状分成叶形状伪足、丝形状伪足、根形状伪足,有轴伪足4种。如单细胞生物(变形虫)、黏菌就
- 雪暴雪暴(英语:Blizzard),又称暴风雪、飞雪,-5℃以下大降水量天气的统称,且伴有强烈的冷空气气流。雪暴的形成类似于与暴风雨相似。在冬天,当云中的温度变得很低时,使云中的小水滴结冻。
- 骨膜骨膜是附着在除长骨关节外所有骨骼外层的薄膜。所有骨骼内侧都有骨内膜(英语:endosteum)。骨膜内含有致密不规则结缔组织(英语:dense irregular connective tissue)。骨膜从外至内
- 讯号产生器信号发生器,通常细分为函数信号发生器、任意波形发生器、射频微波信号发生器、逻辑信号形发生器等等,是一个用于产生重复或不重复的电子信号(模拟或数字电子技术领域均可)的电子
- 土壤盐化土壤盐化(英语:soil salinization,又称土壤盐碱化)是常发生于气候炎热、干燥,实施灌溉却排水不良之沙漠及沿海地区等农牧业地区的现象。盐害会危害建筑物、公共设施以及出土遗迹
- 巴斯克人巴斯克语 - 720,000 其他语言:西班牙语,法语巴斯克人(巴斯克语:euskaldun)是一个居住于西班牙中北部以及法国西南部的民族。巴斯克语的识别语言称为巴斯克语或Euskara语,今天占
- 人治人治(英语:rule of man),指政府权力不受限制,依靠执政者的贤明来治理国家的方式和理论主张,其理想化的最佳政治模式是“贤人政治”。人治是一个用来特意表明跟法治相反情况的词汇,